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1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潍坊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
主办单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潍坊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州市人民政府

杨华有,男,1947年11月生,江苏南京人。大专学历。国家特级书画家。擅长行草书。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院副院长;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韩国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加坡艺术协会名誉会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首席艺术家兼高级顾问;联合国和平书画院院士;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航天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顾问;中国国家书画网首席艺术顾问;国家网络艺术馆荣誉顾问;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世界艺术学会常务委员兼艺术顾问;世界名人艺术研究协会副主席;中华国礼出版社荣誉社长。
个人被授予:中国书画杰出人士—华表奖艺术家;当代杰出文人书法家;人民艺术家;人民功勋艺术家;世界和平文化使者;对中国文艺30年繁荣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影响世界的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国宝级艺术家和十大殿堂级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在艺术品评中高票当选中国艺术博士。荣获中国非遗国礼特供艺术家
作品入编《中国传统文化大典》(当代人物卷),《盛世翰墨名家经典》(国礼卷)和《中国书画收藏最具投资价值二十位艺术家》。作品曾经组委会安排在海峡两岸 亚太地区和欧洲各国巡展。被中国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企业报道网、中国国际新闻网、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网等一百一十多家网络媒体宣传报道。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作品参加荣宝斋美术馆联展,用6个月完成从北京总店到全国各地八个分店的半年巡展,作品入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文献集》。业绩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人类主流人物辞库》和《共和国名人大典》等典籍。出版有:《艺术大师三人行》;《盛世华章·人民艺术家档案》;《艺术人物. 国家艺术人物杨华有》专刊;《国家文化传承人物杨华有》专刊;《形象大使·艺术经典》;《人民艺术家·全国著名艺术家》。




杨华有艺术视角
书法是国粹,是民族文化的标识。身处异国他乡,见到满街的外文店招和商标,无论它有多么繁华、热闹,陌生感总是挥之不去。进入华人社区,那熟悉的汉字标识,立马给人一种亲切感。从感情层面上说,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书法大潮已无可遏止的兴起并已走过了三十多年,这是大好事。但万不可重蹈医学、美术发展的覆辙。西画入主使国画丧失主导地位,西医盛行使中医沦为巫术。这是国人必须警醒的案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好东西应为我所用。但不应主客颠倒,丧失民族文化根基。文化的民族性是顽强的,世界各民族文化莫不如此。当书法走向世界之际,必须保持民族艺术的自有面貌即使是创新也不应该丧失传统。否则就是异化。异化的艺术丧失民族根性,就象被奴役的民族一样没有脊梁。这一点,即使是外国人中的有识之士也是有明确定位的。关于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米切·苏立文先生就表达了很好的意见。他说:“中国书法家应该为自己的传统而自豪,不需要过分的贬抑自己,不需要应和西方人的趣味而是应该整体上展示书法艺术的魅力,使西方人逐渐感受到书法的美”。“过分的贬抑自己”不是谦虚,而是不健全的民族心态的反映。就这一点而言,中国人要充满自信。
汉字书法,不仅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面貌,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汉字的书写心性和人文表达在世界文字书写、应用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我们祖辈的创造和对人类的贡献。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并通过我们当世族群的继承、创新、传承、发展使之臻于完美,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艺术瑰宝。
我不曾在艺术院校接受熏陶,也不擅长长篇大论撰写理论文章。但凭着执著和爱好,写颜、柳,临米、董,摹旭、素,仿智、孙,追慕二王,一路走来,直到今天。不知老之将至,仍觉目标在前,奋力追索,没有穷期。书艺创作的兴趣和激情,必使人心灵康健。我欣赏以下诗论传达的快感和折射出的艺术灵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书法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矛盾是中国学者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一个真正的泱泱大国必然要首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独立的声音,用中国当代的全球性眼光而非西方人的眼光重新发现和阐释中国,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谁可以代表东方代表所谓‘远东’向世界说话的问题,我认为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王岳川语)
“不要跟着西方人给中国艺术设定的样板走,中国人要靠自己,无论什么领域”。(刘国松语)
“古人不作典型在,着意钻研认作师。工力一朝火候到,行云流水自家姿”。(苏局仙语)
“写狂写朴写温文,笔笔但求情性真。一把灵杯入腕底,定教鬼神俱惊魂”。(聂成文语)
“书艺创作是精神外化,生命激情,灵魂风雨的展现”(秦保雍语)。
“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林散之语)
“浮华散尽见精微,翰墨无根论道非。纵使灵心能得悟,仍须夜烛续朝晖”。(林岫语)
“纵使人生千般爱,终结翰墨未了缘”。(自撰)
“风入松林涛声劲,月穿镜水了无痕”。(自撰)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