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文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东方历史文化名山——
金斗山,位于
青州市邵庄镇境内,周边由劈山、王子山、大山、官财山、宣谕山、放马岭、止马山等八座山相拥,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
青州西部主要的山峰。
山顶玄帝行宫东侧有一倒地残碑,为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刻立,碑文写得十分优美:“郡城西南皆山也,正西二十五里有山村,名薛庄。其兑方林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即之突出而嶙峋,古柏苍松密布。南有云门、驼铃。上入云霄,下临深涧,此何山也?名金斗山也……”
相传,金斗山上确有一个“金斗”。当年姜子牙封神结束,妲己及小妖狐们伏诛。姜子牙被封到齐地,成为齐国的开国之君,称姜太公。可如何处置妖狐呢?姜子牙从元始天尊处请来法宝——混元金斗,将妖狐用混元金斗镇压在齐国国都南边,混元金斗就化为了现在的金斗山。
几千年过去了,传说已成为一段历史文化,寄托着人们对丑恶的鞭挞和对善良的褒扬。而“金斗”依然巍巍耸立群山之中,大有聚宝旺财之意。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金斗山文化节,山腰处开设了大型停车场,山下黑山路连接青州城和临淄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拜“金斗”。
群体古建筑
远望尖尖的金斗山,顶上却十分平坦。古建筑群最早始建何年,今已无从考证。从现存碑碣判断最晚不迟于明朝崇祯九年(1634年),嘉庆、道光年间都有重修增建。
玄帝行宫、观音阁、文昌阁、神女祠、山神庙等组成的古建筑群体,是先人留下来的一笔无价的财富,现已成为金斗山的一大景观。
玄帝行宫。山顶的“玄帝行宫”,是山东省内举指可数的无梁殿之一,供奉着玄帝真君。这位北方的司水之神玄武大帝,本来黑面披发,手持宝剑,十分威武。而在这里却是面带笑容,慈祥和蔼。殿顶原为无梁拱形石顶,后遭损毁,近年由附近村民捐资重修为琉璃瓦顶。
历史上玄帝宫曾经多次兴废。明朝皇帝大都崇信道教,当年明成祖朱棣从北京杀到南京夺皇位坐了天下,自信有北方之神玄武大帝护佑,于是下令为玄武大帝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据当地老人讲,这座行宫是玄武大帝路过此地临时驻足歇脚的庙宇。
大清雍正九年,朝廷于青州府设立满洲营,镇守山东地方。北城的满族将士看到城西金斗山香火旺盛,是北方之神玄武大帝驻足的风水宝地,认为满洲女真从辽东南下在北京坐了天下,他们这一支又从北京来到青州,能站稳脚跟繁衍昌盛下去,全靠这位北方之神的暗中保佑。于是联系当地乡民,主动出钱出力,重修增建金斗山的庙宇殿堂。
观音阁与文昌阁。玄帝行宫东侧有独间二层石楼,上部为文昌阁,坐北朝南;下部为观音阁,门口朝西。为的是保佑地方上多出贤才能人,入朝则兼济天下,在乡则免受欺凌。该建筑上下两层,中间“楼板”东北角留有方形“天窗”,仅容一人上下徒手攀爬,可见来此拜见文昌君真得躬行诚意,莫惧艰难。
这二层石楼全由半米厚的青石砌成,西山墙南部的石刻有“大清顺治八年”的字迹,后墙的石刻也有“大清顺治某某年”的记载。山顶东部围墙地基处原有钟楼一座,现已坍塌无存。
