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举行2019年春季招生工作会议,它标志着该校一年一度的春季招生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今年,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全年预计招生1700余人,学校已连续三年招生人数均在1700人以上,这与该校逐年提升的育人质量是密不可分的。
近几年,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一直以来是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秉承的育人宗旨,学校通过技能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等措施,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重点,以传统文化熏陶为依托,以学生生活军事化管理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辅助,该校的育人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升。
技能育人,着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近年来,学校日益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多层次拓展学生技能培养途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学校依托校内的实训中心、潍坊市公共实训基地雄厚的实训条件,开足实训课,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
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合作项目,将企业专家、师傅引入学校,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在二年级时通过深入企业实习实训,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实实在在促进专业技能成长。
开展各级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学校通过积极承办、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让更多的学生接触最前沿的技术,最严格的训练,学生多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显著。
文化育人,着力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始终将文化育人作为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学校文化育人重要举措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教育,自2014年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精选骨干师资力量,挑选学生传承人,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展厅,并为每个项目配备了传习坊。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成熟,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在民族中专开展的有声有色,别具一格,成为学校一大教育特色,学生非遗作品多次获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2017年7月,学校被评为“
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保护传承基地”,2018年11月又被评选为首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
目前,龙虎斗、剪纸、花毽、挫琴、风筝五个非遗传承项目在学校已形成了成熟的授课传承机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12月初,学校又将空竹、数来宝、葫芦丝、八角鼓、三弦五个非遗项目引进校园,随着新项目的引进,民族中专非遗传承发展将更加多样化。
管理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
学生生活军事化管理一直以来是民族中专的学生管理特色,教官二十四小时与学生在一起,从行走坐卧各个方面训练学生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很多家长表示,学生在入校一段时间后,生活习惯、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孩子更懂事、更坚强了!
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训导制度,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跟学生同吃同住,保证了学生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找到老师,充分保障学生安全24小时有监管。
近年来,学校不断梳理总结已经取得的学生管理成果,建立起实用的工作流程和教材,学生管理朝着精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活动育人,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给每个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民族中专找到自己的人生闪光”,这一直是民族中专活动育人的宗旨。秉承这一育人宗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
“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大赛及“庆七一”“元旦文艺汇演”“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赛”“京剧进校园”“书画艺术进校园”“我的教育故事”“国旗下讲话”等大型活动震撼人心,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各类“文明风采”大赛。近两年,学校已有40多件作品被潍坊推荐参加省赛、国赛,目前已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7项,有4件作品被推荐参加国赛。学校先后荣获潍坊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山东省“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社团活动常态化,教师引领前瞻性,学生在社团中发展特长,找到自信。学校现有蹴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太极、跆拳道、健美操、民族舞蹈、街舞、声乐、钢琴、书法绘画、演讲解说、礼仪接待、无人机、3D建模、汽车服务等各类社团五十余个,学生们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每一名学生都在校园里找到了展现个人风采的一方天地。 (姜本杰 刘锦艳)
青州卡特技能大赛获奖师生合影
全国机械职业院校“辰榜杯”数控铣技能大赛获奖师生合影
合唱大赛
元旦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