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是“诗润人生路”,而追忆过往,我真正名副其实地接触、认识、并进而模仿试写诗词,不断得到滋润和营养,应该是在考取初级中学到益都二中读书的时候。
与诗相识少年时
初中学习阶段,我们所读的语文分为两个课本儿,一为《文学》,再一种是《汉语》。《文学》课本儿里有《论语》《诗经》《离骚》等经典著作的选篇,有历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的诗词与散文选,书中还有四大名著的节选文章。这样,我才与诗词正式结识了,而且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日加深。《文学》这一内容系统而丰富的古典文学作品选本儿,就像一桌丰盛的大餐,吸引着我们这些如饥似渴的少年们,可以说,是《文学》给我们敞开了通往浩瀚阅读海洋的大门,铺开了一片非常宽广无垠的读学天地,打开了我们的广阔视野和宽广胸怀,并引领着我们开启了走向文学殿堂的发端之路。
初中三年,我虽然偏重于喜欢数理,但也同时兼爱文史。然而真正地转到重点习学中文、喜爱诗词这一方面的时间,则是在1958年被录取到益都(青州)一中文科班以后。当时我面对偏爱理科而又必须学习文科的现实,克服认识上的障碍,思想转了个大弯儿,下决心把学习的侧重点转移到学好文科上来,于是把初中时用铅笔演算几何、代数的练习本,改装成了课外作文和写作诗词的练习本儿,抓紧一切时间,最大限度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从此以后,自求学阶段学习中文到工作以后教学语文,而后又到编纂《青州市志》主编的位置上,学文和用文便成了我一生的主攻方向。而诗词呢,则是我人生职业生涯中的“副业”,她随着我的“主业”工作行程步步相跟,日日相随,时刻陪伴着我的生活,调节着我的思维,营养着我的心智。唐诗宋词随身携带,一路行来形影不离,潜移默化,心灵与诗词对话,自然而愉悦。
回顾过去,诗词陪伴着我,就像好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亦如原配执子之手,不弃不离。陪伴久了,自然两情依依,相爱深深,个中滋味也日渐丰富深切起来。平心静气回顾人生,从总体上说是要经历很多很多、大大小小事情的,生活的道路也往往是坎坷不平的,人的感情又充满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所以,我的诗词是随着人生的经历而歌咏,因了遇事的顺利或曲折而吟哦,由于情绪的变化而抑扬,因对生活的不同感受而抒发。“诗歌合为事而作”,唐代诗人白乐天如是说。年龄进入八秩,诗思虽然不比年轻时,但有时仍然活跃,近来因感于事,写了一首题为《人生》的七律,就是抒发了我有生以来对于人生的总体感受。今把诗引述如下,与大家交流。
落地呱呱生命始,如何奋进各呈真。
步迎不畏沙尘暴,身陷尤需精气神。
击浪三千穿险恶,踏途九万斗艰辛。
抑扬忧喜前行曲,耄耋来时满腹春。
然而,人生之路漫漫,酸甜苦辣多多,生活之事繁繁,但诗文创作记事有限,难以周详。故而本文只能从几个侧面予以梳理,简要记述一下多年来我与诗词形影相随的生活况味与深情厚谊。
求学工作为鼓角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课余时间就开始尝试着模仿吟诗填词了,有时周六回家背煎饼的路上,劳累了,或迎面遇上风扬尘土,便高声朗读《文学》课本儿上的诗词,或者自己诌上几句,大声吆喝,以助前行之精神。平日兴之所至,也随意写下了一些“毛坯”。最初的这些东西,虽然还不合乎格律要求,但是却为后来的修改、推敲留下了底样。(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积累的这些“毛坯”存留与否,效果大不一样。)像是刚到益都(青州)一中文科班时,面对着心想学理而又必须学文的现实,就写下了一首题为《抉择》的七言诗,后来对当时留下的底样进行修改,就成了一首具有当时感情色彩的绝句,引用在了纪念青州一中建校110周年校庆的回忆文章中。此诗,确实成了那时鼓励自己努力学习、鼓勇向前的号角。
1960年高考以后,面对着被录取学校不理想的实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到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学习后,开学的前一天夜晚,坐在开往烟台的列车上,随着车轮“啌咣啌咣”的节奏声便哼成了四句诗。后来,也是对当时留下的底样进行了修改,写成了一首题为《离家乡》的七言绝句,也是用诗歌擂响了鼓舞自己前进的“咚咚”鼓声。这首诗是用新声韵写成的:
长笛鸣起车东向,回望家乡夜幕中。
滚滚轮飞行进曲,心间充满奔前声。
后来,我在烟台师专两年学习生活的回忆文章中,提到此事。在烟台师专学习的两年,吟咏诗词的数量比益都(青州)一中文科班的二年多一些。1962年9月底,我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就走上了从事中等教育的工作岗位。先到了临朐县第一中学,从此,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学生变成为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如何尽快地适应这个大的变化、迅速完成这个转变?在工作实践中我经历了一些非常伤脑筋的事情,经过了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次蝉蜕!在当时的日记中,曾经留下了大体是这样的诗句:
学生忽变为师者,一百八十度转弯。
每问安能华丽蜕?唯需拼力过重关!
