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母亲河——南阳河之上,有座雄伟而又古朴的七孔石桥,叫万年桥,又叫北大桥。它横跨于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有“南通淮沂,北接燕冀,万里无滞,百丈何惧”的美誉。桥两边的石栏上,分别雕刻着二十四孝图。“文革”期间,曾被水泥覆盖,如今水泥去掉,又重放光彩。桥栏上为什么雕刻二十四孝图呢?这里面有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万年桥原是一座木桥,每遇暴洪就荡然无存。明朝万历年间,知府卫一凤和知县刘养浩主张重修此桥,以巨石代替木料,筑成了千秋永固的“万年桥”。
竣工后的万年桥,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景。四府八州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九月九、三月三,经过万年桥上山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春暖花开之日,才子佳人,农夫商贾,云集桥头观光赏景者,不计其数,热闹非凡。
大煞风景的是,甲子年三月三这天,有个衣着褴褛的乞丐,头枕着一个破油瓶,袒胸露肚的躺在大桥中间。乞丐蓬头垢面,浑身疥疮,肚子上淌着血,腿上流着脓,苍蝇叮满头,蛆虫爬遍脚。更可憎的是,乞丐伸着鸡爪般瘦削的脏手,一声连一声地呻吟:“好心的人呐,给点吃的吧,给口水喝也行!哎哟,疼煞我了,谁给我吸吸血呀,谁给我舔舔脓呀……”脓血污垢,腥臭熏天,别说是给他舔,就是看一眼也把肠子呕出来,人们捂鼻子的,堵嘴巴的,恨不得长上三只腿,躲得越远越好。
巳牌时分,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书生,看了一眼乞丐,二话没说,推开众人,趴到乞丐的腿上就舔脓。那乞丐也不呻吟了,“嗖”地爬起来,冷笑着说:“好小子,你长着仙眼吧的,没长着仙骨头。你连父母都不孝顺,还来为我舔脓,去你的吧。”书生还想往上凑,那个乞丐打个旋儿,忽地不见了。
众人目睹此情,都惊奇得不得了。人们是认识书生的,他叫程先,是南阳城大户人家的公子,整日闭门不出,手不离天书,一心想修道成仙,自已觉着也快成半仙之体了。人们纷纷问他昨回事,他说:“天书上说,三月三,北大桥上过神仙。今天是三月三,果然不错,神仙吕洞宾就躺在这里。”“吕洞宾?你认识他?”众人半信半疑。程先说:“刚才那乞丐,头枕着油瓶,瓶口在下,正对着他的嘴,你们想,上边一个口下边一个口,不就是‘吕’字吗,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你们早来的,谁若给他口水喝,就能活到一百岁,谁若给他口饭吃,谁就会长生不老。他身上那脓和血是啥?那是仙浆神液,谁若舔上一口,那可就得道成仙了。”众人听了,都后悔地跺着脚说:“都怪咱没长着仙眼,咱若认出他是吕洞宾,早就把他身上的脓舔干净了。”
程先回到家中,闷闷不乐,吕洞宾说我不孝顺父母,我怎么不孝顺呢?没缺爹娘吃穿用度呀!忽地,他想起来了,父母就是因他不听话,才先后死去的。那年修万年桥,石头全部从南山上往下运。山路崎岖,车辆不通,就只有靠肩扛背驮。他程家家大业大,虽然为修桥捐了巨款,父亲还是说:“阖城的年轻后生都到南山上背石头,你年纪轻轻的,也该去尽尽义务。这修桥筑路可是积阴功哩!”他只顾答应,却手不离天书。父亲再三催他,他才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家门。几天过去了,父亲不见儿子的踪影。一问,儿子根本就没去南山背石头,父亲一气之下去了南山。背石头的年轻人只当他闲逛呢,没料到程老爹背起一块石头就往山下走。走了一段,他想:这石头怎么这么重啊!这一想不要紧,骤然间背上像压了一座山,石头一下子把他压倒在地上,当场就将他砸死了。众人都后悔不迭,早知道程老爹也来背石头,就该把咒语告诉他。
原来修桥伊始,卫知府为运石料犯了难。恰一位云游道士指点说,我有一个咒语,背石头的人只要默念着,再大的石头也能背得动。知府请他传教,他说人们背石头,口里要默念:“山上石头重,背上石头轻。修成万年桥,造福积阴功。”说来也怪,咒语一念,背上的石头果然轻了许多。
程母听说老伴死了,儿子又不在家,一阵急火攻心,伸腿咽了气。半个月后,程先回到家,乡亲们已经把他父母给埋葬了,他闻讯后大哭一场。乡亲们问他哪里去了,他只得实话实说,说为了修道成仙,先到云门山万春洞,和陈抟老祖过了三夜,又钻进云门石窟,寻觅李道人的足迹待了五天,后来又到昭阳洞的仙人桥上,仰望苍穹七日。一心等候神仙超度哩,谁知连个神仙毛也没见着,到头来,连父母都没能送终!
程先不吃不喝,独自坐在家里,吕洞宾的话时时回旋在耳畔。他突然醍醐灌顶、大彻大悟:求仙不如行孝啊!一个人放着父母不去孝顺,一味地去求神呀,拜佛呀,修道呀,学仙呀,烧香烧纸呀,磕头作揖呀,又有什么用?他毅然掀掉了神案,焚毁了天书,再也不故弄玄虚了。他悔过自新,为了警示后人,要听父母的话,要孝敬老人,断然卖掉了家产,在万年桥的石栏上刻下了千古不朽的二十四孝图。这行孝图,为万年桥增添了无限光彩! (刘继孔)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