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衡王是指以1487年明宪宗皇帝朱见深册封的他的第五子朱祐楎为首的一系列衡王们。公元1499年衡王朱祐楎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去世,谥号恭王。衡王在青州传六世、八王,分别是恭王朱祐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氵庶、世子朱由橚(未及行册封礼)和末代衡王朱由棷。以下是对历代衡王身份、墓葬位置、墓葬情况以及墓志铭等情况的初步整理,以期有更加深入的探究。
第一代衡恭王朱祐楎墓葬在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第一代衡恭王是朱祐楎,宪宗第五子(以《明嘉靖青州府志》中“册衡王制”和“衡恭王圹志”为据),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嘉靖十七年薨,时年六十一岁,谥号恭王。
据《益都县图志》载:明衡恭王墓在城西南三阳山前,面河背山,占龙冈之穴。依据《青州镇村志·王坟镇卷》记载其墓位于王坟村西北200米处,海拔240米。1992年6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建立文物保护标志。该墓葬封土高4米,墓顶直径6米,墓底直径18米。内外城墙环绕相护,城墙以石块、石灰垒砌而成,已破坏。该墓葬保护完好,对研究明史及明代藩王葬制提供珍贵的文物考古资料。
衡恭王朱祐楎墓遗址
衡恭王圹志:王讳祐楎,宪宗皇帝第五子,母庄懿德妃张氏。王生于成化十五年闰十月二十五日,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册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三月十七日之国山东青州府,嘉靖十七年八月初七日以疾薨,享年六十有一。
妃沈氏,生女一,封宛平郡主。次妃马氏,生子一,封世子:女二,封永成郡主、清宛郡主。诸氏生子三,封玉田王、高唐王、齐东王;女二,封寿光郡主、章丘郡主。候氏生子一,封新乐王。郭氏生女一,封房山郡主。故孙氏生女一,封新安郡主。故宗氏生子,幼末封,戴氏生子一,女一,俱幼未封。孙十五,俱幼。
上闻讣哀悼,辍视朝三日,遣官谕祭,谥曰恭。命有司治丧,葬如礼。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遣祭,文武官各致祭焉。以嘉靖十八年八月十八日葬于三阳山之原。鸣呼!帝室之亲封,荣封大国,令誉远播,藩屏有光。贵富兼隆,寿祉咸备。兹以令终,复何憾焉?爰述其概,纳诸幽圹,永垂不朽云。 (《明嘉靖青州府志》)
据《青州镇村志·王坟镇卷》显示,衡恭王朱祐楎葬于三阳山之阳后,其三位子孙在王坟境内建墓,目的“庶敦追远之义,以申罔板之怀”。民间称为“小王坟”。其中第二代衡王中玉田王朱厚烃墓在马庄村,第三代衡王朱载封未藏墓位郭庄村,下文有详细叙述。又据王坟镇派出所陈砚斌指导员介绍,衡王另外一位子孙的墓在前黄马村,但实物证据缺乏,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第二代衡庄王朱厚燆墓葬在邵庄镇陈仁马村村北。朱厚燆,衡恭王朱祐楎庶长子。
衡庄王陵寝坐北朝南,占地0.2平方千米,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陵寝建筑规模仅次于第一位衡王(恭王)陵寝,陵寝外有两层围墙,外层最为高大坚固,只用厚实的城砖砌筑,五六十年代被拆毁;据说第二层围墙采用黄米灌浆技术,即用米汤和石灰,干透后坚固异常,在遭毁坏前,高大围墙内,甬路两边殿宇重叠,金碧辉煌,陵寝前有东西两座大殿,牌坊高大巍峨,上有二龙戏珠浮雕,石人、石马分列两边,整齐威严。该墓早期被盗,剩余地面文物“破四旧、立四新”时,毁坏丢失,基本无存;陵寝也被夷平,仅存一雕字石碑还残缺不全,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第二代衡王中还有朱厚烃(衡恭王之庶第二子),其墓位于王坟镇马庄村北“七分地”附近,1985年冬发现。墓地约30亩,室9间。墓拱门朝向东南,高约165厘米,有青石门板两扇,每扇门宽约80厘米,高150厘米。门后有铁链吊石两块。墓室长约400厘米,顶部正方形,边长250厘米,高50厘米。墓室西墙壁与平台水平距离30—40厘米;东墙壁与平台水平距离100厘米。中间有平台,存尸骨三具。墓室器物失盗严重,唯余玉田怀简王朱厚烃墓志、妃于氏墓志、陶质十二生肖俑等。生肖俑一组十一件(无马俑),彩绘陶高7—20.5厘米。造型生动,或站或立,或卧或攀,或昂首鸣叫,或低头觅食,各具形态,逼真传神。
