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青州城南门,跷首远望,只见山峦如黛,奇峰兀立。 山巅间有个洞穴,似一轮明镜高悬天空,那就是云门山因而得名的“云门洞”了!山下松柏如海,郁郁葱葱,稍许有点风吹草动就可听到万马奔腾般的松涛声, 山上危崖峭立,云门洞从那个略成方形的“大云顶” 的底部纵穿而过,南北相通,高阔数丈,可容百人, 每逢夏、秋季节,常有云雾从洞中穿过,如滚滚波涛, 缭绕峰巅,将亭阁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洞南西侧有一天然构造罅隙,口如井状,深不可测,名为“云窟”,旧传隋朝的北海人李清曾入窟学道,«醒世恒言»中有«李道人独步云门»一篇。


云门仙境,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隋唐时期,这里就成了佛门弟子的胜地。云门山的阳坡,有大、小五个石窟,石刻造像二百七十二尊,主要为西方三圣像,也有力士、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像,绝大多数附有准确的开凿年代,仅第一窟的小龛中,就有“开皇九年”、“开皇十年”、“开皇十八年”、“仁寿二年”等题记十多处。虽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变易,风雨剥蚀,这些造像仍保持基本完好,不失为我们研究佛教发展史和古代造型艺术的珍贵资料。云门山,由于天然形势的奇秀,以及历代佛道两教的精心经营,千百年来得一些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和达官贵人竞相来朝。他们兴致所至,或者赋词作诗,或者挥毫书画,从而留在山上的一些形形色色的摩崖题刻,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山阴悬崖上篆刻着海内罕见的巨大“寿”字,结构严谨,端庄大方,不愧为名家手笔。从落款看,系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这个“寿”字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高2.22米,为大个头的汉子所不及,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这一海内外罕见的石刻大“寿”字,被誉为“中华之最”,是中国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许多中外游客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祈盼“寿比南山”。«全唐诗»所载的«投金龙环壁诗»也出在这里,系盛唐时期的北海太守赵居贞所作。此外,宋代名人欧阳修、富弼、范纯仁、曾布等也都在这里留下过手迹。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