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流
北阳河南源与北源汇流之后,过王府街道石家庄西北,在邵庄镇最东部东北流,经尧王山之东,在钟家庄、钟家井子西南,河道迂回转东,弯曲处有大泉,名曰“龙渊”,泉水澄澈碧蓝,一度曾经翻涌如琼花,景色壮丽。河水东流百余米,又折北至钟家庄村前,而后又转为西向,河道环绕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巨大的“u”字型。其西为尧王山,山上有尧王庙,范仲淹曾经瞻拜尧王,题赋诗篇。至此,北阳河转而向北,在高壁深壑里向东北激荡澎湃,滚滚倾泻而下,急速向北方大平原奔流而去。
“u”字型河段北岸的钟家庄,为明代钟羽正故里,他官至工部尚书。在钟家庄西南“u”字型河段处,于1958年5月修成小(一)型水库。此处河段,陡崖深壑,最有名的河岸高崖称“龙虎崖”,故所修水库名曰“龙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库水几近干涸。2012年7月,北阳河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对北阳河进行全面治理。水库改称“尧王湖”,对整个尧王山旅游风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开发。目前,水库面貌初步改观,风景区的部分景观已经呈现于世。尧王湖附近,旧有崔府君庙。
北阳河离开尧王山区,渐入平原,往时丰水季节河水喧嚣澎湃,荡涤两岸,河岸经过多年洪水的冲刷,河道渐行宽阔。平日里,两岸黄土高崖耸立,清清河水曲折回环,哗哗流淌;20世纪70年代以前,夏日洪水暴发,河水便浩浩荡荡,波涛汹涌,冲刷荡涤两岸间。北阳河至钟家庄西北,穿过济青公路(s102)北阳河大桥北流,从老营、高家庙村北穿越铁路大桥,流经益都街道办事处东南部,河道进入广阔平原,流速渐趋平缓,两岸间的距离越来越宽,至益都街道办事处石家庄之东,又穿过荣兰公路(s309)北阳河大桥。在益都街道与经济开发区间的夏家庄南河段,裴家桥、柳沟与东张之间,河道开阔,1965年10月于夏家庄南筑坝,1966年7月修成夏庄水库。2014年,在东张村边修成石拱桥一座。《青社琐记》等地方文献的作者邱琮玉,是河东岸裴家桥村人。该村南、原古道东侧有高冢,《益都县图志》记为慕容超之妹墓,今已无迹。
河水沿经济开发区和益都街道办事处交界处继续北流,过大河崖、小河崖村东,大小河崖之西有大小马官村,原有“马官寺”。北阳河流速又缓,至张孟口西、小店东、赵家庄南河段,形成一个宽阔的水域,略呈狭长椭圆形,当地人称为“淹子湾”。传说从前有两个名为“蛟”的水兽,在此河段栖息嬉戏打斗,掀起巨浪搅荡河岸,河道便形成了大湾。1970年10月始,在赵家庄、苑上村之间筑坝,于1973年8月建成赵庄水库。高速公路桥跨过水库中间,名张孟口大桥。张孟口村王元昌、王元盛同袍兄弟,皆为
青州早期中共党员、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人之一。村南旧有蚕姑庙,流传着关于蚕姑的故事。
北阳河缓缓北流,入高柳镇,河西岸牛家口河段宽阔处,曾经修建牛口小(二)型水库,东岸石佛寺,因寺而名村。村东为陈家冢村,村东北有墓冢称陈冢,据考是陈敬仲之墓。河两岸村庄密集,再北即穿过高柳、孙家庄之间。原
