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青州北部平原人民跟全国人民一道,不分老幼,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家园,很多人因此献出了宝贵生命。青州北部平原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政府建立了段村烈士祠,祭奠他们。高柳镇东朱鹿村、阳河村分别建立了烈士陵园,安葬着他们。这些地方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子孙后代,永记先烈事迹,建设美好家园。
段村烈士祠
段村烈士祠位于青州市高柳镇北段村,2015年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45年秋,为缅怀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地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由当时的益寿县人民政府筹资在段村的一寺院(唐代铁塔寺)旧址上修建烈士祠,1946年秋落成,1947年烈士祠遭国民党军破坏,解放后多次重修。
段村烈士祠中英雄们用过的刺刀、长矛
烈士祠为典型的民族式古典四合院建筑。由大厅、耳房、厢房、大门、照壁和耳门组成。正门座北朝南,为砖砌复拱式隆顶覆瓦过道门楼。门前五级台阶,匾额和门联为老革命刘春圃题书,匾额为“浩然正气”四个大字,门联为“千古壮烈,万载光荣。”正厅为重梁重檀、硬山式砖瓦建筑,面阔三间。厅内高悬四块大匾,分别题写“英名千古”“忠勇壮烈”“浩气长存”“气壮山河”。烈士祠内祭奠为人民牺牲的648位烈士英灵和英雄群体,有著名的“一门九烈”“一门三烈”“一门双烈”“一门双英”“一门三英”等。陈列着烈士和英雄们的生平简介、英烈遗照及徽章、旗帜、文件、书信和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等重要物品,烈士和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四边”地区党的发展史等。
烈士和英雄事迹
一门九烈
刘旭东(1899—1941),名晓亭,字旭东,化名孙诺夫,高柳镇南段村人。早年毕业于益都单级师范(即益都师范讲习所),在益都北部农村教学7年,并兼中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当年冬,经中共益都县整理工作委员会书记胡维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段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先后任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七区区委书记、益寿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40年阴历腊月初八在“东朱鹿惨案”中,挺身而出,为掩护干部群众,慷慨就义。刘旭东全家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有21人加入了抗日斗争行列,成为当时清河地区有名的革命家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九位亲人献出了生命,被誉为“一门九烈”。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时的益寿县人民政府以“益寿县全体人民”名义,赠给抗日英雄刘旭东的后人一面锦旗,上书“群英齐荣”四个大字。
“群英齐荣”锦旗
刘芝亭,刘旭东的三弟,1901年生,1939年7月到清河区直属团当兵,后任司务长。1940年1月在寿光县牛头镇反击日寇“蚕食”战斗中壮烈牺牲。
刘观亭,刘旭东四弟,1905年生,1937年8月参加抗日游击队,后任清河军区直属团一营营长。1942年10月10日,日、伪、顽集中7000余人,兵分四路,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妄想一举消灭我军主力于小清河北。清河军区司令部决定分散突围,直属团一营接到命令后,刘观亭果断发出了突围的命令,他冲锋在前,浴血奋战,一次次地向敌人发起冲锋,终于突出重围。不料遇到敌人阻截,又被包围。他们与敌人展开了近战。刘观亭不幸中弹,当即牺牲。牺牲地点为广饶县陈家寨。
刘汉鼐,刘旭东的儿子,1919年生,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受党的派遣,他穿越敌占区,到鲁南抗日大学学习,不幸病逝于途中,1947年由部队定为烈士。儿媳王秀英,1918年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段村妇救会,担任地下交通员。1942年正月二十七日深夜,几个匪徒砸开王秀英家的大门,把她架走了。第二天,在北段村北五根道子的墓地里,发现了王秀英的尸体。
刘汉玉,刘旭东的堂侄,1913年生,中共党员,区队长,1939年6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山纵三支队。不久被组织调至垦利县,任县大队指导员兼中心区区委书记。1942年5月,刘汉玉带着运粮队向小清河北根据地转移,在广饶县码头村被日伪军巡逻队发现。他命令两个警卫员随队转移,他一人留在南岸,藏在红柳墩中,阻击鬼子,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刘兰英,刘旭东的堂侄女,1919年生,1939年2月参加妇救会。1941年春天党组织送她到清河区干校学习深造。半年学习结束后,党组织派刘兰英到垦利县作妇救会工作,天黑时到达小清河以北的八大组(今垦利县永安镇一带),不幸被捕。汉奸惨无人道地剥光她的衣服,用绳子拴起两条腿,在荆条地里来回拖,直至牺牲。
