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福寺,在今谭坊镇郑母村,是青州市境内最为古老的一座寺院。史载,它初建于西晋太安元年,即公元302年,是我市历史上的一座名符其实的寺院之祖,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宁福寺,又名洪恩寺,当地人俗称大寺。旧址在城东四十里郑母村东荆崖处。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宁福寺,在城东四十里郑母社,晋太安九年建,国朝洪武十年重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宁福寺,在城东南四十二里郑墓店。明洪武间建,弘治十八年重修。(《碑》略云,郑母店有宁福寺,旧矣。考诸《府乘》,实造于晋太安元年。基旧在店东,地名‘塔儿坡’者,与宋状元王公曾之墓甚相迩,恐亦当时孝先子孙假之以奉香火也。金元兵毁,鞠为瓦砾之场,惟石塔独存。又云,惟时,释有义杲至顺者,慨旧寺之荒芜,遂买地于旧宦家荆姓地名‘水落院’者,今店之中街北厥基是也。据此,是晋寺久废,今寺并非旧址。旧志云,晋太安九年建,明洪武十年重修,非也。‘太安’亦无九年。)”俗曰“大佛寺”。另有旧志记载,宁福寺于洪武十年(1377)异地重建,弘治十八年(1505)重修,后又多次重修。寺内仅存的一通龙头碑记载着它的四至及建筑规模。
明洪武十年(1377)异地重建后的宁福寺,坐于郑母村街中。南至郑母前街,北至后街,东至天齐庙,西至西胡同。占地面积三十余亩,有四进院落,殿堂、楼阁、廊庑、斋舍一应俱全,山门坐北面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左右钟鼓二楼、宁福塔、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及东西配殿等。山门面阔三楹,门上额高悬蓝底金字“宁福禅寺”大木匾。山门两旁有楹联一副:“西晋最初名胜;北海第一道场。”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耸入云天的八角九级琉璃宝塔。登上塔顶,郑母街、太平山、香山、洗耳河、康浪河等山河美景尽收眼底。继而向北是弥陀殿,殿内供奉着弥陀佛像。院内古柏数株,碑碣数通,其中有御赐赑屃龙头碑。弥陀殿后面便是该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此殿面阔五楹,殿前有大露台,露台居中置大铜香炉。大门两旁又有抱柱楹联一副:“殿宇还雄宝相金容仍赫赫;馨香赖久康浪河水共悠悠。”殿内佛台上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塑像,两山塑十八罗汉像。三面墙上有山塑小佛一千尊,象征着千佛朝圣。过大雄宝殿,北进还有菩萨殿,殿内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善财童子、持瓶玉女侍立两旁。最后是地藏殿,进殿居中,是一尊贴金地藏菩萨塑像,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手持锡杖,端坐莲座之上,法相慈祥。
四进院落的宁福寺,规模恢弘。史载,至明清时期,仍有住寺僧人百余人。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每年的三月初三、六月十九、十月十五有三次庙会,届时,青州、昌乐、寿光、临朐等周边县的善男信女,数万之众云集于此,烧香还愿的,祈祷冥福的、拜佛求子的,整个郑母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宁福寺庙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清朝晚期,青州大地震,宁福寺的多数建筑被毁,从此一蹶不振而遂渐颓废。解放后,寺之空地先是做了学校操场,继而又在其遗址上建了一处较大的百货公司。1958年,郑母村规划建设了一条南北大街,直至现在,人们仍然习惯的把大街的十字路口叫做“大寺口”。 (有令衡)
这株千年古槐见证了宁福寺的兴衰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