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海珍,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她一直谦虚地称自己只是千千万万教师中普通的一个,但是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她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如果说她与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同,大约就在于她是苇丛中一根有一些自己思想的苇草。
毕业后牟海珍成为了中师的一名语文教师,这让她高中和大学的老师们都颇感遗憾:浪费了一个好老师;要是去高中,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高中教师;在师范教书,可惜了。也许,当时如果去了高中,她会是另一番样子。但她走过的路,也让她有了另一番不同的收获。
师范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她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个性,于是文学的底色和文化的精神通过课堂流向学生,这让她的课堂多了一些灵动。扎实的知识底蕴,成为她课堂的坚实依托。她的课堂很受学生欢迎,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现在已经成为老师、成为校长的学生,至今有很多人还感怀这种影响。
后来,由于教学的需要,她开始涉足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这让她有机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和理论上的梳理,让她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水平。潍坊市教学能手、山东省教学能手、潍坊市特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一系列的荣誉,就是从一个侧面对她课堂教学的一种评定。这时,她的课堂教学已经走向成熟。
1999年,她又回到母校读教育硕士。经历过实践之后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领会也更加深刻。这三年的学习,拓展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也让她从老师那里接受了更多人师的特质,让她更深切地体会到: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也正是这一点,成就着她教学的个性。
随着教学趋向成熟,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成为她越来越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并借助于文字的功底开始表达。她参与课题的研究并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撰写的论文发表在《教学与管理》《当代教育科学》等杂志,参与编写的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以及其它中职教材至今仍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所用。相对于研究课题、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她更投入于另外两件事:一是教师培训,二是写自己的文字。
偶然的机缘让牟海珍涉足教师培训之后,她就拥有了另一种课堂,而且逐渐变得得心应手。作为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等一系列培训中的一名培训者,她将教学理论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应用,与众多的同行相互交流,这使得她在微观教学法领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建构,并得到高校专家的高度肯定。这时候她发现,她是从内心里喜欢课堂教学的,无论怎样修炼自己的淡定,一旦进入课堂,还是会忘掉一切。能从内心里喜欢课堂,并用心思考,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最基本也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至于文字,这些年她一直坚持在写,也时时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唱和,作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滋养。这种写作,可以让她时时保持观察和思考,让思想更清晰敏锐。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从2014年开始,她以一个语文教师的敏锐,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战略的调整,于是在近于天命之年开始了新的学习:读书,研读国家政治与现实,思考当今语文教学的趋势。她说:“五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刚刚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角裙边。那么多年的好时光,就那样浪费了,要是每天能拿出一个小时读书,现在会是什么样子?”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很多东西开始变得越来越通透明晰,这根思想的苇草开始有了新的思维品质。她说:“阅读与思考,是成就一个教师的不竭的动力。”
她衣着简朴,平易近人。与她交谈,如沐春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校多少青年教师表示得其教导,受益终生。
淡泊名利,不慕浮华,方能潜心学术研究,成就非凡事业。在这喧嚣浮躁的社会里,她以书籍文字为朋,与学生学术为友,活得通透洒脱。
有师如斯,此学校一大幸事,学生一大幸事! (刘锦艳)
牟海珍在给老师们培训授课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