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初探伯颜察儿与山东青州
初探伯颜察儿与山东青州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6-07-21 09:58:26      
内容摘要: 元朝太保、中书省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是元代杰出的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根据《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和几个版本的赛氏家族谱所记,赛典赤·赡思丁有5个儿子,长子名纳速剌丁;纳


  元朝太保、中书省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是元代杰出的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根据《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和几个版本的赛氏家族谱所记,赛典赤·赡思丁有5个儿子,长子名纳速剌丁;纳速剌丁则有12个儿子,伯颜察儿为其第9子。“伯颜察儿: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奉元王、谥忠宪。”伯颜察儿是蒙古名字,意为“小伯颜”,又为“有福之人”。在山东济南赛典赤家族之《咸阳族谱》阿拉伯文谱序中,纳速剌丁的第9个儿子名叫胡什,胡什应该是伯颜察儿的回回原名。
  《元史》的人物列传中并没有伯颜察儿的传,但是元朝从世祖忽必烈到顺帝妥懽帖睦尔几代皇帝的本纪中都曾涉及到他。笔者在此试着从中寻找他的踪迹。
  伯颜察儿的生辰年月没有文字记载。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年)秋七月,中书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以年迈多病奏请致仕(《元史》卷30“泰定帝二”),按照元朝的规定:官员“七十致仕”(退休)。那么1327年时的伯颜察儿应该有70岁,可以申请退休了。我们由此推断,伯颜察儿至少应出生于1257年左右。
  伯颜察儿年轻时曾在蒙古大军中服役,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蒙古军统帅、左丞相阿术与宋军战于扬州,“遗千户伯颜察儿率甲骑三百助湾头兵势”。六月申戌,宋军夜至丁村,“至晓,伯颜察儿来援,所将皆阿术牙下精兵,旗帜画双赤月,众军望其尘,连呼曰:丞相来矣。宋军识其旗,皆遁。”(《元史》卷128“阿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月,“诘旦,阿里、都督陈岩以湾头堡兵邀其后。伯颜察儿踵至,所将皆阿术麾下兵。姜才军遥望旗帜,亟走,遂大破之。”(《元史》卷9“世祖六”)
  战争结束后,伯颜察儿转而担任了地方军政长官。据清乾隆《西安府志》卷23“职官志”的元朝部分中记载:“耀州知州(西安在元代称奉元,耀州隶奉元路):木八剌沙(回纥氏)、木薛惟、伯颜察儿、亦剌马丹、李□中都、曹谦(邠人),俱耀州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州达鲁花赤,官秩五品。清乾隆《西安府志》中没有提及伯颜察儿在耀州任职的时间,不过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伯颜察儿已经官至正四品的参议中书省事,所以,他在耀州担任达鲁花赤的时间只能在伐宋战争结束后的至元十四年(1277年)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之间。伯颜察儿在耀州担任达鲁花赤时还“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军中奥鲁主要负责军队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至元三十年(1293年)十一月,伯颜察儿的大哥伯颜(原名阿布·别克尔)由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进迁中书省平章政事(《元史》卷17“世祖十四”),世祖忽必烈赐他以“伯颜平章”之号。据14世纪波斯作家拉施特所著《史集》一书的记述,至元三十年冬,世祖奖赏伯颜平章,“并且以其祖父的崇高的名字赛典赤来称呼他。”与此同时,“合罕(可汗)对于他和在场的七个兄弟都赐予了荣服,发给了诏书和牌子。”这一年伯颜察儿三十多岁,也属于朝廷命官,故受到世祖接见的人中间应该有他。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一月,忽必烈去世,四月成宗铁穆耳继位,伯颜平章继续受到重用。《史集》“铁穆耳合罕记”一节中提到“底万长官之职(即指中书省平章政事之首),他仍旧授予了伯颜平章。”并且“按照他的威信和地位,称伯颜平章为赛典赤。”十一月成宗破格提拔伯颜察儿“以伯颜察儿参议中书省事。其兄伯颜言曰:‘臣叨平章政事,兄弟宜避嫌。’帝曰:‘卿勿复言。兄平章于上,弟参议于下,何所嫌也。’”(《元史》卷18“成宗一”)。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诀焉。”(《元史》卷85“百官”)
