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青丽,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景旭阁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云禅书画院副秘书长、逸庐书院上海书友会副秘书长。北京荣宝斋签约画家。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 34×34cm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黄庭坚诗一首黄青丽
30×50cm

苦口婆心教读书,饮冰食药沐相濡将军有此贤妻义,梁孟齐眉未义如。
王海霞甘将军妻龚全珍乡村执教终生诗一首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辛丑之春黄青丽
138×69cm

春韵四条屏 30×50cm*4

山居图34×18cm
《大化悟道 敬畏自然》
——品黄青丽院长工笔画作品
曾英杰
“观自在菩萨,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其画意境犹如,在当下混沌世界,阳光被陨石遮住,混沌中多么希望一道惊雷划破天际,呼吸新鲜空气,普渡众生,滋润万物。黄青丽笔下观世音菩萨一滴甘露让混沌的世界找回“自我”!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士大夫亲近自然不断寻觅理想与精神家园。然而,人们追求精神需求已超过对物欲的满足,对中国人物花鸟画认识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传统的人物花鸟画审美不断提高,使读者在画中产生情感交流与对话,这是中国画的魅力,更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滋养。对于画家黄青丽而言,其传统人物花鸟在她的笔下体现的是哲学与佛学思想,无论绘画语言求新求变,读者都能在她画中感悟自由与纯洁。
黄青丽其画不以“宏篇巨制”取胜,而以“小幅中成大世界,以世纪之问”方式广施甘露,让我们觉悟。作品采用传统形式表现端庄与典雅。佛教从汉末传入中国以来都是历代文人追捧的题才,不论高山峡谷,雪山之嶺,闹市红尘都能问道禅韵,正如六组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执着与放下!热而黄青丽适时呈现这一道盛宴“大化悟道”,既不是“空”也不是“智”更不是“成佛”,而是心成“慈悲”,唯有慈悲、才成就真正的佛道,成就菩萨心!敬畏自然,成就生命中的净土。三年疫情众生身心疲惫,黄青丽却在这非常时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对生命诠释!就如《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如同《诗经》《国风、阵风、泽陂》记载“彼泽之波,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寢寐无为,涕泪滂沱”荷之美遇佳人。
黄青丽以工带写的笔墨语言彰显对中国画的研究与实践,多以方构图追求形式美使画面更有张力,以淡色取胜,显大雅之气!在画面需强调重色时用色大胆,这是画家对画面的掌控与修为,其笔下颜色蕴含生命的希望,是绚丽的世界,不因残缺就放弃。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红尘中静心作画坚守初心,以自然花鸟作伴,揭示自然与万物遵循的自然天趣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崇尚自然遵重生命,浑化一体。就如“而佛本有,见性成佛,天地万物各安其所,顺应自然各行其是,”实现彼此相安和互融。画家正是从哲学层面去理解花鸟画的精神所在,在构图与虚实相生的物象,见实就虚,无穷无尽,迷离朦胧的荷塘月色,画里画外含蓄地表达佛家深邃的“空”“色”哲学思想,善于捕捉鹭鸶鸟这一自然精灵,如诗如画,相互融合,以此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荷塘就是画家的净土与道场。同时又滋生出浪漫的情怀,画家笔下的笔墨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酝酿一种心情“无”的诗意。在追求“空、与、色”,并在画中蕴含着空灵旷达的世界,同时在技法上以传统又写意的形式为主轴,融入古人的没骨画法,以写意为求真不具象,营造一种和谐之美,在细节中去雕琢,注重画面整体美感,以“白”突出主题,讲究画面构成,疏密有致的空间感,虚实相生的色墨表现,使画面充满灵动和生机的气韵。黄青丽在遵循着唯道集虚的佛学思想,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天趣与豁达,其墨色放松就是她对生命遵重的恣意,“见画如人”体现万佛皆有缘,共度彼岸!自然、自在!

高山流水图 50×50cm

荷塘清韵 50×50cm

红粉佳人 50×50cm

月光下的凤尾竹 50×50cm

暗香浮动 50×50cm

青山远黛 34×34cm

梅香 138×69

国香解语 138×69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