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东莱牟平人曹嶷在今
青州市境新筑广固城以后,多种文献典籍便每有记载,所以后人才能从这些记述中看到广固城往昔曾经的身影。为了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广固城的情况,今把主要文献典籍的相关记述分别摘录于下,并予以简要说明。这样,一方面,使读者减少翻寻之劳,就可以读到史地专著及相关典籍对广固城的记述;另一方面,可以从这些记述里,遥见百年广固城风云跌荡的身姿和经历。同时,不同典籍记述的内容有的相同或近似,也予以摘录,读者比较阅读,可以从这些不同时代典籍对广固城的记载中,看出其后者对前者的借鉴与发挥的痕迹,从中得到启迪。
相关典籍文献记述文字的排列,大体按照作者生活年代的先后为顺序。
一、《齐记》
“《齐记》曰:‘晋永嘉五年,东莱牟平曹嶷为刺史所筑,城有大涧甚广,因之为固,谓之广固。城则(侧)有五龙口。’”
说明:《齐记》中对广固城及五龙口的记述,是通过《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御览》等文献的征引而保存下来的。以上为北宋《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
青州”条下的征引文字。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的征引与《御览》相似,直接记为“城侧有五龙口”。
晏谟、伏琛的《齐记》原著,宋元以后已亡佚。以上文献的征引,就目前所知,是对广固城以及五龙口的最早记述。
晏谟((约375—435年),齐相晏婴之后,东晋十六国时青州人,地理学家。南燕时举秀才,被慕容德任命为尚书郎。
伏琛(生卒年不明),约与晏谟同时,晋时地理学家。
二、《宋书·本纪第一》
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六月,“大军进广固,既屠大城。超退保小城。于是设长围守之,围高三丈,外穿三重堑……”。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征虏贼曹乔胥获之,杀其亡命以下,纳口万余,马二千匹。送超京师,斩于建康。”
说明:以上记述见于《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宋书》为南朝梁沈约著。
沈约(441—513),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南朝史学家、文学家。著述多种,除《宋书》外,其他多已亡佚。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
三、《水经注》卷二十六
“淀即浊水所注也。吕忱曰: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世谓之治(当为‘冶’,《图志》改之——笔者注)岭山。东北流,迳广固城西,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岨水深隍。晋永嘉中,东莱人曹嶷所造也。水侧山际,有五龙口,义熙五年,刘武帝伐慕容超于广固也,以藉崄难攻,兵力劳弊,河间人玄文说裕云: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绳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当必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恪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城(原注:宋本作塞口)而龛降(原注:《十六国春秋》云:段兰之子段龛,拥众东屯广固,慕容恪破之。),降后无几,又震开之。旧基犹存,宜试修筑,裕塞之,超及城内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太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然城之所跨,实凭地崄,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浊水东北流,迳尧山东,《从征记》曰: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尧因巡狩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
说明:文见《水经注校》853—85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水经注》,我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470—527)著。《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
《水经注》完成于1500多年以前,以传抄本形式流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水经注》一书的钞本,四十卷,是目前所知的《水经注》最早的钞本。
四、《十六国春秋·南燕录》卷十三
尚书潘聪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地方二千里,户余十万,四塞之固,可谓用武之国。”德犹豫未决,于是遣牙门苏抚问沙门朗公……
说明:《十六国春秋》是记载五胡十六国(304~439)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崔鸿(478~525)著,现只见其残本。崔鸿,字彦鸾,齐州清河(今山东临清市东)人,北魏著名史学家。
崔鸿和郦道元为同时代人,且都居于广固城附近。
五、《晋书·慕容德载记》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
潘聪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三齐英杰,蓄志以待,孰不思得明主以立尺寸之功!广固者,曹嶷之所营,山川阻峻,足为帝王之都。宜遣辩士驰说于前,大兵继进于后,辟闾浑昔负国恩,必翻然向化。如其守迷不顺,大军临之,自然瓦解。既据之后,闭关养锐,伺隙而动,此亦二汉之有关中、河内也。”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僣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为建平,设行庙于宫南,遣使奉策告成焉。
义熙元年(405年),慕容德死。“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竟不知其尸之所在”。
(由此可知,广固城有四门)
《晋书·慕容超载记》