玉田怀简王朱厚烃墓志一合,今藏于青州博物馆。志石为石灰石质,边长61厘米,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6厘米。志盖断为二,文为“皇明衡国玉田怀简王之圹志”,篆书阴刻,字径约12厘米,竖文3行,每行4字,计12字。墓志铭楷书阴文,字径约2.2厘米,竖文16行,满行20字,计247字。
明谥玉田怀简王圹志:玉田怀简王,讳厚烃,乃衡恭王之第二子,庶母诸氏。正德三年九月十五日亥时生,嘉靖二年十月十三日受册封为玉田王。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以疾薨逝。享年三十五岁。妃于氏。嫡庶六子:嫡第一子载垆,卒;嫡第二子载塘;嫡第三子载壎,卒;庶第四子,妾媵陈氏生;嫡第五子载垹;庶第六子,妾媵陈氏生,卒。嫡生四女:嫡第一女、第二女、第三女俱卒。第四女幼。上闻讣,辍视朝一日,遣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在京文武衙门皆致祭焉。以嘉靖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葬于青州府益都县莲花山之原。呜呼!王以宗室之亲,为国藩辅,茂膺封爵,贵富兼隆,寿考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海岱雄藩衡王府》)
玉田怀简王朱厚烃墓志
玉田怀简王朱厚烃王妃墓志
玉田怀简王妃于氏圹志一合,今藏于青州博物馆。为石灰石质,边长61厘米,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6厘米。志盖残为三块,上题“皇明玉田怀简王妃于氏圹志”,篆书阴刻,字径约12厘米,竖文3行,每行4字,计12字。志文楷书阴刻,字径约2厘米,竖文16行,满行20字,计226字。
明封玉田怀简王于妃圹志:玉田怀简王妃于氏,系青州左卫后所军余于隆之女。嘉靖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受册封为玉田王妃。嘉靖二十三年九月十七日以疾薨逝,享年三十五岁。嫡庶六子:嫡第一子载垆,卒;嫡第二子载塘;嫡第三子载壎,卒;庶第四子,妾媵陈氏生;嫡第五子载垹;庶第六子,妾媵陈氏生,卒。嫡生四女:嫡第一女、第二女、第三女俱卒。嫡第四女。讣闻,上赐祭。命有司治丧葬如制。中宫、东宫皆遣祭焉。以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葬于青州府益都县莲花山之原。呜呼!妃以淑德夙侍亲藩,早受荣封,享有贵富,兹以寿终,复何憾焉。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海岱雄藩衡王府》)
明新乐端惠王朱厚燫圹志一合,出土于临朐县城东方山之原,今藏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该墓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公路交会处西北方向,地势略高凸,封土南北约35米,东西约26米,高约2米,北西东三面为断崖,几因群众挖土成孤丘。坟丘北侧下部有一巨石,约1.5米见方,暴露于外。
据《明史》《益都县图志》及有关史料记载:新乐端惠王朱厚燫(1509—1553),第一位新乐王,宪宗纯皇帝之孙,衡恭王朱祐楎,第三子,母妃侯氏。生于正德四年(1509)十一月初十日,嘉靖八年(1529)十一月十六日册封为新乐王,卒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闰三月十八日,享年四十五岁,赐谥曰“端惠”。嘉靖三十三年(1554)正月二十日葬于益都县方山之原(今临朐县城东),清光绪《临朐县志》载“葬于巩郭社胸山东麓”。
墓志为青石质,志石高、宽各91厘米,志盖高、宽各90厘米,厚均11.5厘米。边饰云龙纹图案,宽分别为8.7厘米、8.2厘米。志盖题“大明帝系衡国新乐端惠王宁和翁圹志”,篆书阴刻,字高15屋米,宽13厘米左右,直书4行,每行4字,共16宇。志铭楷书阴刻,字径约1.5厘米,直书22行,满行38字,共计351字。志铭全文抄录于下:
新乐端惠王圹志:圣旨下,翰林院官撰文,第四弟高唐王厚煐篆盖,第五弟齐东王厚炳书丹。王讳厚燫,乃宪宗纯皇帝之孙,衡恭王第三子,母次妃侯氏。正德四年十一月初十日酉时生。嘉靖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册封为新乐王,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十八日午时薨逝,享年四十五岁。册封妃赵氏。子男十人,女五人。长子载璽封为王长子,次子载埁封为镇国将军,妃赵氏所出。三子载土絜封为镇国将军,六子载垍,八子幼,第二女幼,俱王氏所出。四子载堂,早卒,五子载埾,十子幼,第五女幼,俱闫氏所出。七子载堟,早率,九子幼,第三女幼,俱边氏所出。长女、第四女俱幼,俱李氏所出。子长俱封镇国将军,女长俱封县主。孙女一幼。讣闻,上辍视朝一日,遗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葬如制,赐谥曰端惠。再赐以丹旐。在京文武官皆致祭焉。以嘉靖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葬于益都县方山之原。鸣呼!王以宗室懿亲,为国藩辅,早膺封爵,贵富兼隆,兹以令终,夫复何憾。爱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海岱雄藩衡王府》)
高唐王朱厚煐墓志在弥河镇上院村出土。此衡恭王之第四子,系明宪宗之孙,爵封高唐王。1967年春,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出土青石质圹志。据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李森教授考证,是明代高唐王墓。志盖长、宽均74厘米,厚10厘米,上刻篆书“大明衡藩高唐端裕王之圹志”12字。志石大小同志盖,志文系字径1.5厘米的精美楷书,计32行,满行40字,凡650字。
高唐王朱厚煐墓志
大明衡藩高唐端裕王圹志:王讳厚煐,字明甫,号清慎子,晚号岱翁。宪宗纯皇帝孙,衡恭王第四子,嫡母妃沈氏,母次妃诸氏。王生于正德九年甲戍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时。嘉靖九年庚寅十二月初十日,遣节册封为高唐王。皇帝制曰:“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诸王之众子必封为郡王,世世相传,此太祖高皇帝之制也。朕祗承祖训,笃叙亲亲,兹封衡王庶第四子厚煐为高唐王。夫为子莫先乎孝,为臣莫先乎忠,惟忠惟孝可以立身。而永禄尚克时忱,以膺宠命。尔其钦哉!”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八月二十六日,遣中书舍人郭仁赍赐玺书,奖励孝行。皇帝敕谕高唐王:“近该衡王及山东抚、按官各奏称:王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乐善好学,守礼如一,克笃人所难及之行。所司会勘,先后无异,良可嘉尚。兹特差官,降敕奖励。王宜益敦善行,以永终誉,用为宗室之光,顾不伟欤!钦哉,故谕。”万历十一年癸未闰二月初一日丑时,薨於正寝,享年七十岁。册封元配李氏,东城兵马副指挥李锡女为妃。子二:长子载墀,封长子,早卒,配夫人刘氏,李妃出。次载学,封镇国将军,配夫人赵氏,刘夫人出。女二:长封黄浦县主,下嫁仪宾王维俊。次封长清县主,下嫁仪宾王登要,俱李妃出。长孙翊镶,即承重当嗣爵者。次幼。讣闻,上哀悼,辍视朝一日。自闻丧、七七、十旬、窀穸,遣行人司行人张乔松掌行丧祭礼。期年、再期、禫祭,遣布政司堂上官谕祭行礼。
○年再○礼祭,遣布政司堂上官谕祭行礼,在京文武衙门、尚书、国公等官,徐学谟、徐文璧等,皆致祭焉。仍命山东有司治丧葬如制。赐谥曰。制曰:“朕惟先王之典,生既有爵,没必有谥。爵以贵其身,谥以表其行也。尔高唐王乃衡恭王之子,早膺封爵,安享贵荣,倏尔云亡,良用悼惜,爰稽往行。”赐谥曰:“灵其有知,尚克歆服,载赐龙头,金书丹旒。”以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葬于临朐县龙山之原。颁赐志文曰:“呜呼!王以宗室懿亲,为国藩辅,茂膺王爵,贵富兼隆。兹以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李森《明代高唐王朱厚煐圹志考析》)