在临朐一中工作9年,尽快度过了“重关”,又度过了“文革”的前五年。在形势动荡不安、高维志校长无权过问的情况下,我与其他三人一起被调到了五井中学(四中),名之为充实、增强刚设立高中学校的力量。在这所学校里待了五年,而后五井公社一分为二,当时每公社都要设立高中,于是我又到了分出公社的嵩山中学。这样,在临朐县三易其地,地势层层攀升,路程步步向远,面对这一现实,当时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不过,笑对未来、迎难而上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人生风格。二话没说,收拾简单行装,便蹬上自行车,奋力攀援向新地!在行进的路上,《嵩山赴任》一诗的草稿便酝酿而成了。
简装车辗风沙路,步步攀援奋力行。
芳草丽花无恋意,多情连岭笑相迎。
我生长在平原,但是特别偏爱登山,所以在嵩山写下了不少诗歌是与山联系在一起的。“无一诗中不说山”,欧阳修在青州时留下的诗句,一直在营养着我的心田。
回顾在临朐县从事教育工作18个春秋,诗歌有情我有意,诗歌陪伴着我面对顺情或逆境,走到了人生的“不惑”年华。到1980年5月,我离开嵩山时,也是一阕《踏莎行》词相伴着我踏上了回归故乡——青州的路程。
手挽清风,心牵嫩圃,情思萦绕无重数。连峰稽首
正留余,飞车已向青州路。
骈邑三迁,流光一顾,杏坛十八春秋度。满头已有
雪霜飞,再培桃李留春驻。
回到青州,在教育岗位上待了六年,因为学校体制的变化,所以频繁调换了三个地方。学校频变,但是我报效家乡的感情没有变,当时面对着重重困难,而我始终热血沸腾,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热切地期待着青州教育事业春天的早日到来!
面对当时学校工作的现实,我常常感慨万千,眼前的人文景观、花草树木,每每与心灵碰撞,相通相融,往往处于不赋诗心境就难以平静的状态。此时,只有借咏诗词,方能求得胸怀的畅达、心灵的慰藉。刚回故乡那年的初冬时节,感遇学校教学状况纷杂而不正常的现象,有感于身边之草,思考着脚下之路,尽管面对着眼前的困境,但心里总是充满着新的希望,于是便咏成了《感草》一诗:
夏日未曾繁,经霜自悄然。
隆冬根蓄力,生长待春天。
出于感恩家乡的浓厚情怀,出于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面对教育战线上令人尴尬的局面,有时感情激荡于胸怀间,便奋然挥洒于诗词中。《夜作》一诗就是在这样的情怀中酝酿而吟成的:
灯光重启照台明,滚滚思潮浑是情。
忽有风雷惊夜色,如闻鼙鼓助征程。
到了1986年,我正在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的时候,正在益都(青州)四中“春柳”(校报)这方苗圃里倾情培育新苗的时候,四中小记者队伍正在日渐成长的时候,这年初秋,中共青州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又把我调到了益都县史志办公室(旧称尚未改)担任主编。杏坛正恋心,志苑又招引,这时又是一首五言绝句陪伴着我鼓勇进城,信心百倍地担当起了《青州市志》主编的重任。
调 动
杏坛情未已,又作志耕人。
莫笑黄牛拙,犁开处处春。
在史志战线上,也是诗词陪伴着我,自勉激励,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家的协同努力下,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青州市志》的编写和总纂,志书顺利出版发行。由此打开了新的局面,青州的史志工作从原来潍坊市的倒数第一,迅速转变成为最早正式出版志书的先进单位。实言而不夸张地说,用两年多一点儿的时间走完了五年的路程,艰难辛苦无需多言!因为时间短促、节奏太快,《市志》难免留下了某些缺憾,常常使我难以释怀、时有不安。但是我们努力了,问心无愧,心里也就稍微坦然一些了!期间有些诗词就描述了当时奋力拼搏的情景。
1986年秋,我刚到办公室,没有宿舍,住在市政府招待所,上学的孩子吃住在办公室。有时我一面用电炉子做着饭,一边翻阅着书籍资料,有一次忙乱之中错把墨汁倒进了菜锅里,真是哭笑不得!后来自我戏谑,写了《墨谑》一诗:
乌知晷昃兴方浓,锅碗瓢盆伴读声。
墨汁错将充佐料,呼儿同饭品衷情。
