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青州曾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治所。该节度是一个势力强大且又桀骜不驯的藩镇。其辖地广阔,坐拥山川河海之利,拥兵自强长期割据一方。藩镇割据,这是唐代特有的历史现象。所谓藩镇,藩是保卫,镇指军镇,朝廷设节度使加以节制调度,所以也称节镇。因其管辖多个郡州独据一方,又称之为方镇。节度使任职之时,朝廷会授予旌节以示隆重。在其辖区内,军政财及监察等集权于一人,节度使拥有绝对权力。权力膨胀,私欲也跟着膨胀,其拥兵自重专意扩张,互相倾轧对抗朝廷,俨然成为国中之国,致使唐代社会形成一种尾大不掉、难以掌控的政治局面。
平卢淄青节度使的缘起与沿革
唐代设立藩镇,本意是镇守疆域消除边患,抵御周边外族入侵,特别是防备北方边境突厥、回纥、靺鞨等游牧民族,因此设于北方的藩镇,不仅数量多且强势。尤其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朝廷安于享乐疏于管理,致使北方节度使威权更重,更有一人身兼数镇者。例如安禄山就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其人内接朝廷权贵,外联各镇节度,肆意妄为,后来竟公开发动叛乱起兵反唐。面对叛军威势,朝廷无力抵抗,玄宗皇帝只得逃亡四川,也就有了马嵬坡杨贵妃自缢的故事。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还有他们的宝贝儿子,一对父子四豺狼,反复无常连续折腾十余年,闹得朝廷几近瘫软,各地藩镇也就乘势做大做强。其中坐镇
青州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拥有雄兵十万,地盘最大势力最强,财力也最为雄厚,朝廷“一听其所为”,“邻藩皆畏之”。
淄青本指淄州和青州,地在今山东腹地。为何淄青之上加平卢之号?还需从安史之乱说起。原来的平卢节度使治所在营州,即现在的辽宁朝阳一带,主要用兵方向是东北边境。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战火遍及黄河南北。国难当头,山东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就是那位著名的书法家,以一郡之力抵抗叛军,成为一面抗敌的旗帜。治青州的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军支援平原。由于平卢节镇已从叛军中分化出来抵制叛乱,贺兰进明闻知,便联系平卢军前来协同作战。于是就有部分平卢军来到青、齐一带抵抗叛军。而尚在原地的平卢军却遭到叛军的围困打击,为保存实力,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率军2万多人携带家眷,冲出重围南下渡海来到淄青地区。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唐朝正式任命侯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驻节青州,统领淄、青、齐、沂、密、海六州。就像近代,有些部队卓有战功,一直保持其番号一样。
侯希逸初领淄青甚有声望,理兵务农远近称颂,后期却逐渐骄纵怠于政事,喜欢游猎,崇信佛教大建寺宇,军民苦之。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又外出游猎,归来时却见青州城门关闭,军士不纳。侯希逸无奈只好奔归长安后病死。这次行动的组织者不是别人,却是他的姑舅兄弟,也是其心腹爱将李怀玉。此人先世是高丽人,出生于营州,有勇有谋,也颇具野心,见侯希逸已不被众将领待见,便暗结军士阴谋为乱。驱逐侯希逸后,李怀玉便被拥立为帅,朝廷看这已成既定事实,也只好默认,给李怀玉赐名正己,以其为节度使留后。可节度使是挂名遥领,留后却执掌实权,然不久即升任节度使。朝廷赐名正己本意为行端立正、恪守规矩,没料想他却肆意妄为对抗朝廷,成为藩镇割据的强势者。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带来的后果却很严重,朝廷疲软无力,各地藩镇乘势做大做强。代宗大历十年(公元775年),河北诸镇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淄青军镇借机扩充地盘,将登、莱、德、棣四州收入囊中。