卷一百二十八 (载记第二十八)
义熙三年(407年),追尊其父为穆皇帝,立其母段氏为皇太后,妻呼延氏为皇后。祀南郊,将登坛,有兽大如马,状类鼠而色赤,集于圆丘之侧,俄而不知所在。须臾大风暴起,天地昼昏,其行宫习仪皆振裂。
说明:《晋书》共130卷,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始撰,至二十二年(648年)成书。参加编写的前后21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3人为监修。
六、《南史·宋高祖本纪》(卷一 宋本纪上)
(义熙五年)三月,帝抗表北伐……
超大将公孙五楼请断大岘,坚壁清野以待,超不从。初谋是役,议者以为贼若严守大岘,军无所资,何能自反?帝曰“不然。鲜卑性贪,略不及远,既幸其胜,且爱其谷,必将引我,且亦轻战。师一入岘,吾何患焉。”及入岘,帝举手指天曰:“吾事济矣。”众问其故,帝曰:“师既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军无匮乏之忧,胜可必矣。”
六月,超留羸老守广固,使其广宁王贺刺卢及公孙五楼悉力据临朐。去城四十里有巨蔑水,超告五楼急据之。比至,为龙骧将军孟龙符所保,五楼乃退。
大军分车四千两为二翼,方轨徐行,车张幰,御者执矟,以骑为游军,军令严肃。比及临朐,贼骑交至,帝命兖州刺史刘藩、并州刺史刘道怜等陷其阵。日向昃,战犹酣,帝用参军胡藩策,袭克临朐,贼乃大奔。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豹尾、辇等,送于都。丙子,克广固大城,超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馆谷于青土,停江、淮转输。
……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踰城走,追获之,斩于建康市。杀其王公以下,纳生口万余,马二千匹。
说明:《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计80卷,含本纪10卷,列传70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169年的史事。《南史》始编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历16年。
李延寿,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
七、《元和郡县图志》卷十河南道六
“晋永嘉五年,东莱牟平人曹嶷为刺史所筑,以有大涧甚广,因以为固,故曰广固。初,南燕慕容德议所都……”之后,便征引《晋书》潘聪的话与《水经注》对“五龙口”的记述,此不重出。
说明:《元和郡县图志》,唐代李吉甫撰。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是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简称《元和志》。
八、《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慕容)德欲攻滑台,韩范曰;“向也魏为客,吾为主人;今也吾为客,魏为主人。人心危惧,不可复战,不如先据一方,自立基本,乃图进取。”张华曰:“彭城,楚之旧都,可攻而据之。”北地王钟等皆劝德攻滑台。尚书潘聪曰:“滑台四通八达之地,北有魏,南有晋,西有秦,居之未尝一日安也。彭城土旷人稀,平夷无险,且晋之旧镇,未易可取。又密迩江、淮,夏秋多水。乘舟而战者,吴之所长,我之所短也。青州沃野二千里,精兵十馀万,左有负海之饶,右有山河之固,广固城曹嶷所筑,地形阻峻,足为帝王之都。三齐英杰,思得明主以立功于世久矣。辟闾浑昔为燕臣,今宜遣辨士驰说于前,大兵继踵于后,若其不服,取之如拾芥耳。既得其地,然后闭关养锐,伺隙而动,此乃陛下之关中、河内也。”德犹豫未决。沙门竺朗素善占候,德使牙门苏抚问之,朗曰:“敬览三策,潘尚书之议,兴邦之言也。且今岁之初,彗星起奎、娄,扫虚、危;彗者,除旧布新之象,奎、娄为鲁,虚、危为齐。宜先取兗州,巡抚琅邪,至秋乃北徇齐地,此天道也。”
说明:以上记述与《晋书·慕容德载记》中的记述大体一致。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
义熙五年(409年)六月,南燕败于临朐。“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辇及豹尾。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围高三丈,穿堑三重……”
六年(410年)正月,“南燕主超登天门,朝群臣于城上。乙卯,超与宠姬魏夫人登城,见晋兵之盛,握手对泣。”……
二月……“悦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忿广固久不下……斩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馀,夷其城隍,送超诣建康,斩之。”
说明:以上是《晋书·慕容超载记》中的记述。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1019—1086年)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九、《齐乘·山川(二)》卷二
“《汉志》曰:为山,浊水所出……东北逕五龙口,又北逕广固废城(比较《水经注》,流经顺序颠倒,五龙口误记之始——编者注)。行于绝涧之底,水激而岸峻,古谚谓‘瘦马不渡’,李宣谓‘逼带京城’,皆指此也。”
说明:《齐乘》元代益都人于钦撰,子潜付梓并《释音》。6卷,内容分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八门,记述以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般阳、济南三路为主。虽有舛误,仍不失为地方志善本。
十、《益都县图志·古迹志(上)》卷十二
广固城在城西北八里尧山下,今无迹。按:义熙五年,车骑将军刘裕伐南燕,至广固,克其大城。燕王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困之。六年二月,陷广固,以藉险难攻,夷其城隍,故无基址可寻。
此条目下附记安致远《五龙口》诗。诗曰:
暖日轻风惬快游,登临转爱夜情幽。
残曛客散珠鞭影,好月人吹玉笛秋。
书乞秦庭谋未失,兵来岘口险全休。
金刀铁马空遗恨,锦树青霞总暮愁。
说明:光绪《益都县图志》,始修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历时17年。主修者前为知县张承燮,后为知县李祖年。主纂开始为胶州法伟堂,号小山;后由县人孙文楷校补。计54卷,内容翔实,堪称善本。 (张景孔)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