1988年10月,《青州市志》正是全面总纂定稿的时候,工作夜以继日,高速运转,极度紧张。后来追忆当时情境,又写了一首七绝《夜间有作》诗:
案头层叠群峰立,常伴灯华每望巅。
继日攀登时振奋,光阴无价最堪怜。
1989年初,《青州市志》到了校对、出版的关键时刻,在南开大学谊园校对志稿,常常子夜而息,黎明即起,不遗余力,昼夜兼程。灵感这东西有时也真怪,忙碌的时候它却偏偏袭来。有一次,校对清样直到深夜,抬头一看,灯光映照,寒风吹动,枝影摇窗,这时灵感跃动,吟出“窗上寒风弄画枝”的诗句。后来便以此句为基础,写成了一首题为《心迹》的七律诗:
夜深深虑青州乘,窗上寒风弄画枝。
新皱额添儿岁远,层霜鬓结老年思,
求真三度消寒暑,酌句几回忘早迟。
憔悴为伊终不悔,时无虚度便神怡。
我们历尽了艰辛,《青州市志》出版以后,我又与同仁们及时转变工作重心,总结修志经验,撰写论文,在《山东史志丛刊》上开辟专栏,刊发《青州市志》编修经验的文章。在刊物上开辟这样的总结文章专栏,在山东省史志工作中还是第一家,得到方志界的认可和赞扬。继而,我们进一步研究方志理论,联系全国各地方志专家阅读《青州市志》,撰写评论文章,最后结集出版《〈青州市志〉评介集》一书。这样,我们的史志编写和理论研究工作,实事求是地说,就走在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方志工作的前列。
我正铆足劲头,开拓修志工作和方志理论研究新局面的时候,1993年的体制改革,采取“一刀切”的政策,这年11月,青州市史志办公室被撤销,人员解散了,分别调到多个单位,53岁的我便退居二线,成了调研员。在人生道路上,又经历了一道坑坎!然而,一个人事业的前进与后退,并不是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在工作的职位上,而是取决于这个人的精神与底蕴。有时,退居二线,时间宽裕了,精力集中了,正是一个人前进到行业第一线前列的有利时机。其关键在于:这个人有没有既定的奋斗目标,有没有勇于进取与奋发拼搏的精神!
这年冬天,雪后锻炼,我写下了《雪炼》一诗,以借景抒情,表露心境。诗是这样写的:
呼声惊落银龙屑,振脚旋开满地花。
欣共北风联袂舞,翩飞思绪向天涯。
二线退休诗作朋
我退居二线以后,时间更加充分,学习研究的领域更加广阔了 。多年来,除了探讨方志编写及其理论研究之外,还对地方文化与诗词理论进一步予以探究。这样,就打破了一般退二线或退休人员的生活常律,走出了自己的奋进之路。我退居二线的时候,友人曾经劝我说:退二线后到外地参加会议的机会就少了,歇歇吧。当时,我虽然没有反驳,但心里却窝着一团烈火!心里说,是这样吗?我要奋斗出个样子来,走与别人不同的路!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居二线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是会议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一直到退休以后,青州市内外的多种文化活动仍然连续不断,如指导修志工作、参与评审志稿会议、撰写评志论文以及多项领域的文章写作等等,仍然不断。在这些文化活动期间,除了“正业”之外,“副业”就是随之而行的诗词创作,用以表述我当时的心境和情绪。例如在退休及其以后,感触良多,写下了多首《退休感书》的七律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岁月匆匆花甲至,纷纷往事眼前呈。
髫年每忆艰难日,银发常思奋斗程。
河岳永留千里足,诗书时读万般情。
退之即退心平静,休亦未休耕不停。
对于退居二线和退休以后省内外的一些文事活动,以及诗歌相伴的某些情景,下面分别予以简要记述。
其一,应邀到本省或外省多地参加志稿评审会议
县(市、区)写出志稿以后,都是召开评审会议,我被省内外多地邀请参加。其间,主要是研究志稿如何进一步修改的问题,同时也兼得观览当地相关风物的机会,所以每次外出参加会议,便多有因事因人而感发的兴致之作。例如,几次到青岛市有关县(市、区)参加志稿评审会,在会议空闲间就吟成了多首诗词。2006年8月,《即墨市志》志稿评审会在海滨某宾馆召开。会议休息期间,会者登上亭阁以观大海,我便有了题为《志稿评审会小憩》的即兴之作:
会余茶饮登亭阁,谈笑情融翠岛湾。