刘汉鼎,刘旭东的堂侄,1910年生,1939年6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山纵三支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多才多艺。有一次,组织上派他深入到敌占区去,没有“良民证”,组织设法从敌伪关系那里搞来了一张没盖钢印的空白证。刘汉鼎同志灵机一动,先把钢印临摹下来,再把纸样印刻在一块砚台的背面,用力一压,压出了一个“钢印”,就造出了个“良民证”。抗日战争中期,党组织委派他到益都普通区,以给北普通鲁洪书扛长工为掩护,化名刘玉田,作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即到普通车站当了装卸工。他善于和工人交往,努力进行抗日宣传。周围的人都说:“老刘为人忠厚,关心穷苦兄弟,是咱们的好朋友。”同时,他还是工委的政治交通员,负责传送青州、张店、周村敌人军事活动的情报;每一二个月直接到区党委一次,传送报告,取文件、为地下同志领取活动经费等等。他利用跑交通的机会贩卖土布、棉花等物品,赚钱做党的活动经费,减少公家开支。他于1945年公开身份,组织起一支队伍,称胶济大队。1946年,又改为武装交通队,担任队长兼普通区武工队指导员。1946年被叛徒杀害于临淄县境内的毛家庄子。1948年春,我军抓住了叛徒。1949年春,人民政府开了审判大会,将叛徒枪决于南普通村头,为烈士报仇雪恨。
刘汉儒,刘旭东的堂侄,1912年生,1939年3月在地方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春调清河区通讯科任科员。1943年春天,在东水曲村参加新六区区委会,晚上被日寇和徐振中的部队包围,不幸被捕,翌日清晨被敌人活埋。
“特等功臣”刘山俊
刘山俊(1902.6—1947.8.19),又名刘善俊,青州市朱良镇南段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1939年8月参加革命,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主要做地方武装工作,在益寿县龙泉区区中队,练就了一身对敌作战的本领,群众称之为“虎队长”,他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性,处处以身作则,屡受益寿县委的表扬。1947年8月18日,国民党军用飞机一架,因发生故障,坠落在何官乡北张楼村北面。当时任区中队副队长的刘山俊同志,立即率区中队前往现场夺机。待赶到坠机地点时,飞机驾驶员已潜逃,刘山俊同志带领区中队把飞机上的重机枪6挺拆卸下来,带到阳河乡阳河村投入井中插存。第二天,区中队又前去坠机现场搜集飞机机件和子弹时,被国民党军队张景月部包围,他沉着冷静,与几倍之敌展开激战,在带领战士与敌拼搏中,不幸中弹,为国捐躯。战斗结束后,受到山东军区和渤海军区的通令嘉奖,并被山东军区追记为特等功臣。龙泉区区中队和当地民兵,受到渤海军区100支新枪的奖励。
四次荣立一等功的刘胜
刘胜(1921.6—1949.5),原名刘文吉。青州市阳河乡王木匠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本村参加抗日救亡团,积极从事抗日活动。1939年3月,参加了八路军,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工作一贯积极,作战英勇顽强,曾多次受到清河军区的表扬。1948年9月,在解放济南战役中,他所在部队负责打攻坚战,左眼被炮弹炸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参加战斗,直到攻破敌人防线,在解放济南战役前后,荣立一等功四次。1949年春,参加了渡江战役,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七团一营机枪连连长。4月,随大军南征,参加了江南的请多战役,5月,在解放上海战役中,英勇献身,其忠骨安葬在上海郊区,终年28岁。
段村一门三烈
刘福之、刘德之、刘安之系高柳镇南段村同胞三兄弟,其父刘允吉与同族革命家刘旭东交往甚密,亲如一人。在刘旭东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刘家兄弟三人,纷纷投入革命,在抗日战争中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被敬称为“一门三烈”。
刘福之(1907.02—1940.03),刘家长子。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后,一直在四边县委从事情报侦察工作,多次深入敌后成功截获敌人的情报,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和粉碎敌人的“扫荡”阴谋做出了杰出贡献。1940年3月,刘福之化装深入盘踞在朱良的日寇据点搜集情报,不幸被敌识破。严刑拷打之下,刘福之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刘德之(1911.03—1943.05),刘家次子。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与家兄刘福之一起参加革命。刘德之身材魁梧、善使双刀、功夫高强,担任四边县寿五区武工队队长。1943年5月15日(农历4月11日)夜,寿五区武工队长刘德之和区委书记兼指导员郭民等五人住在了寿五区永和村,由于叛徒告密,张景月所部的七连和政工团特务队,于15日拂晓突然包围了永和村,他们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几次突围,均未凑效,最后子弹打完,手榴弹打光,郭民、刘德之与一名战士壮烈牺牲,另两名武工队员被俘。