青州博物馆今还藏有邵陵王朱厚煃墓志一合,出土于上世纪60年代,为石灰石质,边长65厘米,边饰云龙纹图案,宽5厘米。志盖题“大明衡国始封邵陵端王鼎翁圹志铭”,篆书阴文,竖文4行,每行4字,空1字,计15字。墓志铭楷书阴刻,竖文书25行,满行28字,共计468字。
邵陵王妃李氏墓志一合,为石灰石质,边长73厘米。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8厘米。墓志盖断左上角,盖题“大明衡国邵陵王妃李氏圹志”,篆书阴文,字高约18厘米,宽12厘米左右,竖文4行,每行3字,共12字。墓志铭楷书,字径约2厘米,竖文24行,满行25字,共计404字。
汉阳温惠王朱厚圹志为一合,志石为石灰石质,高68.5厘米,宽69厘米。边饰线刻云龙图案,宽6厘米。志盖题“大明衡国汉阳温惠王之圹志”,篆书阴刻,字径约17厘米,竖文4行,每行3字,计12字。墓志铭楷书,字径约2厘米,竖文21行,满行31字,共计482字。
汉阳温惠王朱厚元妃傅氏墓志一合,志石为石灰石质,边长65.5厘米,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5厘米。盖题“皇明衡藩汉阳温惠王元妃傅氏圹志”,篆书阴刻,字径约12厘米。竖文书4行,每行4字,首行缺第3字,计15字。志铭楷书阴文,字径约1.5厘米左右,竖文29行,满行32字,共计596字。
第三代衡王有康王朱载圭(庄王朱厚燆第二子),安王朱载封(庄王朱厚燆庶三子)。
其中衡康王墓在城西马山(今为山,九回山)南,今王府街道张尹村西北。《明史》《益都县图志》记载:衡康王朱载圭(1534—1579),第三位衡王,恭王朱祐楎之孙,庄王朱厚燆第二子,母妃于氏,母继妃王氏,生母不详(墓志缺)。朱载圭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二月,初封东昌王。嘉靖二十七年(1548)改封世子。隆庆六年(1572)六月其父庄王朱厚燆卒。万历三年(1575)朱载圭袭封为衡王。卒于万历七年(1579)四月,享年46岁,在位时间4年,谥号曰“康”。万历七年(1579)十二月葬于龙门峪之原,今尹家庄村西北。
衡康王朱载圭墓地现残存陵园二门东侧门部分遗迹,墓葬结构基本上没有破坏,墓门等仍埋于墓葬之中。陵园分布,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00米,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其墓志合一,20世纪60年代出土,今藏青州市博物馆。志石为青石质,长宽各74.5厘米、厚14.5厘米。四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8厘米。志盖篆书阴刻“大明庄王第二子衡王圹志”,字径约13厘米,直书3行,行4字,第三行空第一字,共11字。志石右下角残。志铭楷书阴文,直书16行,满行20字,残存共计202字。
衡王圹志:王讳载圭,庄王之子,母妃于氏,母继妃王氏,生母○○○。王生于嘉靖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万历○○○月二十一日册封为衡王,万历七年四月十九日薨逝,享年四0有六。妃赵氏、内助蒋氏无出。第一妾孙氏,生一女,卒。次妃郭氏生一女,卒,俱无嗣。上闻讣,辍朝三日,遗官谕祭,仍命有司治丧如制。仁圣懿安皇太后、慈圣宣文皇太后及在京文武衙门,皆制祭焉。以万历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葬于龙门峪之原。呜呼!王以宗室至亲,享有大国,允为藩辅,贵富兼隆,宜享寿年,溘焉长逝,岂非命耶。爰述其概,纳诸幽圹,永垂不朽云。 (《青州镇村志·王府街道卷》)
根据明制,诸王“生既有爵,没必有益。爵以贵其身,谥以表其行”。康王朱载圭墓志盖缺谥号,志文中也无赐溢,但《明史》等文献史料中载有谥号,说明葬时可能还未赐谥,谥号是后追赐的。
朱载封为衡庄王朱厚燆庶三子(康王无子,二女皆卒,俱乏嗣。所以其弟安王朱载封袭封为第四位衡王),朱祐楎之孙。