指顾鹰翔山海处,飞心已上碧霄间。
2003年2月27日至28日,《中国方志通鉴》方志理论研讨及撰写工作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修志同仁们在整个会议期间,研讨编写问题,观览当地风光,紧张而愉快。期间我又乘兴吟咏了不少诗词,其中一首七律是这样写的:
志业缘牵朋路远,赣辽鲁晋聚冰城。
文融道友深深谊,意铸新书切切情。
学问宜当三切磋,篇章更要几争鸣。
且迎宏著编成日,重聚干杯畅笑声。
2004年6月,应邀到黑龙江省评审《阿城市志》,会余吟有七绝15首;会后绕道长白山,又咏律诗5首。
其二,应邀多次参加范仲淹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
几年来,我作为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曾先后到北京、洛阳、苏州、庆阳、邓州、商丘、邹平等地参加范仲淹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或宣读个人论文,或听取与会者发言,之外,还参观范仲淹从事活动处的遗址或者相关遗物。每次参加这样的会议,都是一路行吟,留下不少诗词作品。譬如2009年8月,应邀到甘肃省庆州参加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感触良多,情绪高昂,曾依范仲淹《渔家傲》边塞词韵填写过一阕词。词是这样写:
又是秋来风景异,依然水绕山环势。韩范曾
经征战地,时更易,景光非是前朝比!
散尽烽烟天似洗,新城绿树花妍丽。座座高
楼平地起。油田际,歌声连塞祥和里。
其三,几次应邀参加全国诗词理论研讨会或诗词颁奖大会
五六十年来,特别是退居二线以后,进一步注重诗词创作并进行理论探索,小有创获,所以能够几次被邀参加全国诗词理论研讨会议或诗词颁奖大会。例如2006年9月,全国第二十届中华诗词理论研讨会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我应邀参加。会上以《谈谈灵感》为题发言,会间登览太行山,留有多首诗词作品,其中一首七律《登太行山王莽岭》这样写道:
揽胜御风层岭上,傲然挥手入苍穹。
身融纠葛千峰舞,心奋奔驰万马雄。
卫国战歌犹在耳,驱倭豪气尚如虹。
而今神社仍朝拜,十亿神州怒向东。
还有几次应邀参加诗词竞赛的颁奖大会。一路更是诗情奔放,神思飞扬,吟哦不断,都曾留下多首诗篇。如2002年清明节,赴陕西省黄陵县参加会议,一方面参加诗词竞赛获奖作品颁奖,一方面还参加“壬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次“桥山杯”黄帝陵诗词楹联全国大奖赛,我的七律《为台湾退役老兵作》获三等奖,还有一阕《六州歌头·梦到桥山》词获得优秀奖。对诗词创作得失以及这次会议情况有专文述论(刊发于《
今日青州》2020年11月20日和27日),此不多赘。
再如2006年10月,应邀参加在昌邑县召开的“乾隆杯”全国酒文化诗词大赛颁奖大会,一路上和会议间也吟咏多首诗词。这次大赛,我的《乾隆杯颂》获得三等奖,后被收入《衔杯漱玉》一书中。此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第1版)。
“乾隆杯”颂(其二)
今日御酒数都昌,一杯“乾隆”万里香。
昔蒙天子赐名字,溯源悠悠追雍康。
五十年中风雨路,江南塞北争流觞。
味蕴文山清泉洌,韵涵潍畔泥土芳。
五谷精华付科技,承前酿就新醴浆。
御窖经典珍藏品,天时地利北五粮。
赢得八方酣玉露,迎来四面吟华章。
举杯高咏和谐曲,诗酒交融韵流长。
其四,自费漫游著名景区欣赏神州大好河山
自费漫游的方式,有时几人同往,有时单身独行,各有情趣,各得其乐。如2001年4月,我们一行七人结伴而游,登华山,逛西安,情之所至,一路写下20余首诗篇,其中一首七绝《登华山归作》,后来刊登于2016年第2期《中华诗词》上。
亲历华山艰险处,归来回望尚心惊。
转思人世崎岖路,栈道云梯犹觉平。
2002年春天,到革命圣地延安观览学习,就是单身独行。赏延河,瞻枣园,登宝塔山,看杨家岭……吟诗填词十多首(阕),其中七律《宝塔山抒怀》吟道:
登临长啸复高歌,宝塔山巅慷慨多。
烽火台边惊岁月,摘星楼上望关河。
延河岭绕碧流失,宝塔云浮清影峨。