  后来,伯颜察儿因卷入一件官场受贿案而被关押下狱。拉施特在《史集》之“铁穆耳合罕记”一节中提到了这件事:“铁穆耳合罕的异密(大臣)和宰相在向商人们购买宝石和装饰品时”,被指控有“舞弊行为”。以此之故,“异密和丞相们都被抓起来了。”“他们为十二人:答失蛮丞相、撒儿班、亦里迷失、帖可平章、爱薛、怯里马赤、伯颜平章的兄弟伯颜察儿、苫思丁、浑都和另外四个平章。”后来经皇太后阔阔真和胆巴国师讲情后,他们才得以获释。
  拉施特没有提及这一受贿事件发生的时间。笔者认为事件应发生在大德三年(1299年)。根据有二:其一,为伯颜察儿讲情的皇太后阔阔真于大德四年(1300年)二月去世(《元史》卷20“成宗三”),所以这件事情的发生决不能晚于大德四年。其二,《史集》中说,胆巴国师在为伯颜察儿等人讲情时,理由是天有异象(日食),应释放犯人以免灾祸。而根据《元史》卷20“成宗三”中记载:大德三年“八月已酉朔,日有食之。丁巳,太阴犯箕。戊辰,太白犯轩辕大星。”可知大德三年确有日食发生。
  伯颜察儿卷入受贿案,虽然有皇太后和胆巴国师的讲情而获释,但依然被免去了官职。那么,被免职后的伯颜察儿去了什么地方?笔者认为,他去了山东益都,即今山东省青州市。理由有二:
  理由一:益都有皇上赐给伯颜察儿的封地。2009年5月,笔者前往青州采访伯颜察儿的后人青州杨氏家族,得到一本由青州真教寺老主任杨有根主审,杨玉荣、杨志平执笔的《青州杨氏世谱》,谱中载有一篇重要史料——“益都杨氏世谱原序”,写序之人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南阳知府杨应奎。而在该序文的段落中,还穿插有清乾隆年间续修《益都杨氏世谱》的主修者杨峒为该序所作的注释。
  杨应奎在该序中写道:“伯颜察儿,官至中书平章政事、佩金符、尚主、赠太师、奉元王。”“七世祖失其名讳,官益都路总管,及六世祖为临朐中尉者,遗有田宅于青。”“传至吾五世祖莫苏,居大都羊市角头,因以为杨氏。至明洪武元年,兵取大都,大将军令都人南迁,六世祖遂携莫苏及二女奔青州。”
  杨峒作的注释中又说:“注:恒菴远祖行述略曰:其时两公有遗宅一区,门面房三十余间在大街之南偏,即衡府居仁门侧是也。又有敕赐地在郡北七里庄与城南桑村。”
  以上两段文字说明,伯颜察儿的后人莫苏在明洪武初随父亲离开大都迁往益都,实因为益都早已是这个回回人家族在中原汉地的“根据地”了。那里不但有莫苏的祖父益都路总管和父亲临朐中尉早已拥有的田地和房产,更有皇上赐给他家的“敕赐地”。而在这个家族中唯一有资格接受这份高规格封赏的,只能是他们的老祖宗伯颜察儿。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伯颜察儿作为德高望重的赛典赤·赡思丁的孙子在战场上立过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正如杨应奎在“益都杨氏世谱原序”中所提,伯颜察儿是一位“尚主”。尚主就是驸马,伯颜察儿娶的是一位公主。
  那么伯颜察儿是谁的驸马呢?清·张贞为杨应奎的曾孙杨搢珽所作“益都杨君搢珽墓志并铭”一文中写道:“迨伯颜察儿复以淮王尚主,佩金虎符。”(见《青州杨氏世谱》)也就是说,伯颜察儿娶的是淮王伯颜丞相家的公主。我们知道,过去中国的历朝历代只有皇上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而元朝则是诸王(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公主。“秦汉以来,惟帝姬得号公主,而元则诸王之女亦概称焉。是又不可不知也。”(《元史》卷109“诸公主表”)当然这里说的诸王应该是指“一字王”,即亲王,“二字王”郡王的女儿则不能称公主。
  淮王伯颜乃蒙古八邻部人,从小生长在西域,成年后回到大都,为世祖忽必烈所重用。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官拜中书左丞相,时称伯颜丞相。伯颜本来不属于皇族,但由于忽必烈亲自做主将察必皇后的亲外甥女嫁给了他,忽必烈还对这个外甥女说:“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元史》卷127“伯颜”、卷126“安童”)察必皇后是忽必烈8个皇后中的第二个妻子,于世祖中统初年立为皇后,位在“右大斡耳朵”,差不多相当于正宫娘娘。于是伯颜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成了皇亲国戚。皇亲国戚家中嫁女儿,自然会得到一份“敕赐地”的陪嫁。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伯颜去世。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被追封“淮安王”,谥忠武。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又进封为“淮王”。(《元史》卷127“伯颜”)后人对他的女儿自然也就敬称“公主”了。