衡王朱载封,谥号“安”,葬于朐西高家庄东南,墓已平,王妃圹志石存于临朐县博物馆。光绪《临朐县志》载:“衡安王墓在县西西安庙侧,旧志云在伏龙山未详”。又据《青州镇村志·邵庄镇卷》知,朱载封未葬墓位于王坟镇郭庄村北。其初封武定王,万历九年(1581)袭封为衡王。卒于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谥号安王。墓葬顶部呈圆台形,墓顶高145厘米,封土高575米。墓底呈方形,直径18米,周长72米,墓南侧几十米处有残存围墙。该墓建而未用。
明衡安王妃王氏墓志一方,无盖,今藏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城墓志为青石质,高73.5厘米,宽73厘米,厚12厘。边饰云龙纹图案,宽6.5厘米。志铭楷书阴刻,字径约2厘米左右,直书17行,满行23字,共计251字。志铭全文抄录并标点于下:
衡王妃圹志。妃王氏,东城兵马指挥王本道之女。嘉靖三十年正月十八日册封为武定郡王妃,万历九年五月初九日进封为衡王妃。万历十一年十月初七日薨逝,生于嘉靖十四年十月初六日,享年四十九岁。生男三,一子翊镬,封为衡世子;二子翊钊、三子翊鋎,俱封为镇国将军。女一,封为新淦县主,下嫁仪宾高察。孙男五,孙女二。世子男一封为衡世孙常庶,二常滵,三常溑,四常源,五子幼,未有名。女一,末有名。二子钊,女一,末有名。讣闻。上赐祭,命有司营葬如制。太后、中宫、公主皆致祭焉。以万历十二年七月十一日葬于莲花山之原。呜呼!妃以淑质选配亲藩,享年荣封,富贵兼备,兹以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海岱雄藩衡王府》)
第三代衡王中还有平度王朱教邯(载垹),衡王朱厚燆的第四个儿子,墓在今邵庄镇郇仁马村北。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二十五日,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五月二十日册封为平度王。死于隆庆五年(157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享年36,谥号:“康惠”。“隆庆六年(1572年)十一月二十日葬于郡城北尧王山之阳”。1956年文物普查时记录:墓封土高2米,周围20米,西北靠山,东北是山丘,西南有康顺王墓(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当时存有墓碑一幢,围墙尚好。20世纪60年代中期,墓被破坏。出土的墓志于1997年8月被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征集,今藏青州市博物馆。
平度康惠王朱载垹墓志一方,缺志盖。志石为石灰石质,边长64厘米,厚11.5厘米。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8厘米。墓志铭楷书阴刻,竖文24行,满行26字,共计396字。
还有一宁阳王葬在邵庄镇马马庄村北。《青州市地名志》记载:车马乡(今邵庄镇)马马庄村北有明宁阳王墓,1960年平。据查衡王世家,宁阳王共传四代,第一代宁阳王名朱载垿,是衡庄王朱厚燆第五子。宁阳王墓,离衡庄王墓地不远,北阳河北源北岸,尧王山前面,依山傍水,风水宝地。现今青州博物馆藏有一“皇明衡戜(此字因模糊不清有待考证)宁阳王妃潘氏圹志”。
第四代衡定王朱翊镬是朱载封嫡子,葬于邵庄镇孙仁马村,村西北100米处。据说墓室为毛石、黄米、泥浆构造。“文革”初期“破四旧”运动遭到挖掘,墓室砌石尚存。又说在邵庄镇陈仁马村有衡“定王”陵寝一座,已夷为平地,无从考证。
衡定王朱翊镬墓志一方,缺志盖。上世纪中期出土于青州市普通镇(今邵庄镇)。1997年8月,藏入青州博物馆。志石为石灰石质,边长69厘米,四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6厘米。志铭楷书阴文,字径约2厘米,竖文24行,满行28字,共计308字。