已有雷声鸣四野,东风送雨至滂沱。
再如2003年初秋,为了瞻仰革命摇篮井冈山,寻访欧阳修泷冈阡表碑,也是单身南行。一路欢欣,吟哦不断,留有诗词近30首(阕)。其中长调《八声甘州·井冈山》,后来刊登于2011年第9期《老年教育·长者家园》。词是这样填写的:
念巍峨磅礴井冈山,今得睹容颜。看葱茏叠荡,九霄
染碧,八百连绵。登上黄洋界口,豪气薄云天。那炮依然
在,傲说当年。
战士龙腾虎跃,卷狂飙巨浪,一往无前。两师相会日,雷动震山川。奋神威,屡胜围剿,举红旗,星火势燎原。
开基业,有摇篮在,红色江山。
多年来,诗词有情陪伴我,我以诗词咏情怀。文事多多,诗情殷殷,其乐融融。
养生祛病之良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以诗词为伴侣,诗词以我为朋友,抒怀养志,感觉良好。而且在人生的行程中,逐步体验感悟,渐而形成了以文(诗词是重要的)养生的理念。长时间以来,我的文化生活重点是撰写理论文章,包括教育、方志、地方人文等多方面,而吟诗填词,则是我撰写论文和外出活动时的一种调节剂、副产品。我们知道,论文写作总体是用逻辑思维,诗文创作主要是用形象思维,当然两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所以,我有时便自觉地把两种思维方式交替使用,以此来调节脑力劳动的单一性和强度,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在撰写论文感觉劳累时,就走出书房,漫步于花园、田野,变逻辑思维为形象思维,寻找灵感,吟咏诗词,身心得到宽松,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益。
实际上,我的一些诗词就是在这样的情境里写成的。有一年季春的一天,外面下着毛毛细雨,我在室内写作论文劳累了,便走到室外,伸展一下腰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漫步于田间小径,放目于无限空间,漫吟着杜甫的《春夜喜雨》。此时顿有灵感飞来,便欣欣然吟成了一首五言绝句《春颂》:
广野滔滔绿,和风阵阵来。
惊雷催梦醒,好雨润花开。
这首五绝借景抒情,是歌颂改革开放的。
有时,室内写作困顿了,便漫步于花园“寻花问柳”,陶冶性情,每次外出,也是时有灵感袭来,继而吟咏成诗词。长此以往,便积累了不少诗篇。如下面一首七绝《春步芳园》这样写道:
鸟语花香处处新,紫红蓝绿醉如醇。
流连品赏芳园里,喜在心田种满春。
从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应时变换思维方式的办法,可使脑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整与小憩,同时创作了诗词,愉悦了情怀,振奋了精神,因此,有益于养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人在一生中难免有时长病生灾,这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如何对待疾病、调治疾病和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应当是要有正确的理念、良好的情志。回想2009年11月18日,应邀赴河南省邓州市参加全国第四届范仲淹文化研究会议。但是万万没有料到,竟于19日中午吃饭时突患脑栓塞疾病!经过抢救医治,20日病情稍稳,根据我的意见,邓州市政协派专车把我送回
青州,在益都中心医院住院19天,而后便回家调养康复。一年期间,其他文事活动基本完全中止,我只与诗词为伴,基本是每日听音乐和诗词播放,再就是自己吟诗填词。后来整理病中一年的吟咏竟有近300首,是历年来吟诗填词最多的一年。
诗词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还有诘问讨伐病魔的篇什,先后写了《诘二竖》绝句六首,其中一首《再诘二竖》这样写道:
正思次第收秋事,何意邪魔扰我行。
讨檄高悬驱鬼祟,目明阔步迈新程。
二竖者,病魔的代称,语出《左传·成公十年》。
还有的诗是自我调笑安慰、同时又戏弄病魔的,有一首五绝《戏书》是这样写的:
从来矻矻中,泥雪踏飞鸿。
今得休闲矣,竖儿何有功?!
