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形成连接“三山、两水、一城”绿色慢行网络
本报讯 (记者张平)晨曦微露,家住
青州市益王府小区的刘跃文又准备开始他的绿道骑行了。一身利落运动装,一辆家门口的公共自行车,这次晨练他将从小区出发,沿着绿道一直到云门山脚下。在绿海中畅游,在清风中穿梭,这已经成了刘跃文从去年开始的一项新乐趣。绿道,这一
青州市着力打造的民生工程,古城风情的一张新名片,其构建改变了不少像刘跃文一样的青州人的生活。
绿道全称为绿色慢行休闲绿道,分为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两种。自2010年起,青州市启动了城乡绿道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绿道17条,共计128公里,涵盖了各旅游景区及部分城区道路,初步构建起具有青州特色的绿道网络。
据了解,青州平均每两户人家中就有一辆私家车,上下班时间或节假日道路拥挤不堪的现象日渐严重。经过多方考察,青州于2010年开始在城区部分交通拥堵路段试建起自行车专用彩色绿道,很好地实现了车辆分流,交通秩序变得井然有序。后来,除了在城区主次干道大力铺设外,青州还将绿道延伸到了市区主要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青州的绿道网络主要由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两部分组成。城市绿道是连接城市重要组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道;社区绿道是连接社区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其规划本着尊重人文环境,坚持因形就势、遇树绕路、遇水搭桥的原则,与河流、山野田林、公园湿地、广场园林融为一体,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建绿道工程,即便是在繁华地段,也没有任何大填大挖的人工痕迹,行走在绿道上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城市建筑、山体、河道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新景观。
绿道也是建设宜居城乡、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青州将绿道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结合城市发展,特别是道路改造提升、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开发、居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注重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文章。一是绿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在实施城市道路建设时,新建道路坚持与绿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原有道路拓宽改造时,具备条件的一律加建绿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目前,已建成尧王山西路延伸段绿道、海岱北路绿道、益王府路绿道等城市主干路绿道,约计44公里,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二是绿道建设与打造城市景观相结合。结合南阳河、北阳河、弥河“三河治理”和城区尧王湖、南阳湖片区的改造提升,同步建设、提升完善了绿道网络。南阳河新建宽3米、长8.6公里的慢行道,方便了群众和游人休闲、娱乐;弥河新建宽3米、长11.7公里的沿河驳岸绿道,沿河可戏水、可垂钓,充分体现绿道慢行、休闲的亲水性;北阳河一期综合整治长5.6公里的绿道工程正在建设中。三是绿道建设与历史文化相结合。青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按照“古城居中,双水环抱,三山联翠于西南,新城发展于东北”的发展格局,加强了风景名胜区保护,青州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云门山、驼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决议》,将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扩展到19.8平方公里,禁止机动车进入保护区,同时建设了6.5公里绿道,满足了群众和游人赏景、休憩的需求。四是绿道建设与自然生态相结合。依托现有的山体、水系、道路、绿地,将绿道建设与基本生态控制、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郊野公园的建设结合起来,在尽可能不破坏原生态植被的基础上,实施绿道建设。目前,青州初步形成连接“三山、两水、一城”的绿色慢行网络,便捷高效的绿道畅通了联系城市——城郊——景区的微循环,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特色风貌进一步凸显。
在切实提升绿道网络载体功能,抓好绿道的生态性和景观性的同时,大力倡树“绿色出行”的理念,积极推广公共自行车出行,在城区、经济开发区人口密集区科学设置自行车站点528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0辆,总投资达到1.5亿元,初步实现了建成区及市郊旅游景区公共自行车网络服务全覆盖。目前,已办理公共自行车卡5.2万余张,日骑行达到2万人次。公共自行车交通微循环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为青州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但绿道建设容易维护难,对于这项民心工程,要建好更要管好。为此,青州市严格落实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性质,不得擅自占用绿化用地,不得私自采伐、移植绿化苗木,同时严格落实管养责任,确保绿化成果。
绿道,在让青州人脚步慢下来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大批自行车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实现了方便市民、缓解拥堵之外的更多功能。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