墓志显示:王讳翊镬,宪宗纯皇帝玄孙,衡恭王曾孙,衡安王子,母妃王氏。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嘉靖四十二年七月十九日封武定王长子。伯父康王薨,乏嗣。王父以武定王进封衡王。王于万历十一年五月初九日进封衡世子,万历十七年五月二十日袭封衡王。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四十一岁。配妃吴氏,生子六位:长子常遮,封世子,二子常密,封辅国将军,卒。三子常演,封镇国将军;四子幼卒;五子常源、六子常津,俱在童年,未及请封。女三位,皆殇。上闻讣,辍朝三日,遣官谕祭,赐谥曰“定”。特命有司治丧,营葬如制。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并遣祭,在京文武衙门皆致祭焉。以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葬于尧山之原。呜呼!王以宗室至亲,享有大国,为朝廷藩辅,贵富口隆,宜享寿年,溘焉长逝,岂非命耶?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海岱雄藩衡王府》)
平度恭懿王朱翊釒敖墓志一合,今藏于青州博物馆。从墓志来看,其墓在今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办事处东十里村。墓志为石灰石质,边长64厘米,厚10厘米。边饰云龙纹图案,宽5.5厘米。志盖篆书阴刻“平度恭懿王圹”6字,竖文2行,每行3字。墓志铭楷书阴文,竖文15行,满行17字,共计169字。
平度恭懿王朱翊釒敖圹志:王讳翊釒敖,乃康惠王之子,母妃沈氏。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一日生,万历五年五月初十日册封为平度王,万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薨逝,享年四十一岁。嫡妃韩氏、继妃杨氏。子二人、女二人。讣闻,上辍视朝一日。遣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在京文武官皆致祭焉。以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十二日葬于城东十里庙之原。鸣呼!王以皇室懿亲,为国藩辅,备享贵荣,以终天年,复何憾哉。爰述其概,纳诸幽础,用垂不朽云尔。赐祭。 (《海岱雄藩衡王府》)
平度恭懿王妃韩氏墓志两方,一是“钦赐平度王妃韩氏圹志”,另一方是“平度王妃韩氏墓志铭”,石灰石质,边长66厘米,厚14.5厘米。边饰云龙纹图案,宽6厘米。志石正面题“大明亲藩平度王妃韩氏圹志”,篆书阴刻,字高约17厘米,宽约11厘米。竖文4行,每行3字,计12字。志石背面楷书阴刻志文,字径约3厘米竖文14行,满行14字,计142字。
平度恭懿王继妃杨氏墓志一合,志石为石灰石质,边长63厘米,边饰线刻云龙纹图案,宽5厘米。盖题“皇明衡藩平度恭懿王继妃杨氏圹志”,篆书阴刻,字径约10—12厘米。竖文4行,每行4字,末行3字,计15字。志铭楷书阴刻,字径约1.5厘米左右,竖文21行,满行28字,计450字。
还有商河庄懿王朱翊釒夐墓志一合,20世纪60年代出土。1997年12月,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志石为石灰石质,边长53厘米,厚11厘米,边饰云龙图案,宽5厘米。志盖题“大明商河庄鹤王圹志”,篆书阴文,字径约12厘米,竖文3行,每行3字,志铭楷书阴文,字径约1.8厘米,竖文18行,满行20字,共计236字。
第五代衡宪王朱常氵庶墓在炉山之原,即在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驻地。该墓地地处东王坟沟村北50米处的山坡高地上,东靠香炉山,西距石家河村约1000米,北面是低山丘岭。墓志铭存临朐县博物馆。
据临朐一中马玉顺老师介绍,1995年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资料显示,墓葬地面高出周围地面7—10米。封土为覆斗形,封土周围原有规整的青石条呈台阶式砌筑的墙壁,壁厚0.6—0.8米。基门西向,门楼建于墓葬封土西边墙基下面,只象征性建有一半露于青砖墙基外边。绿色琉璃瓦顶,石雕斗拱,石制橡、板。斗拱下面为石门框,门框正中有正楷馏金4个大字“饮建玄宫”,大字两侧各绘一条腾云驾雾的红色蛟龙。门框、斗拱、橡、板均饰彩绘。在门楼西面、地表以下0.5米处有三级条石台阶,台阶宽2.5米。由台阶向东,地面依次下落至基门楼为基道。基室为砖券共式两门两室,分前、后室。前室基门上镜,后室门半开。前、后基室的随葬物品已被盗空,后室仅存不便从盗洞带出的、置于西南角用来盛长命灯油用的孔雀绿瓷大缸一个,已破损;还有一木制作的黑色古筝一个,也已残破。前室设有放置墓志和“朱书”的龛室。