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黄楼街道积极探索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广泛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科学设置岗位,做到人适其岗,通过就业扶贫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就业扶贫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不能让人往街上随便倒垃圾,咱得保证咱们村的干净”。凌晨5点多钟,黄楼街道郝家村保洁员庞清亮早早就起来了。他先沿着村里的大路、小路巡查一遍,重点查看有没有村民把生活垃圾扔到了村里定点垃圾桶外边,一个来回四五公里、饭后拿起扫帚开始清扫村里的大街小巷,几乎每天都要清扫个几遍,直到天黑才能回家。4月初,街道给庞清亮安排了村庄保洁员的工作,“政府对咱这么照顾,咱不能对不起这份工作啊。”庞清亮心中充满感激。
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让扶贫方式由以往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以扶贫小岗位拓宽就业大渠道,带动生活困难群众增收脱贫。“为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激发全街道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我们设立了184个公益性岗位,帮助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就业稳定脱贫。”黄楼街道党委书记庞德贞说。
因地制宜
走出“多赢”扶贫之路
享受到公益性岗位好政策的不仅仅庞清亮一人,黄楼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德书夫妇因身体不好,年龄偏大,儿女不在身边,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种点小菜、打点零工维持生计,收入极其不稳定。得知街道优先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保洁员的消息后,李德书夫妇第一个报了名并顺利成为了社区里的保洁员。每天打扫社区卫生,做清洁工作,每月还有600元的报酬,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这让李德书夫妇乐得合不拢嘴。
黄楼街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脱贫攻坚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需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就业困难问题,按照“因村设岗、因需设岗、以岗定员、总量控制、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全街道96个村设置保洁员、护路员等公共服务岗位,走出了一条助推贫困户就业增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多赢”扶贫之路。
严格把关
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如何严把公益性岗位“出入关”黄楼街道在就业扶贫公益岗位的具体设置中,采用“谁用人、谁管理、谁考核、谁负责”的原则,分别对贫困户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监管、补贴申报、督查纪律等制定了实施细则,确保在公益性岗位设置管理中无空岗、挂岗、虚报冒领、冒名顶替、骗取补贴资金等现象,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坚持实施三个制度,即人员准入制度,对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安置严格进行审核,把好“源头关”;落实走访制度,各帮扶责任人、包村干部积极走访,不定期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资金发放制度,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确保公益性岗位酬劳准时发放到户。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实施,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劳务收入,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稳定性和长效性。”黄楼街道扶贫办主任郇超介绍。 (王砚筱 张丹丹)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