青州六中坐落于高柳村东,北阳河流经学校西侧。元朝益都总管府尹兵马都总管冯彰、明代著名画家冯起震皆为高柳村人,冯竹,几与董其昌齐名。其子可宾,进士,常为父画竹写石,誉称父子画家。清代孙文楷,孙家庄人,光绪《益都县图志》继任总纂。清末著名医家吴云图,北阳河西岸、高柳村北吴家庄人。孙家庄曾为益寿县政府驻地,1945年6月县政府成立之初,流动于孙家庄北、北阳河两岸多村,1948年至1952年6月固定于孙家庄。吴家庄村北有青银高速公路,北阳河匍匐穿过公路大桥,依然北流,东岸边有蔬菜批发市场。过冯家庄与南马兰(村北为北马兰)间,转弯而东,北马兰村北有元代参知政事王罴墓。北阳河从崔家庄南、高家庄北之间穿过,东北流。在崔家庄西南东流,穿过东青公路崔家桥。冯家庄有冯氏墓茔,冯彰修筑坟台碑曾立于墓地。南马兰河道治理中修建人工岛,初见规模。河上游左家峪村杨锦(见《人物篇》)之六子杨邦印,通过养马贩马甲富一方,后人多居于北马兰村。
北阳河至河北杨、河南杨村东,纳南来安阳河水后转向北流。过前、后李户村,在小吕村南、后李户北接纳东南来之茅津河水。后李户东北旧有古寺,名“龙泉”。“文革”中被毁,2004年重修。2016年,修筑济青高铁,在两河汇流处北架设桥梁。寺拆迁,在汇流处东、“高铁”南侧又重修龙泉寺。
北阳河穿过东、西水曲村和五王车村之间,河西岸大王车与东岸于庙村隔河相望,于庙村旧有古庙一座。河水曲屈北流,过东、西朱鹿村,两朱鹿村间河上曾建有石桥,名侯母桥,重修后名鹿鸣桥。西朱鹿西、裙带河东有朱良、段村等村,皆为青州市北部重要村庄。朱良村为高柳镇党政机关驻地。北阳河西岸有冯驩墓,位于东朱鹿村西侧、西朱鹿村北1000米处,与朱良村孟尝君墓东西相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东朱鹿村曾先后成为“益北特支”、中共益都中心县委、益寿县政府成立的地方。此村有陈伯强、陈景三等多位革命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群工部副部长孙光学(彭飞)是西朱鹿村人。段村建有烈士纪念祠,祠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一门九烈”的刘旭东家即是这个村庄。
河水继续北流,两岸村庄如系铃,村庄间土地相连,鸡犬之声相闻。穿过赵家庄、纸坊、刘家庄、前后寨、沈家庄、马庄等村。1960年阳河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是刘家庄人,沈家庄村东为原益都(青州)八中旧址。北阳河再北流,东岸是明代刘(珝)阁老的故里阳河村了,村南有刘阁老墓地,与北阳河西岸、裙带河东岸赵鉴陵墓相对。刘书琴教授也是该村人。河从阳河村西寿济路(s321)北阳河桥下穿过,河西岸为河头村,河头村之南为南、北两星落村。民国间《寿光县志》有对星落村陨石的记载。抗日战争中,抗日武装曾经在纸坊、阳河等村伏击日伪军。
北阳河穿过八户、高家、葛家口、史家、王木匠等村庄,在许王庄、红星村北入广饶县境。这些村庄皆为抗日战争中的革命根据地,益北行署机关曾经驻八户庄,中共清河区委《群众报》社在葛家口成立。北阳河入广饶县境后,渐折东而北流,进入寿光市境,在三座楼村东汇裙带河(寿光称“织女河”)水,通过1969年开挖的新塌河入小清河。
支 流
水量丰盈的年代,北阳河的主要支流有:安阳河、茅津河、龙泉河、乌阳河、裙带河。
安阳河 为季节性小河,水源为雨水和地下泉水,发源于青州经济开发区范王庄东南,范王庄是战国时期齐国制造钱范的一处作坊。丰水时期,河水北流经杜家窑、赵家坡、马家庄、竹林、郑家庄、王大古等村,至河南杨村北、前李户村南汇入北阳河,流程6公里。赵家坡村以南,上游河段河床窄而浅,宽不过10米,深2米左右,今已填平。中游以下河床宽50米以上,深10米多。竹林村、郑家庄东侧,河上原有古石桥,今建为钢筋水泥桥。