  理由二:今山东青州昭德街真教寺内有一块石碑,乃为清康熙二十□年所立。碑上所刻如下一段文字:“清真回回礼拜寺为元大德六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元相伯颜”即是淮王伯颜丞相。“后裔”在汉人文化习俗中就是指男性继承人,但在古代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文化中,后裔是不分男女的。故笔者认为,这里所提到的“元相伯颜后裔”应该就是指淮王伯颜丞相的女儿和女婿伯颜察儿——小伯颜。
  元朝初,许多回回人因战争而远离故国迁来中原汉地。战争结束后,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归宿之地。益都当时居于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是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其位置离大都也比较近,许多回回官员便选择在益都落户,一些战时伤残的回回军士也由朝廷安置在了益都,益都还驻扎了许多养马的回回军士,这些回回军士在战后大多脱离军籍成为编户农民,并和当地汉人女子通婚生子,长期定居下来了。(王立胜主编《青州通史》、冯今源著《三元集》)伯颜察儿也许是自己选择定居益都,也许是因为皇上给他夫妻的“敕赐地”在此,总之,益都就是他在中原汉地的家了。那么,待到大德三年(1299年)伯颜察儿被贬谪而离开中书省,也就只能回到山东益都了。
  修建益都(青州)真教寺的大德六年(1302年)正是伯颜察儿被贬谪之后的第三年,这时,他和他的公主夫人应该就住在益都。这一年,伯颜察儿和夫人出重资盖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真教寺,以方便回回同胞礼拜所用,其位置就在今青州市昭德街。这是伯颜察儿第一次被贬谪。
  青州真教寺现为全国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青州真教寺简介”)。
  元朝还有一位左丞相也叫伯颜,但是他属于文宗时期(1328—1340年)的重臣。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伯颜察儿被贬至益都时,这一位伯颜才只有十五、六岁,正在武宗海山的藩邸侍奉少年海山。而三年后的大德六年(1302年),伯颜察儿在益都盖建真教寺时,这一位刚成年的伯颜正随从海山北征,在迭怯里古、哈剌塔一带屡建战功。尚还年轻的他不可能已经有了成年的子女,所以他不是青州真教寺石碑中所提及的“元相伯颜”。(《元史》卷22“武宗”、卷33“文宗”,卷128“伯颜”。)
  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伯颜察儿又恢复了官职。“大德九年十一月,复立云南屯田,命伯颜察儿董其事。”(《元史》卷21“成宗四”)。屯田是元朝军队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朝廷不时会派有关官员前往各屯田地区监督和指导工作。而派往云南董领屯田事的,则是伯颜察儿。云南屯田初定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三月,“立云南屯田,以供军储”(《元史》卷15“世祖十二”),领云南屯田之总管,秩正三品。
  大德十一年(1307年)春,成宗去世,皇室内部为争帝位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伯颜察儿的大哥伯颜平章因支持成宗之子安西王夺取帝位失败而被诛杀。(《中国回族大辞典》,《元史》卷22“武宗一”,《元史》卷136“阿莎不花”)伯颜平章遭诛杀后,武宗一朝中书省内没有伯颜察儿任职的信息,他很可能是因为受到大哥的牵连而又一次被贬谪。那么这一次他去哪里了呢?清乾隆二十五年《沂州府志》卷十七“职官表”中,记有元代在沂州府任过职的部分官员名单,其中“柏颜察儿——蒙阴主簿”,“柏”和“伯”在山东话中发音相同,旧方志中因方言而出现的字形误差在所难免。故笔者认为,这个蒙阴县主簿柏颜察儿就是被贬回益都的伯颜察儿。据清宣统元年(1908年)沈黻清修《蒙阴县志》所记,蒙阴县于元朝初期并入沂水县,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又恢复蒙阴县,隶属益都路莒州。故伯颜察儿任蒙阴县主簿的时间应在元皇庆二年(1313年)。(一说在延祐二年,即1315年。)县主簿负责一县纳粮和典领文书簿籍诸事,秩从八品。