刘安之(1926—1945),刘家三子。刘福之、刘德之参加革命后,刘安之在其两位兄长的影响下,一边在家照顾父母,一边做地下工作。1944年3月刘安之担任中共益北县委地下交通员。1945年6月,段村民兵在西段前村南十字路口集结操练,怡逢国民党徐振中部队西窜济南,由于汉奸出卖,民兵被徐振中部队包围,当场抓捕了刘安之、刘汉致、刘汉川三人。关押半月后,刘安之被徐振中部队在张孟口村以南的淹子湾活埋。环境所迫,刘安之地下交通员的身份,直到《赵治安同志给刘保同的一封信》见诸于世后才得以揭晓。
刘氏三兄弟牺牲后,上级党组织曾经分给老母亲一头骡子,但是老母亲深明大义,不给组织添麻烦,婉言拒绝,坚持自力更生。党组织也没有忘记烈士的母亲,晚年送入养老院安度晚年。
段村杨门二烈
杨秀清(1921.08—1942.09),1938年4月参加革命,生前任四边县政府情报员。1942年9月在回南段村做情报工作的路上,被驻扎在朱良村的日本鬼子发现逮捕,鬼子用刀砍下了他的头,挂在朱良阁子洞口,整整挂了3个月时间。
杨秀之(1924.10—1947.07),1924年10月生,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革命,生前任益寿县马兰区公安员,1947年7月牺牲于赵家庄。
段村刘门二烈
刘光英(1913—1939.11),女,南段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四边县益七区妇救会委员。积极领导全区妇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11月,经领导批准,回婆家西朱鹿村拿棉衣,被敌特发现将她带到朱良鬼子据点,打得浑身血肉模糊,但她一声不吭,始终严守党的机密,敌人把她带到水渠村活埋,年仅26岁。
刘福林(1928.05—1948.12),刘光英侄,1947年7月参加革命,生前任渤海军区三分区十六团战士,1948年12月,在参加淮海战役中牺牲,牺牲时20岁。
红星村一门三英
红星村“围子里”村民深受革命环境影响,无论是贫苦百姓还是有钱的富绅,都积极参加各种抗日组织。李绍冉、李树梅、李选元等虽是富家子弟,文弱书生,却都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八路军地下交通员。众多热血青年有的参加武工队、自卫团,有的参军参战到前线,广大妇女则在妇救会的组织下拥军支前,为部队碾米磨面、赶做军鞋、看护伤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抗战壮歌,“围子里”共有数十位优秀儿女先后为国壮烈捐躯。抗战时期,刘一成一家三子参加了革命队伍,被誉为“一门三英”,为了表彰刘一成一家的模范行为,当时的益寿县人民政府特赠与一面“一门三英”锦旗。
“一门三英”锦旗
刘世庆,红星村人,中共党员,15岁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德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解放后历任中共福建省盐田区委、柏杨区委、城关区委书记,霞浦县委组织部长、霞浦县人民法院院长等职,2015年病逝。
刘世荣(1922—1943),17岁参加八路军,入伍后屡立战功。后升任渤海军区直属团三营副教导员,1943年牺牲于广饶县河村。
刘世禄(1928—1998),1943年10月参加革命,1946年12月入党,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10兵团28军83师247团4营8连,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转业到福建省宁德县公安局工作,先后任预审股股长、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务,1988年8月离休回家。曾获“淮海战役纪念章”1枚、“渡江战役纪念章”1枚、“平津战役纪念章”1枚“解放华中南战役勋章”1枚(1990年9月将所有纪念章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展品全部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1987年被评为福建省公安战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1988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勋章”。1998年11月去世,享年72岁。
“爆破大王”王兰芳
王兰芳(1919—1997),高柳镇东朱鹿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直属团(后改为山东渤海军区直属团),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臧台、太河镇、刘家井战斗,滨蒲战役,商河战役等。1945年8月随部队奔赴东北,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第49团(后改为第43军128师382团),先后参加过山海关、四平保卫战,长春围困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渡江战役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班长、工兵教员、工兵排长、代理连长等职。曾十三次负伤,荣立大功四次,荣获军功章5枚,被渤海军区授予“爆破大王”称号,享受团级待遇。1953年复员回家。
战友陈景三1989年回家探亲,专门拜访了王兰芳,并赋诗两首。