志室在南侧墙壁中间内放墓志一盒,志盖已被移置一边,上面刻“大明定王第一子衡宪王圹志"。朱书“放在北壁中间的龛内,边长0.6米。后室设有用青砖砌筑的东西向棺床3个,券形室顶上有分别对应棺床的铁环12个。三个棺床上均置木棺。中间棺床上置王棺、(椁已朽烂严重),棺的外表有髹红大漆,完好如新,但漆下的木质已朽烂严重。两侧棺床只置棺无椁,一个置元妃王氏棺,另一个姓氏难考。在后室淤土中清理出仿唐代海兽葡萄铜镜1个、开元通宝铜钱40余枚及粗瓷小罐3个。在南侧棺床清理出开元通宝铜钱10余枚、金珠1枚(应为冠上的饰物,为盗墓者摘风冠时掉下的)。中间棺床清理出玉带片(内中有一块雕有精美的龙形图案)数块、玉片2块。另外,尸骨下面还有朽烂的丝带及金泊碎片,开元通宝铜钱20余枚,头部有大量腐朽的谷米、黑豆、高粱米皮壳。北侧棺床仅清理出10余枚开元通宝铜钱。
据当地群众反映,1930年前后,墓地地面周围尚有陵园残垣,东西长150多米,南北宽80多米。封土西边原有巨型石香炉、碑碣、石翁仲等,均在”文革“前后被毁。至今墓葬西百余米处还有很小的一段陵园墙基残垣,墓地附近还可看到绿色琉璃瓦碎片。
衡宪王墓圹志:王讳常氵庶,定王之子,母妃吴氏。王生于隆庆三年十月初二日,万历二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册封为衡王。天启七年七月十九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九。妃王氏薨。子五位:第一子未名封卒,第二子封世子疾薨乏嗣,第三子改封世子,第四子封镇国将军,第五子报生未名封。女十一位,幼卒五位,第六女嘉祥县主,第七女卒,第八女钟祥县主,第九女济河县主,第十女太平县主,第十一女永寿县主。上闻讣,辍朝三日,遣官谕祭,谥曰宪。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及在京文武皆制祭焉。以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香炉山之原。呜呼!王以帝室懿亲,享有大国,允为藩辅,富贵极隆,哀荣备至,可无憾矣。爰述其概,勒之幽圹,用垂不朽云。 (山东画报出版社《历史名人与临朐》)
衡宪王墓朱书:维大明崇祯二年,岁次己巳,夏四月丙戊朔,越十二日丁酉,衡藩达孝世子由棷伏缘册封显考,王显妣元妃王氏薨逝,未卜茔地,夙夜忧思,不遑寝处。恭承上命,差钦天监博士徐祖健,相择青州府临朐县香炉山之麓,堪为陵园。系卯脉入首,作甲山庚向,筮龟叶吉,易占允藏。谨凭百鹤仙师,置金银钱帛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处诚致敬,于开元皇君位下,买到本山: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止青天,下止黄泉,中止亡灵吉穴。内方勾陈,分掌四域,丘丞墓伯,恪守封界,道路将军,齐肃阡陌;万年千载,藩潢巩固。若辄干犯诃禁,将军即行款付河伯,令以牲宰酒礼,共盟信誓,财地两相交付。谨择于己巳年四月十八癸卯日午时,天地开通,日吉时良,斩苇立穴,破土安茔,用工修建。工程毕后,另择天地和宁,玉犬金鸡,鸣吠歌吼,吉辰封柩安葬。山川钟灵,神祇保佑,永锡洪庥。若违斯约,地府主吏,自当厥咎。神其掌握内外,存亡永叶贞吉。急急奉太上五帝律令敕。知见:岁直符功曹、月直符使者。代保:日直符功曹、时直符使者。左邻南极老人,右邻北斗星君。验地:百鹤仙翁。书契:青鸟羽士。 (山东画报出版社《历史名人与临朐》)
第六代衡王世子朱由橚(未及册封礼)和末代衡王朱由棷,墓葬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六代衡王,先是衡世子朱由橚,宪王朱常氵庶之长子,在位1年。朱常氵庶谢世,“衡世子立”。衡世子在位仅一年,崇祯元年辞世,其弟立,其弟是朱由棷。此位衡王,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依据史料得知这位衡王名叫朱由橚。朱由橚承袭时,正崇祯帝登基,大明王朝进入风雨飘摇的末世,未及正式册封王号,所以“墓志”只称其为“衡世子”,清朝官方文书称其为“衡世子”或称“衡王”。此由莱芜区凤城办事处西泉村出土的《圆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为证,墓志今藏莱芜市博物馆。
圆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