也有的诗是面对病情而静心颐养的,盼望着病愈身好,迎接春天
的到来。有一首五律《颐养》这样写:
恶魔侵我体,视物目蒙尘。
闭眼堪凭耳,安心以养神。
风骚听蕴藉,乐曲赏清新。
残腊冬将去,欢欣对早春。
总之,在调养病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正确地对待疾病,充满着信心,相信能够战胜病魔。同时,期间很需要的一方面是有一种爱好,使自己常常处于欢悦之中。我常常说,也是上苍眷顾,又有诗词相伴而护佑,庆幸没有留下后遗症,能够使我继续进行一生为之努力的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就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待身体要像对待世上的任何事物一样,不能自恃其优,自恃其强,一定要小心谨慎,时存敬畏,百般呵护!
情爱深深孕诗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认为:情是诗之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爱充满着我的整个人生,因此,融合着浓浓的情爱便成为我诗歌的主要基调。著名诗人孙瑞先生评论我的《
青州百咏》,题目就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爱国有诗,爱家有诗,爱乡有诗,爱友有诗,爱之所及皆有诗。多年来,我以诗词为友,诗词与我结伴,国情她为我歌咏,亲情她为我抒怀,友谊她为我描述,留下了一宗诗词稿件,留下了我对人世间的深深情爱!
祖国每有大事要事,我必定有诗或词,这样题材的作品在我的全部诗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譬如香港回归时,我写一首古风而颂之,另又赋七律以咏:
利舰英夷海外来,清廷昏弱国门摧。
中华喋血豺狼笑,香港更旗志士哀。
力挽狂澜凭砥柱,巧收宝地靠雄才。
迎来完璧团圆日,四海炎黄尽举杯。
人世间,父母对子女之恩爱是最基本的、最深沉的爱,所以父母在世时和去世后我都写过数篇散文和多首诗词,以抒发自己的感恩情怀和沉痛心情。母亲卧病期间,她是那样的慈祥,心里感觉是那样的知足,话语是那样的自愧,我常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宽慰着母亲,直到哄得她老人家微笑了,才放下心来。当时便写下了《吾母》这样一首动情的诗篇:
疾病缠身至爱慈,卧床白发一丝丝。
腰弯背负千斤担,面刻纹容万缕思。
心足常夸沾老福,怀怜每忆愧儿饥。
笑谈为解家人虑,时问曾孙归日期。
父亲一生坎坷跌宕,遭受了人世间的很多困苦和灾难,1990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67岁,逝世时间比母亲早12年。祖母、母亲痛不欲生,子女悲痛异常。我为父亲守灵和出殡安葬以后,就写下多首哀诗,填写过多阕痛词。其中《水龙吟·悼父》词是这样的:
岁寒庚午云重,雪来铺路扬幡送。德高我父,何匆
谢世?稀年未踵!祖泪流干,母喑无语,女哀儿恸!正
冷风呜咽,气凝地冻,同悽切,全庄痛。
奋斗平生堪颂,理田园,少华肩重。适烽陷阵,驱
车淮海,青春志勇。稼穑精勤,一村前领,掣旗挥众。
是心碑耸立,年年月月把先人供。
还有子女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等等,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都从不同角度写诗填词,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挚爱。
长子建东在农村,多年种植高温菜棚,卓有成效,我写《冬日菜棚》予以赞扬;2010年女儿建燕只身到北京,供职“平安公司”,我写《赠女儿》一诗,予以鼓励;长孙超鹏大学毕业后,在济南勇闯市场,2010年3月飞往广州运作,我写《闻孙飞羊城作》,予以点赞;2019年孙女考上大学,我写《为淑宁泉城读书作》,为孙女鼓劲儿……每个家人,我都从不同侧面予以赞扬与激励,鼓舞他(她)们努力前行,奋斗成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要有朋友,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志者之间、同好之间等等,我都有挚友。著名诗人孙瑞就是我多年的文友、老朋友;东圣水医院陈洪彪院长与我有多年交往,20世纪90年代医院开办之初,我就填词予以祝贺和赞扬;还有一些农民朋友,如黄楼街道龙塘村高传广、云门山街道沈家庄时振瑞、东夏镇夏家村李庆瑞等等,多是因修志或翰墨文化事而为友。另外,在青州还有一些忘年之交。朋友之间交往多多,我都有诗词相赠。
