夏荆山:与青州结缘的佛画大师
夏荆山,字光桦,楠竺居士,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佛学研究、佛教绘画大师。 夏荆山先生16岁学画,师从郭味蕖、傅心畲、冯谆夫等名家。1971年移居美国加州,与张大千过从甚密,并随南怀瑾先生修习禅学。1994年,夏荆山回国,寓居京郊密云,创办荆山佛教画院,培养佛教绘画人才。2009年《佛像典藏》问世,这一巨著从夏荆山居士倾数十年心血绘制的近万幅作品中,精选出五千多幅出版发行,以再现中国佛教绘画艺术的魅力与真谛。每件大作,形象准确,色彩淡雅,内容丰富,立意幽深,尤是美感令人心驰神往,充分表现丰富精神与奇异感悟。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侨居美国30年,1994年回到中国,十几年来先后收养了150多个孤贫孩子,在自己创办的画院里免费教他们学画,先后耗资数千万元。他不仅在佛教绘画艺术方面成就卓著,而且自筹资金3亿元,重建
青州龙兴寺。他就是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佛学研究、佛教绘画大师——夏荆山。如今,青州龙兴寺已基本建成,它将成为青州乃至山东省人文景观的一个新亮点。
成长中访遍全国名师
夏荆山,字光桦,楠竺居士,美籍华人。1923年,他出生在今寿光市稻田镇官路村一个普通家庭里。父母从小便对夏荆山精心培养,送他去念书,注重培养他的爱好和兴趣。长大一些后,夏荆山渐渐表露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
16岁那年,夏荆山跟随当代画家郭味蕖先生学习丹青。郭味蕖先生是山东潍坊人,对同是潍坊人的夏荆山非常看重和照顾,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夏荆山得到了郭味蕖先生的真传,绘画技法日趋精湛。
此后,为在绘画方面能有更大的成就,夏荆山离开了恩师郭味蕖,踏上了寻访全国各地名师的路程。遍访各地名师后,夏荆山研学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绘画技法,他学画刻苦用功,技艺日臻娴熟。
在寻访名师的过程中,夏荆山开始接触佛教,并被古老的佛教文化深深吸引。在28岁那年,夏荆山拜著名佛教大师南亭大师为师,从此皈依佛门。
专注于佛像绘画
拜师后,夏荆山潜心研读佛法,广行菩萨道,并先后追随海内外高僧修学显密教法长达五十余年。
在苦心研读佛法的过程中,夏荆山开始专攻佛教绘画艺术。1971年,夏荆山居士自中国台湾移居美国加州,进入美术学院研修,同时参访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研习、临摹,专心致力于佛教绘画艺术,数十年如一日,构思愈益巧妙,技法更加精湛,功力日渐深厚。
在绘画中,夏荆山用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画的细腻和西洋画的透视、写实融为一体的技法,精心绘制每一幅佛画。功夫不负苦心人,夏荆山的绘画不仅赢得了佛教信众的喜爱,也受到诸多海内外艺术大师的赞誉。
1994年,夏荆山71岁,此时的他已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海外的多年,夏荆山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贡献。他觉得回国的条件和时机都已成熟,1994年,夏荆山回到祖国的北京,并一手创办了荆山画院,开始向很多善根深厚的学生传授中国佛教绘画艺术,将其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在这些学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夏荆山多年来收养的孤寡、贫困孩子。
当今华夏有两位佛学大师,一位是中国台北的南怀瑾,另一位是北京的夏荆山,成为世界著名的佛学研究、佛教绘画大师。
2009年,由夏荆山居士率其倾力培养的弟子,运用工笔重彩绘制的五千一百六十三幅佛像绘画,耗尽数十年心血完成的巨著《佛像典藏》画册面世。传世巨著《佛像典藏》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书名,中国佛教协会作序,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佛教协会主要负责人担任编委会顾问,被誉为“造像版的大藏经”,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筹款在青州重建龙兴寺
1996年10月,青州的龙兴寺遗址出土了600余尊石刻佛教造像,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国内外,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出土,使这批沉睡了千年之久的佛教造像在盛世重现,为研究北朝佛教历史、艺术增添了新的篇章,也引起了夏荆山的高度关注。
他在参观了这些出土的佛教造像后,决定在青州对龙兴寺进行大规模重建。2005年10月,青州龙兴寺重建奠基仪式在龙兴寺旧址隆重举行。此前,已是高龄的夏荆山曾四处奔波,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3亿元,定下在青州的驼山南麓重建龙兴寺。
2006年,龙兴寺重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青州市云驼风景区,占地750亩,总投资8亿元,寺院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钟鼓楼、文殊学院、大威德殿、居士林、五官堂等项目。
为建好龙兴寺,80多岁的夏荆山在侄孙夏颢源的陪同下,曾回到山东不下10次,每次回来,夏荆山都异常低调,鲜有人知道。夏颢源告诉记者,“爷爷不想出名,他一心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编辑:jrq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