神女祠。从钟楼东侧向下不远便是神女祠,供奉着云霄仙子。因姜子牙在封神时将云霄仙子及其两个师妹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主管生儿育女,所以常有善男信女来此叩头祷告,香火延绵不绝。
山神庙。东边半山腰里残存山神庙一间,这里原来是山门的位置,庙里供着的山神是王灵官,一位手执金鞭的红脸大汉,专为山顶的玄帝等众神仙们巡营瞭哨。王灵官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负责镇守山门、监坛护法,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民间有谚云:“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可见对其尊重。
峭壁景观
金斗山前坡之上是一道陡峻的悬崖峭壁。
远远望去,但见气象森严,劈缝比列,巨石若垒,间或有洞穴,奇峭如削,其形类似云门、劈山之峰,较之更显玲珑。东西200多米长的前崖,既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又是一道深厚的文化长廊。
磬石自鸣。从山神庙向上是一段长长的山坡,层层柏树将山体护住,碎石小路,曲折盘桓。行至原围墙残基处转向西南,忽见巨石突兀,层层叠压,如垒碉堡。此处石质坚硬,皆为同一色的“天青石”。敲之,则发出清脆悦耳的磬音。古时山顶建有钟楼,若适逢敲钟,又有疾风袭来,与大片的磬石发生共振,山崖不击自鸣,这便是奇异的“磬石自鸣”现象。
迎客松。前崖劈缝里均生长着顽强的柏树,其中粗若碗口、斜枝如臂的一株,就是迎客松。它似高傲的苍鹰凌空展翅,又似一抹青云点缀其间。
泰山、黄山、华山都有迎客松,不过那是一个特殊的树种。金斗山上的迎客松,是当地最普通的崖柏。每当微风袭来,颤动的枝干就像摇摆的手臂跟游客打招呼,真是别有一番风韵。
生命门。前崖中一道垂直的裂缝,高10余米,状如半启半掩的大门,叫“生命门”。
相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出生在这里。
姜子牙把妲己等狐妖镇压后,对金斗山阴的“狐峪”严加监管,却放松了对前崖的防范。一只得道狐狸摆脱金斗的羁押,化作人形,跑到北面的山峦上。正巧,齐国宰相田婴到此游玩,倾慕她的姿色,悄悄把她带回都城临淄,并给她起了一个惹人疼爱的名字:美妾。
美妾不仅容貌倾国倾城,更活泼聪慧,很受田婴宠爱,不久有了身孕。
次年五月初五这天,田婴陪齐王外出打猎,美妾觉得好玩,也骑马随从。不料刚到黑山下,美妾却要临盆了,钻心的痛使她顾不得更多,露出原本的狐相。
眼见一只大肚子的狐狸,多好的猎物!齐王搭箭欲射。忽一道闪电后,一团火光向南窜去。齐王骑火龙驹追到金斗山前崖时,火光眨眼间就不见了。
是夜,田婴梦见美妾对他说:“我们的孩子出生了,是一个男孩儿。我的身份已经暴露,从此你我也不能相见。为把孩子送出‘金斗’外,我的下身已化作两扇石门……”
田婴连夜赶到金斗山前,似真似幻中发现,石崖壁上果然有一道半启的石门,里面有一个啼哭的男婴。
这个男婴就是田文,也就是后来的孟尝君。田婴给他请一个乡下奶妈,没有人知道田文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奶妈就是她的母亲。田婴临终前,把世袭的薛邑传给了他。
齐湣王时孟尝君做了宰相,京城南的薛家峪给他做食邑。每年五月初五生日这天,孟尝君都要到金斗山前崖去叩拜。食客们不知内情,有时候也跟随前往,久而久之成了地方风俗。
“新媳妇,要生儿,五月五,拜石门。”这一风俗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解放前,还有刚过门的媳妇在婆婆带领下,前来叩拜“生命门”呢!