玉楼春·记王兰芳同志
铭记当年爆破王,敌人闻名肝胆丧。渤海大地炸据点,东北战场破城隍。
杀进关内战平津,解放中南海南荡。功成身退返故里,自力更生奔小康。
南乡子·贺王兰芳七十大寿
忠勇刚直谦,战友称赞汝当年。自古英雄不举功,虚谦。众人敬仰美名传。
身已古稀年,须发苍苍面斑斑。解甲故里晚年度,乐安。知足不辱福涌泉。
东朱鹿村烈士陵园
东朱鹿村烈士陵园位于村东南,这里原来是陈家老坟,现在辟为烈士陵园,祭奠本村牺牲的39名革命烈士。
1939年1月8日,中共益都县委召集抗日救亡团基干自卫团和儿童团部分团员,在东朱鹿村陈家老坟开会,宣布成立了益都县游击中队,任命陈景三为中队长。益都县游击中队共40余人,大都是东朱鹿、杨家营、台后、阳河、前后寨、段村、纸坊、郭家庄等村的进步青年。2月,中共清河特委派陈毅斋将陈景三带领的益都县游击中队和临淄县大马岱村共产党员李梦鼎领导的一支武装,合并为益北大队(亦称第四大队),共近百人。陈毅斋任大队长,陈建秋任副大队长,韩平生任政委,辖两个中队。陈景三任一中队长,李梦鼎任二中队长。益北大队活动在青州铁路北,阳河至青州,西至临淄交界的苇子河一带。配合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团打击敌人。3月中旬,益北大队在临淄城北岳家庄,配合三支队十团伏击辛石公路上的日军汽车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毙伤日军百余人,打毁汽车8辆,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4月17日,益北大队改编为三支队十团三营七连。陈毅斋任连长,李清桂任指导员,陈景三任一排长,陈风鸣任二排长,黄景春任三排长。该连于6月参加了刘家井子战斗,一天内击退日军7次进攻。之后,随部队西去邹平、长山一带活动,在抗日战场上,转战清河平原,立下不朽功勋。
本村老革命陈景三1989年回村时,曾经赋诗一首,以缅怀安葬在这里的老师、同事、战友。
谒拜东朱鹿烈士陵园
日寇汉奸终相摧,烈墓累累启我思。
八年抗战翻沧海,丹心高照红旗挥。
渤海大地多英烈,碧血冲剧腐朽堆。
前仆后继得今日,社会主义乐人心。
北阳河村烈士陵园
北阳河村烈士陵园位于阳河东岸的刘阁老墓地内西侧,是刘阁老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阁老墓地,是明朝刘珝墓,人称“阁老坟”,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是明孝宗为追念内阁辅臣刘珝而敕修。墓园占地数十亩,有明清两代刘氏家族7位进士、9位举人及皇恩荫封数十人的墓葬,墓园南至沈家北连高家,西面紧靠北阳河,中间地势低平。园内松柏成荫,碑碣矗立,石门、石坊翁仲、御碑依次排列,肃穆壮观,是高柳镇丰厚历史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墓地遭破坏。1998年,对墓园进行大面积修缮。现存文物有:明代古柏三棵,弘治帝圣旨一道,徐溥亲书“敕修刘氏世墓”匾额,嘉靖亲赐的“昭贤祠”匾额,雕刻精细的上马莲花石、翁仲、石羊、石狮等,祭文碑、墓志铭碑、墓道碑数座,大部分碑刻保存完好。现存遗址于2007年10月已被公布为“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0年9月17日上午,益寿县委在阳河村南阁老坟松林内召开有部队和各群众团体参加的数千人大会。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声讨汉奸汪精卫和沈鸿烈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县委书记韩洪甫讲了话,强调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号召广大军民抗战到底,后演出了揭露汪沈合流的话剧。
1948年4月,潍县解放,徐振中化装逃往济南,投到王耀武门下,被任命为十区专员兼保安六旅少将旅长。9月,济南战役中被俘。1949年8月,益寿县人民政府在阳河村阁老坟召开万人大会,徐振中被处决。
1949年10月,益寿县长赵治安受山东省政府委托来到阳河,说明铁路建设的重要性,阳河村民慷慨奉献,将刘阁老墓地千余棵合抱粗的松树,献给了国家修建胶济铁路。
1958年9月13日,益都县在26处乡镇509处农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建立高柳、阳河等14处人民公社。入社农户163589户,占总农户的99.97%,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在阁老坟前宣布成立光明人民公社,后改为阳河人民公社。阳河村更名为阳河大队,与沈家、八户、高家、王木成立联合支部,刘建都任党支部书记。
1964年建阳河烈士陵园。刘序春培育100余株柏树苗种植于烈士陵园内。
北阳河陵园烈士纪念碑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益都八中联合大王中学红卫兵破坏阁老坟,将坟头铲平,推掉封土,扒开石棺,砸碎翁仲,文物失散殆尽。
2004年9月,刘序勤等人在陵园东南角新建阳河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碑的底部有三层水泥浇铸的底座,每层高30厘米,底座上面是石质碑座,长100厘米,宽60厘米,高30厘米,碑座上立一汉白玉大理石方柱形纪念碑,碑体高220厘米,宽70厘米,厚40厘米,顶部略小,碑的正南面阳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正楷大字,背面是烈士名单。 (闫玉新)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