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威发布 > 韩幸福在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韩幸福在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7-01-15 16:08:25      
内容摘要: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月13日)韩幸福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青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1月13日)
韩幸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青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再创新辉煌、实现青州梦,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省委和潍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15亿元,年均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8.8:46.4:44.8。重点突破工业成效明显,四大园区进一步拓展提升,弘润石化、江淮汽车等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470亿元、104亿元、7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1%、11.4%和10.9%。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54亿元;花卉产业日益壮大,被评为国家花卉信息平台建设示范区、中国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基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商贸物流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248亿元和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与2011年相比均实现翻番。
  (二)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国家重点改革试点取得经验性成果。常态化运行鲁新欧·青州号国际班列,国际陆港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累计到位潍坊市外资金230亿元,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9处,引进“两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人,人才强市战略迈出坚实步伐。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阿里巴巴全国第一家县域农资产业带落户青州。
  (三)过去的五年,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的五年。同步推进东城片区建设和古城片区保护修复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实施新南环、新西环、铁路立交桥等重大交通工程,维修改造国省道174公里,建设改造镇村道路1900多公里。推行全域精细化管理,开展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矢志不移保护生态环境,出台加强云驼风景区保护、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等4个决议,完成国土绿化26万亩、植树4500万株,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5%和44.9%。新建333处“五小水利”工程,探索实行“河长制”管理,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功获批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四)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2011年的252.6亿元增长到498.4亿元,人均储蓄由27795元增加到52599元。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累计达174.9亿元,年均增长14.5%。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2550户5139名贫困群众和25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社会救助标准连年提高,城镇居民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并轨。中心医院新院加快建设,300处村卫生所得到改造提升,城乡卫计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新图书馆、文化馆、云门剧院等相继启用,开通全民阅读直通车,非遗保护模式被授予省政府创新奖。30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公共自行车自助租赁系统成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长寿之乡。
  (五)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有效提升的五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重要成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四三三一”工作规程,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群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得到规范提升,“两新”组织、新兴产业等各领域党建全面夯实。全市7918名在职干部联系20.5万户群众,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制度化。倡树“树立正气、敢于担当”,保持了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持之以恒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狠抓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人大、政协工作全面加强,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壮大。党管武装、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党史、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发挥作用,全市形成了生动活泼、团结进取的良好局面。
  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方方面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二届市委,向全市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青单位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及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青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扩张经济总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续用力;改革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些党员干部担当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青州更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一二四三”发展战略,树立正气、敢于担当、全面发展、再创辉煌,加快建设“五强四宜”城市,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确保走在潍坊前列,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社会更加民主文明、更加美好和谐、更加充满活力。
  实现既定任务目标,就要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经验,牢牢把握新常态下发展新机遇,做到“一个围绕、四个坚持”。
  必须紧紧围绕“一二四三”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五强四宜”城市。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顺应发展大势,集聚发展优势,全力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文化强市、花卉强市和生态强市,把青州建成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之城。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凝聚最大共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确保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理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加快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更加注重安全、生态和民本民生,全面激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造热情,实现青州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全面转型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续改进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质增效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全力建设工业强市。把工业振兴作为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确保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力争实现3000亿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对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突出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妥善处置僵尸企业,逐步改变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转型升级,确保传统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在500亿级水平。
  培优做强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以卡特彼勒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培育发展海洋、风电、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500亿级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依托江淮汽车,大力发展高端轻卡、中型货卡、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扶持发展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500亿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以中化弘润为重点,扩大原油加工能力,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拉伸延长石化产业链条,建设700亿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集中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千人计划(青州)产业园和智能机器人、通用航空、生物材料、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突破科技开发、成果应用、市场培育等关键环节,抓好耐威飞机制造、德骏高效电机、科而泰减振降噪设备、新松机器人制造、吉青新材料、禄禧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努力培育300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激发工业发展活力和后劲。提升市级四大工业园区,规范发展镇街工业园。多渠道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业。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百年老店”。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复合型农业、壮大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发展花卉产业,再造青州农业发展新优势。
  推动农业复合型发展。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造全国种业科技高地。促进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叫响绿色农业品牌。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参与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制订。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和培育,新增“三品一标”品牌60个以上。大力发展“一村(镇)一品”,支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
  加快花卉强市建设。将青州建成规模宏大、品质一流、国内领先的花卉种植与集散中心、种苗研发组培中心、线上线下交易中心,打造世界知名的“东方花都”。到2021年,花卉生产面积超过15万亩,交易额突破150亿元。扶持新优品种研发创新,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州)园艺研究中心,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达到20个以上,年花卉种苗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株以上,率先建成国家重点花卉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培植壮大花卉龙头企业,运营好花卉苗木交易中心,打造全国重点花卉市场。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花卉与工业、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花卉电商发展到500家以上。花博会实现办会专业化、市场化。
  (三)繁荣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力争到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加快迈向旅游强市。紧扣“美丽青州、全域旅游”主线,抓住5A级景区创建的良好机遇,全面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突出“山、水、花、城”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形成以古城为中心,东部花卉、西南部山地森林、南部生态文化、北部农庄田园为环绕,弥河、南北阳河为穿插,处处皆景观、无处不旅游的全域旅游空间。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温泉、滑雪、汽车营地、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引进开发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旅游项目。做好旅游线路优化、基础设施改造和景区管理提升,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宜游青州。力争到2021年,建成国内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释放文化发展活力,丰富“文化青州”内涵,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鼓励文艺创作,推动全民阅读,实现公益演出常态化,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发展书画、收藏、影视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基于数字、网络的新型文化业态和创意文化产业,高水平办好“翰墨青州”书画年会、国际艺术品交易博览会,规划建设新博物馆、新档案馆,建成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之城”。规范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集聚发展大型文化产业综合体,重点推进国际文化艺术小镇建设,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到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以上。