  总之,从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到仁宗延祐初,伯颜察儿在山东益都一待又是8年,当中还担任了一个从八品的蒙阴县主簿。这是伯颜察儿第二次被贬谪。
  元仁宗延祐年间,伯颜察儿又被重新启用。这一次他就职的地方在江浙行省。
  在《辽金元传记资料丛刊》第二十一册、吴廷燮所编写的“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中,伯颜察儿于延祐五年(1318年)到延祐七年(1320年)担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另外,该表中还有一段注释写道:“山居新话:脱脱丞相延祐间为江浙丞相,有伯颜察儿为左平章。”意思是说康里脱脱在延祐年间为江浙行省丞相时,有伯颜察儿同时担任他的左平章。那么康里脱脱是在什么时间内担任江浙行省丞相?“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中对江浙行省官员的记载,从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到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均是空白,无法查证。不过在《元史》卷138“康里脱脱”小传中却说得很清楚:“仁宗即位,眷待弥笃,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江浙行省左丞相。”仁宗即位后第一年是皇庆元年(1312年),也就是说,康里脱脱在皇庆元年二月就来到江浙行省任职了。而仁宗即位后的第三年才是延祐元年(1314年),所以,伯颜察儿来到江浙行省辅佐康里脱脱丞相担任左平章,最早也是在延祐元年(1314年)。不过,元代行省职官表中没有“左平章”这个官职,所以他当时担任的职务应该是左丞。左丞,官秩正二品。这也是为什么在“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中,从延祐三年(1316年)到延祐四年(1317年)江浙行省一栏中没有伯颜察儿担任平章政事的记录。直到延祐五年(1318年),康里脱脱丞相调离江浙行省,前往江西任职,伯颜察儿才正式从左丞升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平章政事,官秩从一品。
  延祐七年(1320年)一月,仁宗皇帝去世。二月,英宗即位,伯颜察儿便再次遭到革职。这年“十二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白撒都并坐贪墨免官。”(《元史》卷27“英宗一”)这是伯颜察儿第三次被贬谪。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英宗被害,32岁的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1324年),泰定帝重新启用伯颜察儿,进封伯颜察儿为太保(《元史》卷110“三公表”)。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正一品,乃为加官赠官的最高阶,一般授予国之元勋。这是伯颜察儿一生仕途的顶峰,尽管太保多半属于虚职。
  泰定三年(1326年)十二月,伯颜察儿改任中书平章政事。(《元史》卷112“宰相年表”)
  泰定四年(1327年)秋七月“伯颜察儿、兀伯都剌以疾乞解政,优诏谕之。”(《元史》卷30“泰定帝二”)伯颜察儿此时应该已年至70,他在中书平章政事任上才工作了8个月就要求辞职,看来他确实已年老多病,不胜体力了。不过泰定帝对他仍很倚重,没有答应他辞职的要求,并且为了挽留他,泰定帝又特别给他以优厚的封赏,“优诏谕之”。笔者认为,所谓“优诏谕之”即包括封他爵位和赐给他土地。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伯颜察儿在山东益都有“郡北七里庄与城南桑村”两片敕赐地的原因。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去世于上都。宫廷内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争夺皇权的战争。八月甲午,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为拥立武宗之子图帖睦尔而发动宫廷政变。燕铁木儿在百官集会的兴圣宫当场逮捕了中书平章政事兀伯都剌、伯颜察儿、中书左丞朶朶、参知政事王士熙等人,“皆下之狱”。九月“辛未,兀伯都剌、铁木哥弃市,朶朶、王士熙、伯颜察儿、脱欢等各流于远州,并籍其家。”(《元史》卷32“文宗一”,薛磊著《元代宫廷史》)
  这是伯颜察儿在官场上第四次被贬谪革职。这一次他没有被允许退回山东益都,而是被驱出腹里地区“流徙远州。”(《元史》卷32“文宗一”)
