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初规模较小,结构简陋。后随漕运发达,回民人口增加,经济富裕,在全明一(俗传为明崇祯皇帝太子)阿旬带领下募集资金,于康熙年间按西大寺式样扩建。全寺占地面积6.2亩,正门为敬山造,上悬“开天古教”金字匾,两旁八字门墙,各有1角门,门对面有1高大影壁。寺分两院,前后院南北对列讲堂各3间,前院另有南屋4间.二门为月宫圆门,左右有两角门。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前有1米高月台,三面砖花墙为栏,两旁立建寺石碑3通。大殿由卷棚、前殿、后殿三部分勾连而成,共50间,建筑面积88O平方米,各殿层层升高,房脊和山墙均饰有青色雕刻花砖。门眉高悬“教隆真一’,金字匾,抱柱楹联为“认真主无影无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飞高飞远唯一理在心”,殿内有中、阿文匾1O余方。大殿东南有沐浴室4大间、该寺在“文革”中破坏严重,碑石、匾联多砸毁无存。现已整修开放使用。
该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初规模较小,结构简陋。后随漕运发达,回民人口增加,经济富裕,在全明一(俗传为明崇祯皇帝太子)阿旬带领下募集资金,于康熙年间按西大寺式样扩建。全寺占地面积6.2亩,正门为敬山造,上悬“开天古教”金字匾,两旁八字门墙,各有1角门,门对面有1高大影壁。寺分两院,前后院南北对列讲堂各3间,前院另有南屋4间.二门为月宫圆门,左右有两角门。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前有1米高月台,三面砖花墙为栏,两旁立建寺石碑3通。大殿由卷棚、前殿、后殿三部分勾连而成,共50间,建筑面积88O平方米,各殿层层升高,房脊和山墙均饰有青色雕刻花砖。门眉高悬“教隆真一’,金字匾,抱柱楹联为“认真主无影无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飞高飞远唯一理在心”,殿内有中、阿文匾1O余方。大殿东南有沐浴室4大间、该寺在“文革”中破坏严重,碑石、匾联多砸毁无存。现已整修开放使用。
编辑:jrq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