逸民朱廷佺沐手撰文。
余素好读节烈之书,好闻节烈之事,然皆得之耳受口诵,未尝亲见其人。不意近出吾邑如李姑者,令人击节长叹,因历叙其生平而乐道之,以存诸不朽。李姑者,莱邑乡贡生李森之长女也。生而贞慧,明斋读书,略皆上口,于诸女中称最贤。青郡衡王以李氏世为名阀,乃委禽焉。问名纳币,一如礼。天启乙丑,年二十,聘为衡世子妃。丁卯,衡王薨,衡世子立,册立为王妃。宫壸雝穆,小星颂德。戊辰,衡世子薨,其弟立,出居别所,备宫妾、宦监,隆其敬养。崇祯甲申,逆闯射天,妃闻变,尝以死自誓。无何,东兵入,尽诛贼党,及囗兴有命,徙诸王及眷属入京。妃因聚衣饰器用悉焚之,自制衣衾殓具毕,嘱宫妾曰:“我死,方下殓,倘再生,必杀汝矣。”遂以赤缣自缢于殿中,去地丈馀。一时宫妾从死者甚众。自酉至寅,缣忽中断,妃堕于地,方谋殡殓,忽已复甦。众惊视之,云:“惛愦中恍惚见一老媪,以指断缣,或不应死也。虽然,吾终不生。”宦监闻之,嚇宫妾曰:“妃如不生,将磔我辈矣。”宫妾大惧,因昼夜迭防益密。久之,遣官来青郡,籍府中宫眷财物。妃以闲废疾病得免,赎为庶人。丙戌,归莱邑,祝发为尼,名妙祝金。素通释经,宫女为尼者,咸师之而受教焉。人号为清节禅师云。戒律精严,勤苦不辍。壬辰孟夏,忽不怿,于晦日趺跏而逝。生于有明万历之丙午季春之廿三日,终于有清顺治之壬辰孟夏晦日。计在尘世者四十有五载。孟冬之初八日,卜葬于莱之北鄙。弟子三人:妙还金、妙莲金、妙节金,孙真山、真禄。铭曰:人以忠孝自期,临事而改节易行者有之矣,安可责之妇人女子乎?李姑从容就义,始终不渝,虽古之名烈,茂以加焉。后之珥彤笔者,光邑乘、荣国史,岂有愧与?顺治壬辰孟冬朔越三日癸卯之吉。
朱由棷是衡宪王朱常氵庶三子,是末代衡王。朱由棷最初受封镇国将军,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四月袭封衡王,在位十二年。据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有云:“师(达法)自书谢国主讳由棷位于别寮,朔望辰拜。因泣下曰:‘此贫道棒喝师也。’九年,师入灭。”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亲率起义军占领北京后,派将军姚应奉率兵驻守青州。忠于明王朝的裨将李士元杀了姚应奉,找到朱由棷,劝他即位称帝,挑旗抗清。但朱由棷不敢冒险,投降了清朝。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朝借口衡王子弟叛乱抗清,将朱由棷召进京城软禁起来。第二年,以叛乱为由杀死朱由棷,抄斩衡王府。衡王家族被迫四散逃命,家产财宝“半归禅刹,半入侯门”,青州衡王府夷为平地。
附:
衡恭王朱祐楎1487年—1538年
衡庄王朱厚燆1540年—1572年
衡康王朱载圭1575年—1579年
衡安王朱载封1581年—1586年
衡定王朱翊镬1589年—1592年
衡宪王朱常氵庶1596年—1627年
衡世子朱由橚1627年—1628年
末代衡王朱由棷1632年—1644年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风水这事,但至少封建帝王家是很信的,还设有专门的钦天监,其主要职责是观察天象、编制节气、推算历法等,相当于现在国家天文台和气象局的工作。这里有一个问题,衡宪王墓是否是被钦天监的高手发配到临朐的不得而知。据说当年衡宪王府对中央派来的钦天监上差大不敬,惹恼的后果是,暗用心机,借用风水之说,把衡宪王墓发配到了临朐香炉山,并且借用当地香炉山的地形破了衡王府的风水,以至于最后衡王府败落。呜呼,一家之言,只做趣谈吧。
此文的整理时间很短,有些仓促,但仍然获得了好多热心朋友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山东大学的李森教授;潍坊学院王宪明教授;临朐张永贵老师、马玉顺老师;青州闫玉新先生、庄明军先生、丁岱宗先生、刘辉先生、刘建斌先生等。关于丁岱宗先生介绍的“(原)法庆寺某处偏房有朱由棷一牌位”、刘辉先生提供了衡世子朱由橚墓志铭盖“大明宪王第二子衡世子圹志”一则拓片(刘建斌先生龙源阁藏有拓片)等信息,还需进一步探究,也期望更多的知情人指点一二,在此一并感谢。
有道是:
虎踞龙盘今犹在,皇家陵墓没蒿莱。
凭君莫话王侯事,一如秋风化尘埃。
(李继武)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