  九月壬申,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在大都即位,是为文宗。“壬申,帝即位于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文宗并下诏书大赦天下。冬十月“辛丑,还给伯颜察儿、朶朶家赀。”(《元史》卷32“文宗一”)不知伯颜察儿是否知道新即位的皇帝已经将他的家产退还给他了。不管知道与否,这位年过70岁的四朝元老已经连病带累、带受打击,不久就在流放之地去世了。《中国回族大辞典》中“伯颜察儿”一条说他“被籍没流窜以死。”
  顺帝即位后,伯颜察儿的名誉正式得到恢复。顺帝后至元四年(1338年)八月“赠伯颜察儿守诚佐治安惠世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奉元王,谥忠宣。”(《元史》卷39“顺帝二”)
  又附:笔者在清乾隆《沂州府志》中还查到一篇文章,或可作为伯颜察儿曾居住益都的又一个旁证。
  乾隆《沂州府志》卷三十一“艺文”中有一篇《重修费县学记》,作者张养浩,记的是元泰定二年(1325年)沂州府费县重修县学一事。其中一段写道:“往年参议中书、执政。病仕。进太杂。将令天下学者一归科举,其余所入咸瑾塞焉。仆谓古有之广罗贤俊,若然则不谓之广矣。其议遂寝。”意思是说,曾经担任过参议中书省事和执政(即平章政事),又几次遭贬谪的那个官员,后来他又官至太杂,太杂就是太宰、三公的别称。太宰准备制定一项决议,即下令全国的书生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其余通过岁贡、荐辟、荐用等一系列途经做官的方式一律废止,我则劝太宰道:广罗贤俊乃是古已有之的明智之举,倘若都像太宰您这样严格要求,我们就无法做到广罗贤俊了,于是太宰便废止了这个决定。
  张养浩文中提及的这位太宰,应该就是伯颜察儿。
  张养浩,山东济南人,元仁宗延祐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与时任平章政事的伯颜察儿共为朝廷命官。英宗时张养浩拜参议中书省事,“后因父老,弃官归养”,“避居于蒙(阴)”(《元史》卷175“张养浩”、清乾隆《沂州府志》卷27“人物”。)而伯颜察儿在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被贬免去平章政事一职后,也只能又回到山东益都的家中。那么这一段时间,因各自的原因而同时住在益都路的张养浩和伯颜察儿二人应该会有较多的来往,张养浩对伯颜察儿几次被贬回益都乃至曾任蒙阴主簿的情况应该是了解的。泰定元年(1324年),伯颜察儿因晋升太保而回到大都。张养浩继续留在蒙阴隐居不仕。但从文中来看,他与伯颜察儿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伯颜察儿对他的意见也比较尊重。笔者认为,张养浩在蒙阴写《重修费县学记》一文的时间应该是泰定五年(1328年,又称天历元年)的冬天或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的早春。因为伯颜察儿被政变者逮捕并流放的时间是在泰定五年(1328年)的秋天,虽然新即位的文宗很快将他的家赀还给了他,但并没有给他正式平反。碍于朝廷对于文字一向控制极严,张养浩在文中就不方便写出伯颜察儿的名字了。而至天历二年(1329年)夏四月,因关中大旱,张养浩奉朝廷之命,从家乡出发前往灾区赈灾,由于劳累过度,4个月后去世于灾区,不可能再给家乡写什么命题文章了。   (周秉宜)
              2016年7月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周秉宜,周恩来嫡亲侄女,今年72岁。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杂志社编辑。2009年7月至今担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伯颜察儿及夫人画像(由杨志平先生提供。伯颜察儿为青州回族杨氏之先祖,明朝进士、南阳知府杨应奎为伯颜察儿后世孙。)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巳蛇传瑞 迎春... 01-21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一个具有思想家... 10-15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青州新闻    
青州第一届李清... 04-19
青州市开展第37... 04-19
山东省交通运输... 04-19
王府街道:筑牢... 04-19
青州市开展瓶装... 02-19
擎旗奋进亮实绩... 02-19
从北辛到核桃园... 02-19
【春节·贺岁】... 01-25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