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112名“第一书记”下基层
任职三年实现“五有”目标
在选派“第一书记”到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活动中,
青州市团市委党组成员、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周洪竹同志被选派到王坟镇西股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挂职王坟镇党委副书记。目前,他忙碌的身影活跃在西股村,村民们都知道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像周洪竹一样,派驻到王坟镇的其他六位“第一书记”已经开始开展工作。
据了解,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工作相对薄弱的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是中央和省委、潍坊市委着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青州市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从全市市直单位中选派了112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作风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这对深入拓展“三联工程”,培养优秀基层一线干部,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党政部门干部到难村、政法部门干部到乱村、经济部门干部到穷村、农科部门干部到专业村的原则,按需对接,分类施治。根据选派干部职务专长等情况,“第一书记”任职的村全市统筹做出安排;任职村无党组织书记的,可直接担任党组织书记。
各镇、街道、开发区选派一名机关干部挂任“第一书记”任职村的党组织副书记或担任驻村指导员,安排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第一书记”助理,协助配合市直选派的“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派出部门单位与“第一书记”任职的村结成帮扶对子,并作为“三联工程”拓展联系村,原则上一包三年。任职村未改变落后面貌的,派出部门单位不能脱钩、干部不能撤回。“第一书记”任职时间至少为一年。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主要职责任务是努力实现“五有”工作目标。一是有好带头人。通过物色、培养、帮带,选优训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力争任职村班子建设整体水平达到本镇(街道)中等以上水平。二是有集体收入。立足村情实际,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村级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利用,帮助找准符合实际、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力争任职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有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镇(街道)平均水平。三是有活动场所。提升村级组织办公和服务场所,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要求,功能齐全、使用正常、发挥作用好。四是有管用制度。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村“两委”办公、议事、决策制度,指导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促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推动村级运行规范高效。五是有满意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和争取政策支持,帮助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头弘扬先进文化,培育良好村风民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第一书记”在村日常工作由派出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开发区共同管理,以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管理为主。“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组织关系转入任职村党组织,参加村里组织生活,全身心投入村级工作。 (记者张平)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