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博物馆藏《园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一方,系近年从莱芜市凤城办事处西泉村出土。前几年我见到墓志全文,欲赴莱芜作详细了解,只因疾病未能成行。《李姑墓志》是关于衡王府的珍贵资料,为深入、准确探究衡王府变迁,现将墓志全文标点转录于下,以与同好共享。
园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
逸民朱廷佺沐手撰文
余素好读节烈之书,好闻节烈之事,然皆得之耳受口诵,未尝亲见其人。不意近出吾邑如李姑者,令人击节长叹,因历叙其生平而乐道之,以存诸不朽。李姑者,莱邑乡贡生李森之长女也。生而贞慧,明斋读书,略皆上口,于诸女中称最贤。青郡衡王以李氏为名阀,乃委禽焉。问名纳币,一如礼。天启乙丑,年二十,聘为衡世子妃。丁卯,衡王薨,衡世子立,册立为王妃。宫壸雍穆,小星颂德。戊辰,衡世子薨,其弟立,出居别所,备宫妾、宦监,隆其敬养。崇祯甲申,逆闯射天,妃闻变,尝以死自誓。无何,东兵入,尽诛贼党,及□兴有命,徙诸王及眷属入京。妃因聚衣饰器用悉焚之,自制衣衾殓具毕,嘱宫妾曰:“我死,方下殓,倘再生,必杀汝矣。”遂以赤缣自缢于殿中,去地丈余。一时宫妾从死者甚众。自酉至寅,缣忽中断,妃堕于地,方谋殡殓,忽已复甦。众惊,视之,云:“惛愦中恍惚见一老媪,以指断缣,或不应死也。虽然,吾终不生。”宦监闻之,吓宫妾曰:“妃如不生,将磔我辈矣。”宫妾大惧,因昼夜迭防益密。久之,遣官来青郡,籍府中宫眷财物。妃以闲废疾病得免,赎为庶人。丙戌,归莱邑,祝发为尼,名妙祝金。素通释经,宫女为尼者,咸师之而受教焉,人号为清节禅师云。戒律精严,勤苦不辍。壬辰孟夏忽不怿,于晦日趺跏而逝。生于有明万历之丙午季春之廿三日,终于有清顺治之壬辰孟夏晦日,计在尘世者四十有五载。孟冬之初八日,卜葬于莱之北鄙。弟子三人:妙还金、妙莲金、妙节金,孙真山、真禄。
铭曰:人以忠孝自期,临事而改节易行者有之矣,安可责之妇人女子乎?李姑从容就义,始终不渝,虽古之名烈,茂以加焉!后之珥彤笔者,光邑乘、荣国史,岂有愧与?
顺治壬辰孟冬朔越三日癸卯之吉。
“墓志”为楷书,30行,行22字。撰者朱廷佺,据民国《莱芜县志》、清刊《朱氏族谱》知,字不凡,莱芜人,为明末延绥巡抚朱童蒙之子。明亡后坚不出仕,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明清易代之际,屡罹兵戎之祸,然均以忠信获免。晚年患痿痺症,尚以古史诗赋自娱不衰。八十二岁卒。其兄朱廷位,进士及第,曾宦江南,与《聊斋志异》作者薄松龄有过从。
墓主李姑,莱芜贡生李森之长女,曾为衡王王妃,顺治三年籍府时被赎出,回到莱芜祝发为尼。这位李氏王妃的墓志,其珍贵之处有三:
其一,补出一位衡王。
《明史》卷一0四《诸王世表》及卷一一九《诸王列传》,记衡王五世六王,最末一个衡王名朱常氵庶。咸丰九年文煜序《青州府志》卷四《封建表》之“衡王”,也记五世六王,同《明史》。有关资料记载末代衡王名为朱由木取,为六世七王。研究者根据史乘如是叙述: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其第七子朱祐楎(时年8岁)为衡王,并建造衡王府(今仅存午朝门石坊两座),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二年(1499年)时年21岁的朱祐楎到青州就藩,跨过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至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在位39年,十八年葬于青州西南的三阳山之阳,今称之王坟者即衡恭王之墓。其子朱厚燆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袭封就位,为衡庄王,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薨,在位32年。其子朱载圭承袭,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年至七年(1575—1579年)在位,是为衡康王。康王无子,其弟朱载封于万历九年嗣,至十四年(1586年),在位5年,是为衡安王。安王子朱翊镬,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年(1592年)在位,为定王。衡定王子朱常氵庶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嗣,至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七年(1627年),在位31年,为衡宪王。末代衡王是常氵庶之子朱由木取。
《李姑墓志》云:“青郡衡王以李氏世为名阀,乃委禽焉。问名纳币一如礼。天启乙丑,年二十,聘为衡世子妃。丁卯,衡王薨,衡世子立,册立为王妃。”“戊辰,衡世子薨,其弟立,出居别所”。天启乙丑即天启五年,年二十的李氏聘为衡世子妃。这位衡世子,是衡宪王朱常氵庶的长子。丁卯,天启七年,衡王薨,即朱常氵庶谢世,“衡世子立,册立为王妃”。衡世子在位仅一年,戊辰即崇祯元年就辞世了,其弟立。其弟朱由木取。李妃之夫曾为在位一年的衡王,但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依据由字辈起名特点,我推测这位衡王名叫朱由橚,待今后发现资料以确认。朱由橚承袭时,正崇祯帝登基,大明王朝进入风雨飘摇的末世,未及正式册封王号,所以“墓志”只称其为“衡世子”;朱由木取嗣,仍没有册封王号,清朝官方文书称其为“衡世子”或称“衡王”。如上所述,衡王应当是六世八王,简列世系表:
一世:恭王朱祐楎,在位39年。
二世:庄王朱厚燆,恭王之子,在位32年。
三世:康王朱载圭,庄王之子,在位4年。
安王朱载封,庄王之子,在位5年。
四世:定王朱翊镬,安王之子,在位3年。
五世:宪王朱常氵庶,定王之子,在位31年。
六世:衡世子朱由橚,宪王之长子,在位1年。
衡世子朱由木取,宪王之子,在位17年。
其二,准确记下检抄衡王府的过程。
今之热衷研究青州文化者,探究衡王府衰败,多依《益都县图志》大事记所载。图志所记,语焉不详,且不准确。我根据《墓志》及其他资料,理出检抄衡王府的准确过程,供朋友参考。
所谓“崇祯甲申,逆闯射天”,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无何,东兵入”,当指五月多尔衮入北京,大清国立,为顺治元年。六月,清王朝即遣户部侍郎王鳌永招服山东。七月,王鳌永占据青州,“启报抚定青州郡县,并赍故明衡王降书以闻。”(《清世祖实录》、《东华录》)十月,李自成部将赵应元率领被击溃的农民军,“持伪符乘传车至青”,赚开城门,杀王鳌永“初八日,要立衡王登基”。不久,和托、柯永盛诸将率众会剿,赵应元失利,受骗被杀于北门瞻辰楼。事见《清史稿》,咸丰九年文煜序《青州府志》之《李士元传》记载颇详。顺治即谕和托诸将:“严查流贼赵应元余党,尽行正法。城中有同谋者,亦查明正法。衡王府财务,毋得骚扰。衡王曾否与赵应元同谋,应行详察。有谋则严加看守,另行奏闻。”(《清世祖实录》)大约因为初定青州,没有马上对衡王开刀,却已“严加看守”;而青州城内有一场血腥屠杀。《墓志》云:“妃闻变,尝以死自誓”,不过表达了李氏及撰者的忠君意识而已。
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正月,“故明衡王朱由木取奏请入觐,命侯旨来朝。”(《东华录》)五月,多铎等奏清军十五日入南京,南明亡。遂攻下苏州、常州等地。十一月,登莱巡抚杨声远督发衡王诸王及眷属起程,解送北京。杨声远特别奏明当时衡王“庶母刘氏、卜氏”因老病、“嫂李氏”因“孤孀”,俱未随行,随其滞留府中的尚有“原旧老幼宫人138口”。(《明清史料》丙编第三本收《登莱巡抚杨声远启本》)这就是《墓志》中所说“及□兴有命,徙诸王及眷属入京”,李氏因孤孀未随行,却自制衣衾殓具,以赤缣自缢,结果“一老媪以指断缣”,吊了大半日竟未死。朱廷佺为表彰李氏之节烈,大作文章,这文章半是神话(鬼话)传说。还有“诸王”问题,略作交待:所谓“诸王”,就是衡王府本王及支子诸王。如衡恭王之庶子朱厚烃嘉靖二年封为玉田王,朱厚燫嘉靖八年封为新乐王,朱厚煐封为高唐王,朱厚炳封为齐东王;衡庄王之庶子朱载堭封为昌乐王,朱载塨封为商河王,朱载堞封为寿张王,等等,而支子诸王其子孙袭封。到明末清初,支子诸王还有哪几房,史书无记载,但仍有存在者。
《墓志》明确记载检抄衡王府是在丙戌年,即顺治三年。五月,先是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即行查,果获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玉印。“故明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谋乱,伏诛。”朱由木取终于被杀。《墓志》写道:“久之,遣官来青部,籍府中宫眷财物。”也即八月派遣山东青州道韩昭宣检抄衡王府。抄家籍没是清朝皇帝对付政敌的传统手段,“籍”是造册登记,将府中房屋财产、人口登记清楚,房屋财产或没收或赐给负责检抄的大臣,人口则上市变卖。王妃李氏“以闲废疾病”免于被卖,由娘家人重金“赎为庶人”,回莱芜后“祝发为尼”。衡王府因而彻底衰败。
六月,谕兵部:“闻青州、大同尚有故明亲王、郡王在彼寄居,恐被流言诬告,致取罪戾。眷查明,并眷属拨官兵护送来京,勿致途次疏虞。”在衡王等伏诛、检抄衡王府之前,又令兵部将寄居青州的明亲王、郡王连同眷属一并解送北京。
顺治八年闰二月,谕兵部:“朕闻前者青州府故明玉田王之子聚众发旗,恣行不轨,……因而故明诸王多被诛戮,朕甚悯焉。”着各督抚查明诸王情况,并将家口起送来京。不论是否居住青州,衡王府支子诸王也是这般下场。
总之,顺治八年之前,衡王府本王及支子诸王、寄居青州的故明亲王、郡王被抓拿诛戮已尽,眷属都解送入京。《李姑墓志》记下顺治三年秋衡王府被籍没,一百五十年的衡王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至于说康熙初年吏部侍郎冯溥上书清帝,说衡府后裔不遵王法,扰乱地方,残害百姓。清帝下令,“将衡王府及其子孙彻底抄斩”,这实在是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其三:探究神话鬼话背后的本事。
上述朱廷佺为表彰李氏之节烈,大作文章,而文章半是神话鬼话,这透露一个信息,即衡王府被检抄之后,检抄时的若干细节,人们编出神话鬼话传说着。李氏在诸王及眷属被押解进北京时,以自缢明志,但自杀未遂,于是就有“恍惚中见一老媪以指断缣”的鬼话流传。这段鬼话的背后便是李氏曾有自缢的本事。林四娘的故事也是以鬼话写入《艮斋笔记》、《池北偶谈》、《聊斋志异》的,研究这些鬼话,可探究林四娘其人其事。(左景仁)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