龙塘村高传广老友聘我为《龙塘村志》顾问,并邀我为序。他为人谦虚谨慎,好问勤学,修成了一部佳志。交往多年,我为他写过十多首诗词,有一首五律刊发于2020年第1期《中华诗词》上:
农家时不违,原野正秋肥。
谷粲田间立,枣红墙外垂。
金菊迎院径,夕照掩房扉。
收获归来晚,月光浮酒杯。
2016年初夏,我到他家拜访,家园田野一派生机,情不自禁,填写《浣溪沙·访友》两阕。
碧草翠林流彩霞,龙塘之畔友人家,枣枝馥郁满头花。
院里鸭鸡欢乐曲,迎门挽手绿屏纱,农文漫侃品香茶。
道是东风催物华,包田有姓各归家,葱茏四野望无涯。
园里龙孙连日长,杏黄累累压枝斜,菜蔬五谷忘忧花。
有的友人之间还多有诗词唱和,别有趣味。像是潍坊陈显荣,青州李华峰、刘继孔等,我们之间都有酬唱之作。例如,2012年8月,陈显荣诗友微信发来一阕《鹧鸪天·戏赠景孔兄》词:
当下诗文点错难,口云指正乃虚谦。也曾冒昧回拙
见,艺海抛砖去不还。
长自怨,汪直言,说三道四惹人嫌。云门老友当别
论,说重说轻都海涵。
词中说,当下诗词队伍里虚心接受批评者寡,喜欢奉承者众。而赞我则是“说重说轻都海涵”。实际上,诗词知识无边无际,创作求佳没有止境,我们就应该效法古人,虚心听取意见,反复推敲,方能有所长进。对此,我不敢懈怠,便“依韵奉和显荣兄”:
眼下时风与日偏,浸淫文事自昏然。有钱能买鬼推
磨,世笑学功傻冒憨!
潍水畔,北阳边,往来微信点击间。推敲一字为师
道,学海无涯敢不谦!
值得回忆的同学也很多,像是初中同窗寿光人王振山,我们的友谊保持得很长久。多年来,我与振山有时互相拜望,有时书信来往,友谊久存,因而留下了散文和十多首诗词。2003年8月13日,我接到他的长信,反复读过多遍,情思缠绵,感慨万千,填写《风入松·读友函》词一阕,以记此事:
新梧几棵碧阴连,农舍两三间。疏篱恍若平畴浪,
抬眸处、绿涌南天。瓜果芳花庭院,鸡鸣斑影房前。
黄昏微饮最堪怜,就摘菜蔬鲜。一挥往事烟云去,
三忘却、五有恬然。华发童心情绪,指猜星斗阑干。
他命运多舛,久住农村,心事往往难平,我填此词主要是为了安慰他,要他随遇而安,面对现实,放宽心怀,有益健康。但人事难料,三年以后他竟然与世长辞了!我非常悲痛,前往吊唁,哭读《振山灵前祭》。
此后,我与他的妻儿和叔伯弟弟振庆、振英等仍然一直保持着联系。2016年夏和2017年春,他们一起两次来青州探望我(振庆弟还偕同夫人),我都写诗叙述我们之间深厚而长久的情谊。其中一首这样写:
谊结同窗逾甲子,两家宴饮一家亲。
情深不敢尽情吐,座上因无首座人。
还有,人生的机遇很多,而年少时候能遇上德才兼备的老师,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所以我对青少年时期的老师总是念念不忘,2016年春节,我专程探望了上小学时87岁高龄的刘春亭老师,并且写诗赠恩师:
少年有幸遇恩师,常忆深情奖掖时。
欣喜高龄临米寿,身康心乐向期颐。
2020年10月22日,是鲁东大学(其前身是我就读的烟台师专)九十年校庆,我了解当时的任课教师,知道唯有赵曙光老师还健在,已经92岁了。我便把两本儿著作和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制品赠给了他,以表示感恩之情。
多年来我与学生、教师、方志友、诗文友等等,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20年重阳节,临朐一中的学生毕业已经近60年了,他们多是70岁开外的人了,还特意邀请我登石门坊,聚会餐饮。我深受感动,即席填词诵读,以抒发师生情谊。
画堂春·师生情
庚子重阳,秋高气爽。临朐一中学生孟凡民、孟祥生
相邀,欢度佳节。同游共餐者朱兴武、马光山、葛光玉、
谭树诚、刘佃俊、张成杰和马建萍与王德礼、谭清兰与
衣明月夫妇等。
初临学府有缘逢,那时岁月青葱。韶华正是志
豪雄,心向高峰。
耄耋稀龄又见,回眸往事重重。而今应是石
