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患者康复新希望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董涛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
近年来,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各种方法中,体外碎石和药物排石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以往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痛苦大、住院时间长,且术后要长时间放置“T”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谈到这一疾病,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董涛表示,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成为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要治疗措施。
在该院消化内科病房,记者见到了刚刚做完手术的刘大爷。75岁的刘大爷由于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到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就诊。通过生化、CT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而收住消化内科。医生通过ERCP为刘大爷取石并冲洗胆管脓液,又经鼻胆管引流,症状得到迅速缓解,术后3天即可痊愈出院。为了更好地了解ERCP技术,记者专程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消化内科副主任董涛。
什么是ERCP技术?
谈起ERCP技术,董涛副主任医师解释: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ERCP技术一直是诊断胆管、胰管病变的金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技术,是现代胆胰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ERCP技术主要包括: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扩张术;胆管、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管、胰管狭窄扩张术;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胆管支架、胰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等。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已全面成熟开展了各类ERCP技术。
胆总管结石可引发哪些危重病症 ?
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在各类胆结石中,胆总管结石的危害是最大的,包括多种急性和慢性病症。最常见的是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发热、黄疸,病情加重可发展成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可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危及生命。” 董涛副主任介绍说,“另一急性病症为急性胰腺炎,胰腺的胰管开口与胆总管开口同为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结石在导致胆总管梗阻的同时可引起胰管梗阻,胰液排出不畅,诱发胰腺炎,甚至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其病情重、病程长、医疗费用高,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慢性病症方面,由胆总管结石引起慢性的反复胆管梗阻、炎症可导致长期的肝功能损害,最后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部分甚至发展为胆管癌。”
ERCP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哪些优点?
“目前,ERCP技术正以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及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谈到ERCP技术的优点,董涛副主任侃侃而谈,“第一,ERCP术中有诊断优势,可进行胆管造影,是诊断胆管病变的金标准,也是胆总管结石最后的确诊方法。第二,ERCP技术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很小、恢复快、费用低。它通过消化道进行微创手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不到1厘米的切口,就可进行取石操作;病人术后恢复快,一般3天左右即可出院。第三,可减少结石的复发率。ERCP技术不仅可以取石,同时还可解决胆管流出端不通畅的问题,使术后结石不容易复发。ERCP技术手术重复性极强,胆总管结石容易复发,如采取传统外科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加,并发症增多,而采取ERCP技术再次手术则更简单,成功率更高,损伤更小,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体弱患者,大部分通过ERCP可以完成。个别危重、疑难患者可以通过放置胆管支架,建立良好的胆道引流,即可在不取石情况下,解除胆管阻塞、感染等症状,经过数天或数周,即可创造更好的ERCP操作条件,进行成功取石。因此,ERCP技术已基本替代了外科手术,成为当前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采访最后,董涛副主任再次强调:“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要以人为本,既要去除结石,也要保护完整器官,维护内环境平衡。同时,也要杜绝术后复发、病变等多方面问题。新一代胆管结石治疗方法—ERCP内镜取石技术不但微创优势明显,更兼顾取石、护胆的功能,是胆总管结石患者最理想的选择。我们将紧紧跟随内镜治疗的国内外发展新趋势,为广大胆结石患者解除痛苦。”
编辑:jrq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