茅津河 为季节性河流,丰水时因流经古茅津,故名。20世纪60年代以前,水较丰盈,源流亦比较清晰,时主要有三个源头,即南源、中源和西源。诸源合流后,向北偏西流经陈家楼、袁家村间,至后李户村、小吕庄之间汇入北阳河。在后李户村东北角,曾有一座千年古寺,名“龙泉寺”。
南源 亦称东茅津,出自益都街道办事处任七村东南。以此源为长,至汇入北阳河处约19公里。水曲屈北流,两岸村庄连缀。岸边牛家庄是牛玉昌的家乡,他是青州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者之一。此水至徐家集村南转而西北,纳茅津中源之水。徐家集村南旧有三官庙,其南段家村东北隅原有延祥寺。
中源 亦称中茅津,源出青州市经济开发区李家官庄村南。北流至徐家集、刘家河间汇入东茅津,西北流。
西源 亦称西茅津,源出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十八里屯村南,北流经王母宫村,村因建有王母宫道观而名。北流穿过济青高铁桥下,东岸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驻地。再北,西庵于家庄、陈家庄、张家庄间旧有“西庵”一座。西茅津至刘家河西南汇入东南来茅津河南源、中源之水,继续西北流。至朱家庄北,有小茅津水汇入,此水亦称再西源,出自经济开发区双庙村东。
以上源流河道,原貌今已基本不存在。沿岸村庄亦多有变迁,在《村镇街道篇》中记述。目前,市委、市政府正组织力量对茅津河进行全面治理,潜流湿地已出现新面貌。
龙泉河 旧称灵泉河。其西源,旧志称滑石沟(画十沟),丰水时节,出何官镇褚马庄村西,在高柳镇的东王车村与何官镇的东、西营村间穿过,东北流。清末民初著名天文数学家王锡恩是东王车人。其东源,旧志称福水河,出何官镇苗家庄村西。河东侧臧台村北有臧台遗址,其西偏北为马陵台,此台北为凤凰台,三台排列,耸峙于广阔平原之上。滑石沟、福水河在何官镇杨家营村北合流,称双龙河。合流后北向,至何官镇北部的双河村北、张高村南与发源于张家河的龙泉河汇合。旧时,此地百泉并出,为乡民祈雨处,河因泉名,称龙泉河,北流入寿光市境,至台头镇傅家庄南汇入北阳河。
乌阳河 又称乌阳沟、乌洋沟。源出何官镇时家河村西北,北流,在邢家屯北入寿光市境。在化龙镇南柴乡北柴村北纳王钦河水。
王钦河 王钦河水盛时期,源出何官镇进潘村西南王钦墓侧,河水由此北流。河两岸村庄密集,村村相连。由南向北依次为进潘、辛家、牛家、邵市、郭集、时河、大高、小高、草水店、江家、唐家、孟家、周家等村,后入寿光境。
河东岸二里许大王村是王连升的家乡。大王村北郭家集村,1938年曾发生过大惨案。河西岸北牛家庄是杨文祥的家乡。河水弯曲北流,至时河村南一段,河道宽阔平缓,河水丰盈,芦苇茂密。河水继续北向,从大高、小高村间穿过。小高村人张文卿,同盟会会员,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小高村东5里为南张楼村,该村“城乡等值”、“就地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其北为北张楼村,1947年秋季,一架蒋军飞机坠毁于该村附近。河水出小高村北,西岸为曹水店村。再北为江家庄,庄北前史公路上有钢筋混凝土大桥,称“王钦河桥”。
王钦河继续北流,过周家庄入寿光市境。于化龙镇南柴乡北柴村北汇入乌阳河,两河汇流后,在北洋头村西北汇入北阳河。
以上滑石沟、福水、乌阳、王钦诸河,或因平整土地,或因开挖新塌河、益寿新河,在丰水时期,流向多有变化。近几十年来严重缺水,河水已断流,河道也渐凐无迹。
裙带河 不同年月,河水有穷通,源流有变化,此河原有三个源头,即中源、西源和东源。在青州市境内流长28公里,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