门枫,晚照秋红。
我度过24年的教育生涯,与学生和教师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益都八中(阳河中学)黄守文,在校时他是教学骨干,分离后常有书信来往,至今微信不断,推心置腹。在益都四中(口埠中学)时,与陈道兴老师共同研究语文教学,创办《春柳》校报,培养小记者队伍等等,志同道合,友谊纯粹,直到老年,友谊仍存。益都四中学生崔炳信,在2020年教师节时还写文章回忆我指导他修改作文的情景。
参与修志工作及研究范仲淹以来,皆结识了不少的文友。这些文友的结识过程,一般都是先识诗文、而后再识人的,我的文友、志友分布神州多地。如黑龙江省的梁滨久,辽宁省鞍山市的邵长兴,山东邹平的曲延庆、平度市的杨新民、潍坊寒亭区的谭家正,山西省阳城县的刘伯伦,安徽省蚌埠市的李丛昕,河南省伊川县的范章等等。
《邹平县志》主编曲延庆是1990年的志友,是年12月他邀请我参加志稿评审会。会间,一日凌晨同登城南黄山(山上有烈士陵园),后来吟成《凌晨登黄山》一诗:
隐隐陵园路,沉沉肃穆门。
拾街浑是力,攀顶欲凌身。
碑耸山河壮,松青烈士魂。
指看灯海处,时忆战烟纷。
志书出版以后,我为《邹平县志》写了评论。1991年5月我又应邀到邹平参加“范仲淹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后来多次在一起参加志稿评审会和范仲淹研究会,成为极其要好的朋友。
我与青岛市《平度县志》主编、《平度市志》顾问杨新民结谊已经30多年,时有来往。杨长我两岁,他80岁生日时,我为他写诗,请青州著名书法家书写好,寄赠予他。两年后我生日前,他从南方购寄翡翠寿桃以赠;生日那天,由他女儿开车,偕夫人一起来为我祝寿,使我感动不已!
我与他共同评审青岛市即墨市志,东营市河口、东营区等多地的志稿,同登平度天柱峰,共攀青州云门山,携访即墨田横岛等等。友谊深深,情怀浓浓,我为他写过20余首诗词。于2009年至2010年间,我在养病期间,他多次问候,感而吟填多首诗词,《寄杨兄新民》七律诗写道:
知交齐鲁兄为首,故谊悠悠识道同。
初骘牛城今古事,又临河口往来风
云门巅侧寻居士,天柱山间拜郑公
且待来春携手日,欣观澎湃大潮雄。
现在,我与新民兄都已80岁开外了,但还常有微信来往,相互问候,传递诗文,打油逗趣,友谊日深。
《黑龙江史志》主编梁滨久是我难得的方志知己,我为其写诗20余首。在写此文之前,我们在微信中曾约定,写一篇记述两人友谊的文章。我已想好了题目:《方志为桥两地连——我与梁滨久的友谊》,也拟好了提纲。然而,文章还未写成,滨久先生竟突然与世长辞了!天丧我友,奈何奈何!于是,我不得不含泪写成了一篇怀思悼念的文章!
回忆以往,我与有些志友、文友的结交真是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像是河南省《辉县市志》出版以后,主编张海想请人评论志书,河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杨静奇向他推荐了我。于是张海便把志书寄来,并附信说明其意。我爽快答应了,并很快写好志评寄给了他。几年后,他又编辑出版了《苏门通览》,再请我评论,我也如期完成评文。时过多年以后,于2014年春天,他偕夫人一起远道来青州探望我,郑重地说:“不来拜见您,我过意不去!”表示深深的谢意。我留他们住了三日,又与家属陪他们同瞻三贤祠,共登云门山,浏览南阳河……同时写下了诗文,以作永远的纪念。还有,新疆《呼图壁县志》1992年出版以后,副主编刘树靖把志书寄来,请予评论,我写的论文刊发于《新疆地方志》杂志上。直到2006年昌邑“乾隆杯”酒文化诗赛颁奖大会上才认识,我们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再如山东安丘山区的原代课教师张振福,因同在山东《农村大众》教育版面上发表文章,于是结为莫逆之交。(他长子启瑞有专文记述,此处不予展开。)
多少年来,我友诗词,诗词佑我,相伴相拥,已逾60多个春秋。至2020年,我已步入八秩岁月,一路行来,与诗词相伴,友谊深深,润泽人生之路,陶冶精神世界,多有收益。而今,翘首望,诗境仍盈目;朝前走,诗心尚相陪。诗曰:
平平仄仄前行曲,耄耋之龄意境春。
顺应天然遵大道,诗心陪伴日迎晨。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