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一幅优美画卷
——黄楼街道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赵振晖 刘铠铭
大街小巷干干净净,村内村外井然有序,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这是笔者走进黄楼街道马家庄村的第一印象。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全街道的广泛实施,辖区居民参与“美丽
青州 清洁家园”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正是有了全民的广泛参与,带来了城乡环境的共治、共享,在黄楼这片热土上舒展出一幅优美的画卷。
让垃圾不落地
把家里的垃圾用塑料袋装好,出门时顺手扔到离家约20米远的垃圾箱里,已经成了马家庄张有民大爷的习惯;每天在8点之前将村里的道路清扫干净,把沿路的垃圾收集到垃圾池,是保洁员刘大姐雷打不动的工作,曾经的“三大堆”和脏乱差的现象在黄楼街道96个村彻底消失。
为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黄楼街道积极学习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辖区96个中17个村的垃圾由环卫局清运二公司托运,其余79个村的垃圾由
青州市华洁环卫公司清运;将辖区牡丹路、东西花街等17条主要道路和花卉市场等托管给环卫局保洁公司保洁,其余道路由青州市万红保洁公司保洁;村内道路及环境卫生由各村保洁员负责,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按照“户集、村收、街道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四级联动、分级负责制度,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不落地的目标。
让管理常态化
在该街道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笔者发现了一沓厚厚的表格,村庄清运路线、环卫车辆清运次数、油耗、里程、作业时间等具体情况通过表格一览无余。
今年4月,该街道投入100多万元,开展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清底子”行动。投入300余万元,按照每20户设置1个垃圾桶、每75户设置1名保洁员的标准,在辖区96个村配齐了1401个垃圾箱、7个垃圾池、299名保洁员、10辆垃圾收集运输车和1辆大型钩臂车,从硬件设施上保证了环卫工作的开展。对保洁员工作的方式、时间和范围进行详细分工,明确各类垃圾的存留时间,制定洒水、收集、保洁等作业时间段。各村还设置了村级卫生监督员,不定期对村内卫生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结果直接与环卫公司和保洁员绩效挂钩,建立健全了“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管理的长效机制。
让文明成习惯
看见散落在地上的垃圾,就顺手捡拾起来扔到不远处垃圾箱里;教育家里的小孩不能随手丢弃果皮、纸屑,要珍惜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这样的画面在东坝村已经司空见惯。
为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该街道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大喇叭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向村民讲解保持环境卫生,不仅能够杜绝蚊虫滋生,还能减少疾病发生的道理。明确了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盯牢盯紧村内道路、房前屋后、沟渠河道、田间地头等死角的卫生情况。近日,还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9800多个固定电话进行了回访调查,收集记录意见建议。“如今村子变干净了,大家也自觉维护起环境卫生,村里更和谐更文明了。”西建德村左大爷高兴的说。
据了解,该街道投资280万元,位于宝通街南、牡丹路东,占地4500平方米的2号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中。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推动下,一幅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黄楼大地上徐徐展开。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