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新1951出生于青州弥河刘家庄,曾任山工机械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退休十年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古州侠情》。《古》书描写赵匡胤在青州的故事。自古以来,刘宝新的家乡弥河一带,流传着众多赵匡胤的传说。甚至,辞妹花、辞妹山、打马山的名字,都是源于赵匡胤。刘宝新始终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经过多年酝酿构思,对素材做出了缜密地典型化处理,让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实现了无缝对接。终于在退休之后,数易其稿,正式出版。《古》书情节跌宕起伏,形象鲜明可感,语言古朴流畅,既引人入胜,又扣人心弦。充分展现了作者厚重的家乡情结,承载了作者的一片衷情:“为文化青州、旅游青州,尽一点绵薄之力。”
《古州侠情》卷首,有青州籍书法家韩其源、王万里的祝贺作品,有作家冯蜂鸣撰写的序言。
《古州侠情》序
□冯蜂鸣
人,有时候是木本植物。因本质不同只适合干不同的营生:梧桐木适合做弦子,黄杨木适合刻手戳儿,花梨木适合打家什儿,还有只适合烧锅底的。例如我,五音不全,就不适合歌唱。而刘宝新这伙计,却是个适合写作的。虽然,他自18岁就干车床、当钳工,与金属打交道,10年后干企管,与人打交道直至退休,但是,他有弄文字必需的词汇感受力与语法逻辑思维。例如,有研究员写了个史前陶器的说明文,先说那陶器哪里像鸟翅、鸟尾,接着说:“使整个器物成了一只准备起飞的大鹏鸟。”我的个天啊,这件陶器突然就成了动物了?它吃什么?啥时候飞给咱看看?还有自称小说家的,说自己写的是“精品”,还是“传世”之作,我的个老天,你知道这两个汉语词汇是干啥使的吗?
刘宝新笔下的十几万字,却未见上述硬伤。只此一项,他就比市面上的研究员和小说家高出一等了。道理很简单,谁的文字有硬伤,谁就永远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就像我,一辈子也唱不出个像样儿的歌子来,一唱就跑调,比狗叫还难听。故此,我对刘宝新的文字天赋既敬重,又惊叹。
其实,我愈加敬佩的是刘宝新之真诚。如今的许多人,不管自己是干什么的,给自己设计一个皇帝的新装穿上就搞起文化艺术来,不停地出书刊、办协会、搞活动……他不知道,他的胸脯挺得越高就越多地暴露自己的羞处:很丢人的。却又没有幼稚的孩子向他喊一句实话。这便形成了装X成群的时代景观。刘宝新不会装。他在这浩荡世风之中,一如自身,一如己心,唯有对真善美的脚踏实地之追寻,唯有进德进才的续航之能力,将自己几十年的心中所思,转化为朴实无华的书面文字。既表现了对家乡的风土、景物、民间文学之挚爱,又将史料的缺失部分做出了合于逻辑的艺术化阐释,颇类于佛陀所说“万法由心造”,唯有竭诚与真挚。
再是刘宝新肚子里有货。60多年来,他既善学又勤奋,于是就有许多文化知识诸如书画、武术、诗文、茶道、骑射、中医、易经、历史,尤其是五代十国之历史,竟一遭成为他的如数家珍。而流露到作品之中,也就势必成为皇冠上的珍珠与宝石了。当然,这也是装不出来的真货色。
那么,年纪轻轻就当工人的他,这些学识是哪儿来的呢?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就是指的脑力工作者30岁以前必须确定方向,开始修行,否则就是“一岁不成驴,到老是驴驹”。刘宝新很幸运,他有个同宗的二爷爷,大名刘光运。那二爷爷恰是个熟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又正是喜欢少年刘宝新的聪明雅致,因此二人便忘年之交起来。长年累月之后,二爷爷的一肚子好东西便传给了刘宝新,当然还有人品。
“文革”前,二爷爷的小儿子上初中,走夜路发现了一麻袋地瓜干。那时的孩子是经常吃不饱的,他自然惊喜,便将麻袋包藏到路沟里,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开口便道:“这是粮食啊。掉了瓜干的人,还不得急死啊!”于是,他就和儿子推着小推车,将麻袋包送到了派出所。此刻,临朐酒厂的货车司机已经戴上手铐被押走了,而且,临朐益都两县公安全体出动,正在沿路搜查……
这故事,刘宝新复述起来绘声绘色,且生动传神。我在赞赏他的文学感觉之时,却对二爷爷的举动不甚理解:一个吃不饱的农民,怎不先想自己的肚子,而是先虑他人的心情?原来--二爷爷的成分很高。
再说这部《古州侠情》,如果用长篇小说的纯文学眼光来衡量,那么,其主题、结构、人物、描写,及其认识价值、批判精神,就一概衡量不上,因为这是拿着杆子称来衡量道路。道路是只能用尺子量的。
《古》书是多个民间故事的整理与补缀,就像刘宝新得到的是几段五代的瓷片,他根据原物的形制与各个面的本来走向,合上自己的历史认知与艺术想象,从而修制出一件完整的且独一无二的瓷器。完成后的作品,就不只是刘宝新的美韵、情感与思想之反映了,更多的是一千多年的人文品质之积淀,即弥河一带的民俗俚风之汇聚,一代代乡民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之展现:这才是让读者足以回味的,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因此,凡是喜欢打游戏、跳劲舞、花丛自拍、啤酒吹瓶的人,是读不得《古》书的。只有喜欢念诗词、赏文物、品古迹者,方才静得下心,嚼得其味,品得其韵。例如,书中老庄主向人介绍墙上画幅后说道:“故悬挂在贵宾厅缘待行家品鉴以示老朽。”再如赵匡胤对云门山青松之咏叹:“酷暑严霜无媚意,不与杨柳弄春风。”这都是具有专业水准且值得咂摸的句子。当然,初写长篇的不够老熟之笔,也是有的。我想,世人都喜欢年轻美女,又怎好拒绝一部偶有稚气的书呢?
谨以为序。
2020年11月南阳河畔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