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谱和谐新曲
——青州市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纪实
青州市双拥工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驻军驻警已有40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州各级党委政府和老百姓与驻军官兵“手牵手、心连心”,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40多年的风雨同舟,军队和人民一路走来,共同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歌。
拥军优属,驻地是坚强后盾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驻地人民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沂蒙山区红嫂式的英雄人物,至今传颂。在和平时期,青州人民一如既往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历史的脚步跨入21世纪,担负士官培训任务的二炮工程大学士官技术教育学院士官培训对象成几何倍数增长,教学空间狭小成为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在土地使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青州市领导亲自带队、现场办公,在简化程序和给予优惠等方面特事特办,先后于2002年、2007年、2008年,帮助学院顺利征地400余亩,有效缓解了学校办学规模日趋扩大与教学训练用地不足的矛盾。
为进一步协助部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前期修建“拥军路”的基础上,市政府又投资近40万元,修建了一条近1500米的村级公路,为学校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困难。
携手“筑牢军队后方工程”,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亮点工程”。他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帮助官兵解除后顾之忧。三年来,在就业形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千方百计为干部家属谋出路,先后培训随军未就业家属29名,83%的家属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复转安置工作人数较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优抚安置工作的新路子,使转业干部100%得到了妥善安置,90%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在驻地学校生源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保证军人子女100%进入重点学校。
拥政爱民,人民是最亲的人
2009年3月,驻地壮汉庙村附近山区发生火灾,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带领1226名官兵浴血奋战5个多小时,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撤离现场时,当地群众见到一群大校军官与一群年轻的士官浑身上下沾满草木灰,衣服破烂不堪,脸膀被烈火烤焦,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双拥已成二炮士官学院开展军民共建的一大特色。多年来,学院通信站和聋哑学校结成共建对子,常年坚持扶残助学、向残疾人献爱心,使百余名特困聋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训练团工勤连自1998年与青州市弥河镇敬老院结成共建关系以来,坚持利用节假日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受到了驻地群众高度赞扬;学员12队自90年与荣军康复医院共建以来,学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军民共建的接力棒始终手手相传。
2007年4月,学院与周家屿村签订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议。发动全校官兵捐款近20万元,历时两年,为周家屿村打了一口370米的深水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水的困难。另外,学院还积极推动“爱心捐助工程”,91名干部通过点对点、一帮一的方式,结对扶助了王坟、邵庄91名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鱼水情深,军民携手创未来
为了发挥好优势互补,青州市人民法院专门设立“涉军案件法庭”,定期组织法律专家到军营授课辅导,现场解答官兵涉法问题,及时“送法进军营”。驻地政府还积极实施拥军“书橱子进连队”工程,开展军地图书馆资源共享活动,主动向部队开放地方图书馆,丰富了官兵的精神生活。
多年来,驻军官兵与青州市委市政府携手,竭力创建和完善规范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军地交流机制;立足平时保安全、战时保打赢的军警民联防联治机制;兼顾城乡建设发展与军事需求的军民统筹协调机制,保证了共建制度化,活动经常化。( 郭庆滨 喻华刚)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