次年,汴宋镇发生变乱,唐朝廷命令各镇举兵讨伐。李正已率军参战,灭掉汴宋镇后,又将曹、濮、兖、郓、徐州占为已有。这时的平卢淄青节镇达到了鼎盛时期,辖区内资源丰富,经济优势明显,身为节度使还兼海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负责山东与辽东沿海口岸贸易、海道运输及国事往来事务。其拥兵10万,是其他藩镇的二至三倍,各方军镇都以淄青军的进退为据。成了名副其实天下第一镇。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七月,李正己疽发背病死,其子李纳秘不发丧,擅领军务。八月发丧且奏请袭其父位,德宗皇帝不许。十月,李纳故意制造麻烦,率军攻打宋州。岂料其治下的徐州刺使李淆归顺朝廷,被唐德宗命为御史大夫,充招谕使率兵抵抗,宣武节度刘玄佐与神策将曲环增援,打败李纳,打通东南漕运,史称唐击李纳徐州之战。李纳犹不甘心,十一月联合几个藩镇再攻打徐州,再遭失败。李纳势穷力蹙之时,幽州镇朱滔自称冀王,成德镇王武俊称赵王,博镇的田悦称魏王,李纳也自称齐王。朝廷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明为讨伐李纳,暗中却与李纳勾结,自称建兴王。面对各路军阀反叛,唐德宗无奈只好下罪己诏且招抚李纳,恢复其淄青平卢军节度使之职,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干章事,封陇西郡王。
德宗兴元初年(784年),李纳死后,其子李师古袭领其位。李师古时期,虽专横暴戾,但因畏惮朝中宰相杜黄裳,“终身不敢失节”。师古在位十四年,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闰五月病死,其同父异母弟李师道继为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承继父兄之余威,专横跋扈胆大妄为,制造了唐代第一刺杀大案,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强势的平卢淄青节度使,送到他手里也就寿终正寝了。
刺杀当朝宰相的惊天大案
要说李师道,需要从这桩刺杀大案说起。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三,在京城长安街头发生了暗杀事件,致使宰相被杀身亡、副相身负重伤。清晨天还没亮,街头一片寂静,大唐宰相武元衡便出门上朝,刚走出靖安坊东门,突听黑暗中有人高呼:“灭烛!”侍卫手中灯笼瞬间就被击灭,随行导骑呵曰:“什么人?想干什么?”话音未落,暗中忽来一箭射倒导骑,随即白刃闪闪羽箭乱飞。武元衡骑在马上惊愕间,只见树上跳下一人,举起大棒抡向他的左腿,一时骨碎钻心。接着又有几人提剑越树而下,不慌不忙抓住马缰,牵行十余步,举烛看清是武元衡,当胸一刀将他刺死,然后剁下他的头颅急速而去。几乎就在同时,副相裴度走出通化坊,即遭歹徒袭击。一刀砍去,裴度受伤掉入沟中,幸亏侍从王义抱住歹徒大呼,歹徒残忍地砍下了王的胳膊,又跳到水沟要杀裴度,此时侍卫已齐聚裴度身边,歹徒无法得手,一声呼啸穿街越巷而去。刺客凶狠残暴、手法娴熟,一瞬间即将当朝宰相杀害于街头,副相也身受重伤,一时朝野震动,全城惶恐不安。宪宗李纯更是震惊,当即罢朝诏令全城警戒,金吾、府、县三级全力搜捕刺客。虽然行动很急,案情却毫无进展。原来刺客洒下传单,说“勿急捕我,我先杀你”。面对刺客威胁,官员畏惧只图自保止于应付,案件久拖未破。
毕竟是一桩惊天大案,宪宗皇帝着急却又无奈,在朝官员又义愤填膺,强烈要求迅速破案,这无异于火上加油,气得宪宗皇帝处理了一批言辞激烈者,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他这次被下放到江州去了。