  强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以健康为核心元素和价值取向,推动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康养旅游、体育卫生等产业有机融合,叫响“长寿之乡、健康青州、宜养城市”品牌,打造全国知名养生养老基地。促进医养结合,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园区,建成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眼科医院等新院,积极引进“云医院”、高端专科、中医会馆、康复保健等医疗服务机构,扶持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建成一批大型养生养老项目和高端示范社区,实施互联网+健康管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高效严密、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建成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建设青州国际陆港“内陆口岸”。提高“西线”鲁新欧·青州号、“东线”青州至青岛港等班列运行质量,开行“北线”青州至俄罗斯方向国际班列。推进泓德物流二期、增益供应链等项目建设,加快零担快运、快递分拨、电商配送“三位一体”式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扩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打造“园区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花卉电商、旅游电商、移动电商、书画电商”七大集聚区。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升城市商圈和社区商业设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高度关注民本民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生活得更加美好。
  (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中心城市引领,东部花卉发展区、西部工业发展区、北部高新产业区、南部卡特彼勒工业区和科教创新园区、西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东北部物流发展区“六区支撑”的发展格局。坚持质量为要、品质为先,提升规划水平,推动多规合一,严肃规划执行,建立全域统筹、协同发展的空间规划体系。
  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特色塑造和品质提升,促进城镇建设与产业、环境和人文协调发展。搞好城市设计,着力打造地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城市。继续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建设和科学管理,留住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同步加强东城片区建管,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人气聚集;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阳湖片区,打造城市西部新亮点。坚持产城一体,建设花卉小镇、艺术小镇、休闲度假小镇、古村小镇、泰和小镇等特色小镇。保护利用好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动全域服务均等化。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新南环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东红路、309国道、102省道等青州段改线,构建新的城市外环线;完成济青高速青州段改扩建和济青高铁北站建设,建成济青高铁连接线和周边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功能,重视城市修补,抓好地下综合管网工程,开展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危房改造,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推行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协同化管理,规范城乡建设秩序。抓好“四全一特”城市社区建设,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运转正常的农村社区。
  (二)突出抓好生态强市建设。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多栽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率先打造绿色城市、绿色家园。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严格执行市人大出台的生态保护有关决议,坚决禁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鼓励建设“五小”水利工程,保护修复北阳河、弥河、淄河湿地,严格“河长制”管理,努力实现“水常在”“水常清”。
  坚持不懈治理环境污染。巩固深化“三八六”环保专项行动成果,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做好“压煤、抑尘、控车、治气、禁烧”等工作,确保到2021年,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建设,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构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加速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严格环境准入,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林地、湿地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制度。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将民生幸福作为发展方向和最高追求,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大中专院校发展,提升科教创新园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打造10分钟就医圈,实现居民市内就医一卡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发展公益、慈善和残疾人事业。振兴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身。顺应群众期待,规划建设市民活动中心。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倡导良好家风村风行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塑造诚信青州品牌。全面实施依法治市,建设法治青州。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排调化解综合机制,运行好服务群众热线,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建立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保障饮水安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扎实做好统战、民族、宗教、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加强党管武装,深化双拥共建,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
  五、加快动能转换,全面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以动能转换促进速度转轨和结构转型,为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构建改革发展新体制。实施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切实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优化土地供应,盘活存量资源,实施好增减挂钩、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重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深化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推动“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有效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二)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不断优化环境和机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活力迸发的宜业城市。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和高端人才等要素聚集。重点提升智联创业孵化中心,完善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好潍坊创业大学青州分校,打造309国道创业创新走廊。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积极培育大学生创业主体。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与阿里巴巴等业内龙头的全方位合作。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高科技企业培育孵化,搞好科技项目实施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优才计划,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扎实开展从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选聘科技顾问团工作,深化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知名院所机构合作行动,建设重点产业领军人才、海内外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引导青州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全方位夯实人才智力支撑。
  (四)做足做活金融文章。深化金融创新,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促进金融与科技、文化、花卉、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培优做强金融控股集团,提高财政资金金融化运作水平。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综合处置不良贷款,坚决防控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打造最优金融生态环境。
  (五)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青州走向世界舞台。突出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专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鼓励优势产业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支持外资参与我市企业改组改造。引导优势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展销机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培育新的进出口增长点,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7%以上。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和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导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大兴学习之风。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严格“20字”好干部标准,深化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四三三一”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满意度。推动干部轮岗交流、能上能下,探索建立干部合理流动、调整退出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大力开展干部精准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毫不放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认真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创新搞好“两新”组织建设,提升产业党建品牌。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务干部基本功建设,健全党员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保障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确保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全面提升工作境界和标准,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在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项目引领、片区推进,市级领导包靠片区、包靠项目、包靠企业,带头推动发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完善目标管理、督查推进和激励问责机制,旗帜鲜明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鼓励担当者。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注重源头预防,推进关口前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建立党委巡察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保持青州清清爽爽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立正气、敢于担当,全面发展、再创辉煌,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一个具有思想家... 10-15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青州新闻    
著名作家王筱喻... 12-14
喜报!弘润石化... 11-29
【社会共治,终... 11-29
青州市在全省卫... 11-29
修好“幸福路”... 11-29
云门酒业“53度... 11-26
走进青州市云门... 11-26
青州市交通运输... 11-26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