中源 名裙带河,水盛时期源于青州市明祖山东麓,逶迤东北流。山之东麓沙家庄子曾建有鸳鸯水库,庄北有泉旺庄。丰水年代的夏秋季节,山间之水汇流,至夹涧村汇入洼地诸泉,水势大增,故一般说东、西夹涧为裙带河的源头。东北流,在大交流村南先后接纳西源、东源之水,此乃交流村名之由来。
西源 即女水。新编《临淄区志》记载:女水“发源于境内东南部的鼎足山下。原来经石槽盛(后称石槽——笔者注)入北阳河,后变迁,向西入淄河。大雨之年,仍有水流沿故道流向东北,至大交流庄,与益都县的织水(即裙带河)相汇”。当地老人记忆,20世纪中期丰水季节女水汇入裙带河。
东源 新编《青州市志》记述:裙带河,《水经注》称女水,旧志又称女织水。东源旧称于家河,发源于普通乡。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四亦有图示。水至大交流村南汇入裙带河。
三源汇流后,沿青州市、临淄区边界北流,河东岸有青州市高柳镇的良孟、段村、郝家屯、赵家营等村。明代刑部尚书赵鉴、曾任“四边县”县长的赵治安是赵家营村人。国民党“国大代表”王平一是良孟村人。裙带河北流经曲家屯村西,自彭家、永和庄北进广饶县境,而后入寿光市境。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曲家屯村建立中共益寿县委。彭家庄人于光曾任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党委副书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旧志和新编《寿光县志》皆记载:“于台头镇刘家河头村入寿光境,折流至郑家埝村东北有阳河汇入,然后经巨淀湖农场南汇入塌河。”新编《寿光县志》和《寿光市水利志》又记述:1969年,寿光、临淄、益都三县开挖新塌河,自北阳河、织女河汇口处开始,经巨淀湖农场东改道向东北入小清河。
以上是裙带河(女水、织女水)的源流及其与北阳河汇流的演变情况。这里还需辨析一下北阳河、裙带河(织女水)的分合变化问题。事实上,因年代久远,故在不同时代,不同典籍记载也不一样。像是《水经注》诸说并存,引《地理志》:写浊水入巨淀后,又写“巨淀之右,又有女水注之”。这就是说,浊水(北阳河)与女水(裙带河)是各自分别注入巨淀湖的。而引《续述征记》则是:“女水至安平城南,伏流一十五里,然后更流,注北阳(《水经》引为“杨”——笔者注)水。”这是说,女水汇于北阳河。
另外,记述女水(裙带河)汇于北阳河的志乘还有:
《齐乘·山川》(卷二)记女水:“此水通塞不常,出则径石槽城东北入北阳水……今石槽城(古安平)东北,平地出泉,俗名马台河,至乐安东北獾河口合北阳水入巨淀。”
嘉靖《青州府志·山川》(卷六)临淄条下写:“女水,一名汝水……俗名裙带河,又东北,合北阳水,流入于海。”
清代咸丰《青州府志》与《齐乘》记载大体一样。
光绪《益都县图志·山川志下》,只转引水经《续述征记》对女水的记述,是“注北阳水”。
综上所述,不少典籍和志乘记述女水(裙带河)汇于北阳河。同时,新中国建立初期,或平整土地,或挖修沟渠,河水几经改道,两水相汇之后或导入塌河,或导入小清河。故从总体上可以说:裙带河是北阳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以上是对北阳河源流的大体考察,简述于此,敬请有识者不吝赐教。 张景孔/文 李俊三/图
张孟口大桥(摄于2015年9月)
安阳桥(摄于1983年)
鹿鸣桥(摄于1983年)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