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传承一脉香
——青州市实验小学入选首批“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
近日,潍坊市文广新局和潍坊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了非遗校园教育传承薪火工程基地学校遴选工作。
青州市实验小学入选为首批“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
实验小学把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相结合,对青州风俗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之上,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传承,在非遗文化进校园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和探索。
非遗文化进课程
首先,学校向非遗保护专家请教,确定了首批进校园的非遗项目——抖空竹、花毽、山东快书、挫琴等,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了《青州市实验小学非遗特色课程实施纲要》。在纲要的引领下,确定了小学推进非遗进校园的任务目标和基本实施策略。
1.开设非遗选修课
根据课程整体规划和学校非遗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学校确定开设了泥塑、剪纸、花毽、挫琴、空竹、快板等6门首批非遗文化特色课程,并纳入学校选课走班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挫琴》等非遗校本教材,利用选课走班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非遗项目。
2.开设特色体育课
学校在中年级开展了特色体育项目教学活动。即把三四年级两节体育课连排,学生按照兴趣组合成了“空竹”“花毽”“跳绳”“篮球”“足球”“乒乓球”六个团队,由全体体育教师和校外专家团队组织学生进行特色项目的练习,让非遗文化进入学校,融入课堂。
3.开设非遗文化普及课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非遗文化普及课,或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举办讲座,介绍非遗传承文化;或带领学生到非遗传习坊各非遗项目馆学习,让每个孩子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艺术家进校园
青州非遗艺术团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古城街区表演,实验小学紧邻偶园古街和非遗文化传习坊,具有良好的专家资源优势。为了推进非遗文化教育的进程,学校定期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经常邀请著名的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人张连举、李红、田百生、赵兴堂等老师到校进行展示表演,对学生传授非遗文化和技艺。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定期到非遗传习坊学习
为了使每一名学生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非遗传习坊进行全员性学习,即每周确定一个班,由班主任和学校项目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非遗文化传习坊进行挫琴、剪纸、花毽、泥塑等项目的体验学习。通过与非遗传统项目的亲密接触,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在体验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非遗研学旅行活动
学校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经常组织学生到青州古城、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遗项目传承人家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了解挫琴、剪纸、花毽、泥塑、青州府花边、青州石刻、酿酒等非遗文化的历史,欣赏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感受古色古香的地域文化……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充分挖掘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整合学科教育资源推进非遗文化教育
学校倡导各学科教师挖掘本学科内的非遗文化元素,以常态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如结合语文、品德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结合音乐、美术课学习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中的艺术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引领学生进行非遗项目的历史和内容的探究……通过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开展非遗传承师徒结对
学校有一批专注于音乐、美术、体育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业务素质高,对非遗传承教育充满了热情。学校在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引导本校音体美教师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培养本校专有的非遗项目传承辅导教师,保障了非遗教育的持续开展。
组织非遗文化节目展示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非遗传承项目节目展演和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青州市首届“春之韵”校园艺术节比赛中,快板《说大话》获一等奖,舞蹈《茉莉芬芳向阳开》和挫琴表演《茉莉花》获二等奖,在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广局联合举行的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中,多名学生被评为“校园非遗传承小明星”。在潍坊市举行的传统文化会议上,我校学生的挫琴、空竹、快板表演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在非遗课程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增强了学生的非遗保护意识,学校逐渐将非遗项目打造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名片,被确定为“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保护传承基地”和首批“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 (郝金红)
青州市实验小学被确定为“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学生体验挫琴的美妙
学生学做花键
研学走进古街
校本教材——非遗文化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