日月同辉。“生命门”以西的石柱上,有一红褐色圆形印痕,状似太阳。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它就放射出七彩的光,二者互相映衬,使天地变得绚丽多彩。
夜晚,它却是一枚月亮。有时圆,有时弯;有时是上月玄,有时是下月玄。
据说,此是当年孟尝君镶在石崖上的宝物,希望生命之门与天地同长,与日月同辉。
狐峪溶洞群
狐峪是一条山谷,在金斗山阴坡西部。传说中,狐峪是姜太公用金斗镇压妖狐的地方。
唐朝中期的一年,金斗山一带瘟疫流行,百姓病死无数。这时来了一位白衣女子,用当地的油种子树树皮搭配上其它几味药材,为百姓治疗,瘟疫随之被扑灭。百姓们感念其再生之恩,想要当面感谢这位女子,她却飘然而去。有人说,看到每逢傍晚这位女子会走进狐峪中,众人方知她不是凡人,肯定是传说中的狐仙。
掐指算来,当年姜太公用金斗将众狐妖镇压在此,到唐朝中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狐妖们面壁思过,应该早都修炼成仙了。
狐峪是典型的北方喀斯特地貌,在山涧两边的峭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十来个溶洞——
“吕”字洞。狐峪北面陡崖上,有一上一下两个洞口,远看好似一个“吕”字,故称“吕”字洞。
两洞都比较狭小,高不足一米半,宽一米。往深五六米处,洞体更加收缩,一般成人无法通过,如果是狐狸,往里钻还是没问题的。
山体的地下水在洞顶渗出,天长日久在洞顶形成悬挂的锤状沉积物——石钟乳;地下水滴到洞底,形成了向上生长的笋状沉积物——石笋;地下水沿洞壁渗出,又形成帷幕状的沉积物——石幔。近期首次发现,“吕”字洞竟是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所在。
在下面的“口”洞里点上一堆火,一会儿,上面的“口”洞里冒出烟来,原来这“吕”字洞的“内心深处”是相通的。
“驴笼子”。其实这也是一个溶洞,在“吕”字洞北边。意思是毛驴能钻进去,但是进去后不能调头转身,出不来了,好像被关进了笼子里一样。
狐面崖和倒“品”字洞。南面悬崖上的三个洞口分布十分奇特,上面两个,下面一个,就像一个倒写的“品”字。这三个洞的位置相对更高,更难攀爬。当然对身轻敏捷、生性狡猾的狐狸来说,并不费吹灰之力。
更有意思的是,上面的洞口就像狐狸的两只眼睛,下面的洞口像狐狸嘴巴,整个惟妙惟肖。当地人管这处悬崖叫“狐面崖”,外来游客每到此处,也常常驻足兴叹。
瞅虎洞。据传,姜太公将妲己和小妖狐镇压之后,并不放心,便派两只老虎分别在狐峪南北两侧把守。为监督二虎是否恪尽职守,姜太公又在狐峪东南坡上造一深洞,由东海龙子和北海龙子暗做督察,时刻瞅着。这个洞就是“瞅虎洞”。
瞅虎洞内部巨大幽深,或玲珑奇秀,或怪石突兀。空间忽大忽小,路线忽左忽右,且洞内有洞,钟乳遍布,细流默默,滴水声声。
如今,传说中的妲己和小妖狐都已善做善行,修炼成仙而远去;两只老虎化作了南虎头崖和北虎头崖;两个龙子也留了下来,隐藏在石钟乳之中。如果游客们有兴致,在瞅虎洞内东北侧的石壁上,还能找到这两条龙的身影呢。
盐商古道
古道遗址。金斗山南坡有一条盐商古道。北薛村附近的这一段古道还算平坦,越往西去坡度越陡,山鞍处则顺势而建,呈“之”字形穿梭盘旋。路面两米多宽,由一些光滑的青石铺成。在陡坡处不远就有一横匝石,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路面倾斜。从道路的角度看,当年商人们是不可能推车的,肩挑也不可能过重,只有靠牲畜驮运。
翻过山鞍向西,就是比较平缓的齐王放马场。此处有一记载铺设道路的残碑,字迹不清。仔细辨认才识得“丰”、“修”(繁体)几个字,可能是说遇上丰收年景修了这条道路吧。从石碑的风化程度看,修筑时间应早于明代。元朝经历时间短,社会动荡,不注重建设。南宋时期,青州处于南北拉锯状态,多遇战争,修筑商贾之路的可能性很小。北宋时期这里相对安定,人民生活颇为富足。据史料记载,朝廷在各地储备的公粮,即使遇上全国性的灾荒,尚可保障五年的供给。由此推断,这条盐商古道修筑时间不会晚于北宋时期。
古年间,渤海湾盐场的官盐由青州府运往淄川、博山乃至泰安府、兖州府即经此处。盐商们之所以选择这条路,据说一是因为南路多匪患;二是因为金斗山脉的走向适合开辟道路;三是因为路过金斗山,图个好兆头。当地俗语说“发家拜金斗,财神跟着走”、“拜拜金斗山、银钱翻一番”。多吉利啊!