宪宗皇帝还算有所作为,他直接将带伤的裴度提为宰相,决心破案,坚持削藩平乱。为破案,他下诏许以重赏且加官进爵,对破案不力者将予重罚。不久,禁卫军就捕获了张晏等十八人。经几番审问得知,他们是受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差遣,来京城充当耳目,但与刺杀案却无关联。一个月后,东都防御使吕元膺围剿平卢淄青节镇留后院,将一批歹徒捉拿到案。这场谋杀案最终水落石出,主谋竟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在唐代,地方政府在京都设置的办事机构称留后院。洛阳作为东都,平卢淄青节镇也有留后院。在这非常时期,平卢留后院出现许多神秘人进进出出,一名士兵觉得可疑,便及时上报。吕元膺知其事非同小可,急忙抽调东郊城守部队,迅速包围了平卢留后院。一切来得突然,麇集于此的不法之徒猝不及防,一窝蜂从院内涌出,其中被官军杀毙若干,仍有部分逃脱直奔西南而去。见歹徒窜入洛阳西南山林,吕元膺当即奖励山民,协助官军捉拿。山里百姓专以狩猎为生,一日,某山民在卖鹿途中被劫很是气愤,遂召多家猎户手持器械,带领官军围剿,最终捕获了强盗数名。为首的是一法名圆净的老和尚,年已八十余岁,曾是史思明部将,因史思明败亡便逃命为僧,后被李师道收罗门下,挂名洛阳佛光寺住持,暗里却搜罗亡命,专事暗杀暴乱活动,成为李师道的别动队。此次由兵民围捕,由多人刺杀方将其擒获,害怕其再次逃走,想用铁锤击断其小腿,其双腿力挺竟然难以击折。他大喊道:“无用的废物,连一条腿都打不折!”喊着,自己把腿放在石头上让士兵击折。经过吕元膺审理,立命将其处斩。圆净临死之时辞色慷慨,只是感叹说:“惜哉,惜哉!误我大事,不能血洗洛阳。”原来这次就是奉李师道之命,准备在东都制造暴乱,借以干扰平叛战争。
究其刺杀案发生的原因,还是中央集权与藩镇割据间的尖锐对立。唐代中后期的藩镇势力,已严重威胁朝廷。德宗李适执政后曾经试图削藩,但措施失当,引起节度使起兵叛乱,弄得他两次逃亡避难。后来朝廷勉强平定了叛乱,却再也无力控制藩镇势力了。德宗、顺宗软弱无力,待唐宪宗继位后,态度却变得强硬,直接采取削藩平叛措施。首先拿来开刀的是淮西节镇吴元济。谋杀案发生的前一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掌兵权,要求继任淮西节度使,遭到朝廷断然拒绝。为此他举兵叛乱,威胁东都。宪宗号令天下集中军力进剿。面对各路大军,淮西人马节节败退。李师道本来是应招进剿吴元济的,但惺惺相惜,他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便处心积虑破坏平叛。第一损招,他派人烧毁了江淮一百多座仓库,使朝廷损失钱三十万缗米万斛。此番行动并未能动摇朝廷平藩的决心,于是他便实施第二损招——组织暗杀,目标就是当朝宰相武元衡与其副手裴度。武元衡,这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造诣很高的诗人,他与副相裴度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力主平藩,为什么宪宗皇帝这般强硬?就是其身后站着这两位人物。于是便成了军阀们的眼中钉。
眼看着暗杀宰相的行为没有影响朝廷平叛的决心,坚持对淮西用兵。李师道又生一计,妄图在东都制造暴乱,让朝廷后院起火回救不及,岂料阴谋未遂,却彻底暴露了自己。元和十二年(817年),名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发动奇袭生擒吴元济,解至京城处斩以示天下。淮西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震慑了各镇诸侯,纷纷放弃割据依附朝廷。这使李师道更为恐惧,上表请求割让三个州给朝廷,欲派遣其长子去京城作为人质。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朝廷正式下诏历数李师道的罪状,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等五镇兵讨伐淄青李师道。李师道战败,其部将刘悟发动兵变,把躲在厕所中的李师道搜出并当众斩杀,所辖各州也全部缴械投降。平卢淄青节镇从李正己到李师道,三代四人世袭割据的历史至此结束。
随着李师道败亡,藩镇势力收敛,朝廷威胁基本解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兴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原来的平卢淄青节镇被一分为三,其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仍治青州,辖淄青齐登莱五州;天平节度使辖郓曹濮三州;泰宁节度使辖沂海兖密四州。以后的平卢淄青节度使臣服于朝廷,接受其任命调遣,每个节度使任职不过三年五年,经历约二十位节度使直至唐末,又有王师范父子乘天下混乱割据青州,闹出另外一番故事,就不在本文叙述了。 (刘珍实)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