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真教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州东关回族聚居集中的昭德街,交通方便。既是伊斯兰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各族人民参观游览的著名景观。它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是当时全国三大真教寺之一。经历代修葺,规模不断扩大。它融汇了中外建筑之精华,既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特色,又明显地带有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

据寺寺内碑文记载:“清真回回礼拜寺自大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朝伯颜后裔所立”。青州真教寺建立几百年来,多次扩建和修葺。据内碑文记载,明成化丙戌(公元1466年)科进士刘瓒(字廷璧),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分守汉中兵备道,于成化丁未(1487年)从子绪增修于弘治壬子(1492年)。又有正德辛未(公元1511年)科进士杨应奎,(官至河南阳知府)重建。明嘉靖辛卯(公元1531年)侍御长公汝继同沙思仁等创建。雍正九年二月乡老张永盛新建二门,雍正十二年重建大门。乾隆二十三重修二门,乾隆二十五年立百字赞碑亭。嘉靖十八年望月楼遭火焚,道光二十八年重修。到民国二十四年山东第一路民团总指挥赵明远维修并新建沐浴室。解放前未进行过大的维修,“文革”期间残遭破坏,损失极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宗教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一九八四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各级政府拨款三十余万元,群众捐资五万多元,进行了全面整修,油漆彩画,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青州名胜古迹之一。

真教寺建筑规模宏伟,全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按照伊斯兰教所有礼拜寺都必须背着圣地麦加的“克尔白”的规定,真教寺座西朝东,由低到高,拾级而上。主体建筑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排列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式配列,三进院落。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特征;同时还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艺术特色。院内古柏银杏点缀,给人以幽深肃穆之感。

大门楼高10余米,建筑面积为36平方米,两边有八字墙,两个门,门面通宽三十几米,甚为壮观。是单檐歇式砖石结构。门洞为拱卷式,外部完全仿制木结构,檐下斗拱、垂珠、挂砖,均为砖雕。按伊斯兰教大小清真寺,在装饰画面上不采用人物或动物,只用经文和花卉作图案的规定。真教寺大门楼上呈现的龙凤等吉祥之物的砖雕,形体全用花卉图案凑成,素有“似兽非兽、有眼无珠,远看是兽,近看是花”之说。另外横枋上还嵌有砖雕伊斯兰教焚香用的炉瓶及经卷等图案。大门正面匾额是石刻“真教寺”,背面横额砖雕阿文“麦斯吉德”(音译)其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俗称“主的天房”。
二门是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为四十五平方米,檐下施斗拱,墀头砖刻伊斯兰教经文和图案,工艺精湛,六扇朱红大门三米多高。均有匾额,正中是明成化丙戌科进士刘瓒题字“开天正教”;右为清代镇守山东登州等地的总兵官军提督密勇巴图鲁马建纪题字“默德真传”,左为清康熙二十三年掌教赵璜、张养心、刘翰美题字“瞻天仰圣”。现存二门为乾隆二十年重修。大殿(即礼拜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六百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七、八百人礼拜。因此,大殿采用了二座三座并列的连造方式来加大总进深。仿照了园林和住宅中小型建筑上常用的三卷殿式样,即“勾连搭”做法。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三个相联的部分组成。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望月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望月楼底突出部分是“米海拉布”(壁龛的音译)。整个大殿平面呈“凸”字形。群众中还有“米海拉布”为“主”字的一点,望月楼为“主”字的上横,中殿为“主”字的中横,前殿为“主”字下横,进殿礼拜的主道为“主”字竖笔,整个殿身平面为“主”字形的说法,正符合礼拜殿是“主的天房”的意思。大殿起台一米多,周围用三十六根圆柱构成环绕抱厦。大殿顶是由前殿中殿两个歇山顶,连接一层望月楼下层,构成整个殿顶,有起有伏,变化多姿,气势宏伟。望月楼正脊高大,花纹精致,屋脊施吻兽,挑角垂风铃,博逢下悬垂鱼,小红山深进,属宋、元代建筑形式。
望月楼是穆斯林斋月,登高望月的地方。在蒙昧时代,穆斯林入斋和出斋都以望见新月为标准。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回历八月十九或三十,以能看到新月的第一天为准。现在普遍应用伊斯兰教历。真教寺望月楼又兼作拜克楼,也称作宣礼塔。按照教规,当穆斯林趋寺礼拜前,宣礼员必须登临此塔。向四周召唤他们前来礼拜。
“米海拉布”是阿拉拍文“壁龛”的音译,即前面提到的大殿平面“凸”字的突出部分。伊斯兰教规定认主独一,殿内并无神像敬供,壁龛的用意是指示做礼拜的朝向,即正对圣地麦加“克尔白”的天房。真教寺“米海拉布”的砖雕艺术极为精细,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建筑特色。
百字赞碑亭座落在二门后大殿之前面,阔三米,高四米,歇山顶,砖石结构,斗拱垂珠,挂砖均为雕刻。碑亭正面是明太祖高皇帝敕建礼拜寺于金陵,御制至圣百字赞,背面是圣谕。此碑亭原为乾隆二十五年立,“文革”中被砸毁,现碑亭为1985年重修真教寺时重建。南北讲堂又称南北配殿,座落在二门大殿前两侧,各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前廊式,建筑面积均为140平方米,横枋和墀头有阿文图案,正脊垂脊均为花脊,造型古朴典雅,是开学阿訇给大学班海里凡讲经的地方。沐浴室称水房,是伊斯兰教寺普遍都有的建筑物。因为古兰经中写到“真主是喜爱洁净的人”,明朝以来伊斯兰教称清真教,就是与清洁有关。沐浴分大净小净,大净在单室内进行,小净是许多人都在一个池边用汤瓶壶冲洗。礼拜和进行宗教仪式前必须沐浴。只有沐浴(带水)才能进行宗教仪式。沐浴室为五间,能同时容纳30人进行大净小净。
南北学堂,阿拉伯文音译为马克塔伯,座落在大门和二门之间,主甬道两侧,各成院落,面阔三间,硬山前廊式,是儿童念经的教室。
敬义堂,在北角门内,北学堂以东另成院落,是乡老议事,管帐人收寺院地租和信教群众纳乜帖的地方,每逢大节和要事,乡老和民族宗教上层人物,都聚集至这里议事。
真教寺和其它伊斯兰教寺一样,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现在已成为穆斯林政治、宗教、文化、体育活动的中心。
青州真教寺的修复和开放,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调动穆斯林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增进我国同信仰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发展旅游事业,对于研究伊斯兰教学术、中国民族史和地方史志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青州真教寺的修复为青州市的城镇建设和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光彩。
最近,东关真教寺已成为青州旅游“民俗一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正以崭新的面貌,接待国内外游人,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