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吃了三分之一,丸子汤只喝了半碗,整条鱼只动了几口,许多菜几乎没动……一桌20多道菜的婚宴,只吃了不到一半,剩下的便一股脑儿倒进了泔水桶,婚宴浪费惊人,令人痛惜。
在饭店举办婚宴是时下很多年轻人比较热衷的方式,一方面酒店空间比较宽敞,相关设施比较齐全,举办其婚宴来非常省心,同时也较有面子;再者酒店位置一般集中在市区,便于亲戚同事等赴宴。笔者参加过多次喜宴,期间不乏林林总总的酒店,在参加喜宴过程中,笔者发现首先攀比之风现象比较盛行,再者喜宴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攀比之风盛行票子撑起面子
笔者在参加的多次喜宴中了解到,
青州市区现在喜宴比较集中的几家酒店的喜宴标准主要分三种——480元、580元、680元/桌,当然若客人对酒席有更高要求,则可以将标准定的更高,而笔者了解到,所谓的更高标准只不过是将同样的饭菜做得更细致一些,并且对几个比较明显的菜种升级罢了。笔者同时发现,所有的喜宴上每桌菜种都不下20个,而面积不大的圆桌上通常是盘子摞盘子,很多菜根本没来的及吃就被新上的菜盘压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婚宴浪费严重,那么传统婚宴上少几个菜、少几分浪费行不行呢?一对刚结婚不久的新人的说法似乎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结婚是一生的大事,马虎不得,大家明知道百分之百存在浪费,但一生就办这一次,浪费就浪费点吧。所以饭菜宁肯剩下,也不能不够,并且菜上的越多,这样也显得新人方面更为大方,更为阔绰,这样自己也较为有面子。”
在一次喜宴上笔者针对喜宴浪费现象曾询问过几个刚结婚不久的朋友,朋友告诉笔者:“婚宴大操大办就是为了个面子,我们有心想节约也不敢,怕担个吝啬的名声。如果菜少了客人会笑话,让人觉得很没面子。再说,即使再浪费,婚宴不就这么一次吗?大家都能抗得住。”
婚宴剩菜剩饭末了直接倒掉
婚宴桌席上,一般都是关系非常近的在一起聚坐,席间,虽然大家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但仍有近五成的菜没大怎么吃,客人走后,几乎每桌上面稍显油腻的菜都剩下了不少,鸡、鱼、四喜丸子等几乎没有碰过,而更多的新人则更碍于面子,婚宴结束后很多饭菜根本不打包,这样酒店服务人员在打扫中只能将很多饭菜直接倒掉。同时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婚宴上一般是每桌红酒和白酒各一瓶, 无论客人喝不喝,主人都让服务员把酒瓶打开,于是,婚宴结束后就会剩下很多酒,而这些价格不菲的酒最后也避免不了被冲进下水道的命运。笔者大致算了一下,500多元标准的酒席,满打满算吃掉的也就三分之一,而剩下的则全部被倒掉,这样一桌酒席就直接浪费掉300余元,而笔者参加过的婚宴,一般酒席不下20桌,这样一场婚宴酒浪费了近6000元,而这还只是保守数字,细想一下,
青州各大酒店一年举办不下百次婚宴,如此算起来,浪费金钱之巨令人震惊。
酒席成本增加导致份钱不断高涨
参加酒席不乏上份钱,而当今社会份钱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高涨,之前的50元现在已经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几百甚至上千。笔者在于同事交流时都普遍反映,份钱的不断高涨主要是说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面子问题,上的钱越多,显得自己约阔绰,上的越少,显得自己很吝啬,为了显摆一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再者随着婚宴基本在酒店举行,而酒店不断高涨的婚宴成本也助长了婚宴份钱的增加,而新人举办婚宴,一般都是通过婚宴挣点喜钱,现在一般的酒席一桌大约500元,分10人就坐,这样一人至少上50元才能达到成本,而加上新人在酒店其他的花销,新人收到50元的份钱根本就是在赔钱,这样双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现在份钱的不断高涨。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乏有这样的苦恼,每月工资约合3000元,朋友多,同事多,不往多了算,一个月3-4个结婚的,至少需要500元的份钱,这笔钱对很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菜式一成不变席间难有胃口
喜宴的标准都是跟菜品的数量和品种成正比的,而每次喜宴桌数都在20桌左右,这样饭店在做菜时都是用大锅集中做,在上菜时则分成相同数量的菜盘,这样每次做出来的饭菜质量比正常酒店的制作上要低很多,不可口也是正常,这样导致的饭菜浪费也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因素。笔者一位朋友曾说:“我觉得婚宴浪费的主要原因就是饭菜不好吃,喜宴席上的东西从来都别指望吃饱、吃好,比较好吃的菜,一桌十几个人一筷子下去,很快就吃光,难吃的菜大家尝一口就放下了,加上席间那吵吵闹闹的气氛,有的整盘连动都不动;再就是一个星期下来,我已经参加了三位朋友的婚礼了,婚宴上的菜和口味都大同小异,现在我都可以把喜宴的菜式背下来了,每次婚宴都是那几道菜,实在提不起胃口。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客人早就吃腻了,吃喜宴对人们来讲不再稀罕,而酒店婚宴多数又都是大家吃腻的东西,结果使大家吃得越来越‘疲劳’,很多菜都只是稍作品尝罢了。”
婚宴浪费是对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损害,由于众多复杂的原因,婚宴浪费现在成了所有新人们结婚都要面对的“尴尬”,节约成本,改进喜宴方式也许是现在亟待解决问题,而婚宴方式的改变也是我们对传统习惯的一次挑战,而我们也不应为图一时的大方而浪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馈赠。(张延明)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