古道与蒲松龄。山鞍东侧,盐商古道之南有柳泉。此泉并非一个泉眼儿,而是在较大范围内由众多泉眼组成,远观泉涌如群蚁蠕动,故又形象的称作“蚂蚁窝泉”。
长期以来人们总要问,“蚂蚁窝泉”为什么叫柳泉呢?
在整理金斗山和北薛村文化资料时,了解到柳泉附近的古道旁,原有乾隆年间的石碑,当地老人清楚记得刻有“柳泉先生寓居处”的字样。柳泉先生,即《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难道祖居淄川的蒲松龄在此居住过吗?
蒲松龄在金斗山下留驻足迹,也并非稀奇事。
清代的青州属于府级行政区,蒲松龄乡试、会试时来过青州,金斗山这段古道却是必经之路。当然,那时淄川属济南府,年轻时代的蒲松龄未必一定要来青州赶考,即使来了,也是匆匆而过,更不可能“寓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的鬼狐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在这个时间前后,他确实来过青州,并且有过短时期的居住,具体地方就是青州城西金斗山下的柳泉一带。
金斗山阴坡西部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高山峡谷,悬崖陡壁,洞穴遍布,常有狐狸出没。尤其低处泉眼众多,芦苇成片,因此,这条山谷被世人称为“狐峪荡”。蒲松龄前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考察狐狸的生活习性、性格特征,与狐狸交朋友。难怪在他的笔下,狐狸们都栩栩如生,个个有情有义,甚至比正人君子还要可爱。
现在青州博物馆珍藏一幅蒲松龄的书法中堂,纵98厘米,横47厘米,纸本,正文为行书,书七言绝句一首:“志士山居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无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下方落款“蒲松龄”款钤朱文印一方。这首录自南宋诗人陆游之手的小诗,正是蒲松龄在金斗山下寓居生活的真实思想流露。
蒲松龄一生坎坷。他出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19岁时,即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名藉诸生间”。但之后在科举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次不中,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0岁时补为贡生。
蒲松龄总共来过青州几次,很难计其数。从他的大事年考中可知,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他随淄川缙绅高衍、唐梦贲经青州东游崂山。于秋季乡试未中。这年比《聊斋志异》结集早了七年,他走的是这条盐商古道。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赴青州府考贡,终于考为岁贡生,此时他已是72岁的老人。这次来青州,是他最后一次经过盐商古道。
对于“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马瑞芳语)遗留下的足印,后人以此为骄傲,刻碑立传不足为奇。将他甘饮、流连过的清泉叫作“柳泉”以示铭记,也在情理之中。
这条曾经驮铃声声、蒲公踽踽独行的盐商古道,在世人心目中,已经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
地质奇观——鸿运石矿藏
金斗山鸿运石矿藏,在山之北麓,首次发现于2016年。其范围之大,在国内十分罕见。
该石颜色红润鲜艳,又称“财富石”、“平安石”,象征着财运亨通、平安吉祥和高雅富贵。它一改古人赏石“皱、透、漏、瘦”的标准,而以“质、色、图、意”取胜,让人耳目一新。具有高尚、典雅、纯厚的自然之趣和地域特色,被越来越多的爱美、审美、赏石、藏石人士所推崇。
金斗山鸿运石矿藏西高东低,呈狭条状分布,或深埋于深深的地下,或裸露于浅浅的地表,属于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它具有质地美、形态美、意境美、色彩美等天然特点,适于建造大型地质博物馆。 (刘守强)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