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梦到桥山》词的创作趣话
□张景孔
《六州歌头·梦到桥山》词,是作者应陕西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黄陵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桥山杯”黄帝陵诗词楹联全国大奖赛的参赛作品。评奖以后,评委会电话通知我,说是得了三等奖,可是在发奖的时候又变成了优秀奖。后来,我才明白了其中原因,因为我在电话里说明了七律《为台湾退役老兵作》是我家属的作品。因为这首署名我家属的七律得了三等奖,已写在了大会的报告中予以肯定与赞扬。所以人家以为,两个三等奖不能叫你们一家人拿去,于是就把词作改成了优秀奖。我想,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事。
事情过去20年了,什么奖项已不重要,但是回顾这阕词的写作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而谈谈词的创作及体会与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或许有一些的实在意义。
纵观古今,诗词或散文创作,作者对所描摹的景象或事物,有时并没有亲自去阅历过,但也能写出好文章,吟咏出好诗词。像是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他未曾到过岳阳楼,当时他在河南邓州知州任上,是看着滕子京派人送去的一张画图而构思、写成的这篇千古名记。回想2001年我参加“桥山杯”诗词楹联大赛时,也未曾到过桥山,但是当时却产生了参加“桥山杯”诗词大赛的强烈愿望,而要写桥山却又没有到过那里,怎么办呢?这首先需要熟悉桥山和黄帝陵的具体情况。怎么熟悉呢?一时间跑到黄陵县去观览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广泛涉猎,就是多多读书和阅读相关的资料。
2001年第5期《中华诗词》上,除刊登着举行大奖赛的启事外,同时还附有关于黄帝陵名胜古迹(景观)的介绍,对此我首先予以反复阅览。另外就是,多次翻览《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再就是阅读《辞海》《辞源》上关于黄帝、黄帝陵、桥山等多个条目的解释文字。总之,凡是能够找到的一切与这方面有关的资料,都要浏览阅读。广泛、反复涉猎的目的,一是熟悉相关的内容,二是企图选择一个吟诗填词的角度,寻找进行诗词创作的一个切入点。
在进入创作之前,我一面阅读资料,一边酝酿:写桥山,写黄帝陵,必须既写景,又写人,既写古,又写今;必须背景广阔,纵横结合,统揽古今,方能写出诗词蕴含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我又想起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便找出来重读;还记起了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也重新观览。在不断地学习酝酿过程中,我头脑渐渐明朗、切入点也渐渐清晰起来。没有到过桥山,就用“梦到桥山”为题吧。李白吟梦游天姥诗,用古风,我写“梦到桥山”就用词吧。而且觉得需要选用一个长调,才有利于表现桥山、黄帝陵极其丰富的内容,所以,就选取了143个字的“六州歌头”这个词牌。这个词牌的基调声情激昂,使人慷慨,比较适合表现瞻仰巍巍桥山、祭奠黄帝陵盛典这一恢宏巨大的场面。初拟词的结构安排是,上半阕写景,下半阕写人,上下两阕要努力做到过渡自然,巧妙融汇。当时感到用这个词牌,能够较好地抒发自己热情洋溢、昂扬奔放的思想感情。
这个创作的角度定好以后,便心情激荡、迫不及待地进入到了填词创作的氛围之中。“悠悠瞻彼”,从《诗经》中借来,语重意深,接着紧扣词题进入梦境。继而描绘梦里所瞻桥山气象、黄帝陵庙、黄帝塑像等等,所写的这些内容都是从阅读资料中得来的。词的上半阕酣畅淋漓地写过桥山气象之后,笔锋一转,一句“忽闻仙乐”过渡到词的下半阕,即开始了写人。梦中所见:黄帝由天而降,群贤朝拜,万民欢腾;然后写炎黄子孙的代表人物,他们或敬仰,或鞠躬,或恭祭,或肃立,各具情态,各有心思。其中对每个动词的选取,都煞费心思,多有周折。最后,词的结尾予以升华,“大吕黄锺起,高奏月儿圆,同唱明天”!表现了期望金瓯完美、祖国统一的大主题。
《六州歌头·梦到桥山》词的创作实践说明,不管是吟诗还是填词,都要广泛浏览阅读资料、选准创作角度、确定好切入点,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予以创作,再进一步苦心经营,细致推敲,字斟句酌,这便是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写作角度不明,切入点没有选准,就没有苦心经营的必要。不然,即使花费了工夫,也难能写出质量上乘的作品来。
附:
六州歌头·梦到桥山
悠悠瞻彼,西北望岿然。思成梦,飞迢递,到桥山,霎时间。
抬目葱茏处,群峰碧,遒松翠,水萦绕,陵高耸,入云端。黄帝庙中,阵阵松涛绿,亭阁浮骈。净面诚心后,仰帝像神虔,血涌情澜,浪潮翻。
忽闻仙乐,景云际,龙驭里,降轩辕。临大殿,群贤集,万民欢。众声喧,齐颂人文祖,开基业,史绵延。尧舜敬,秦唐揖,立康乾。孙氏中山恭拜,毛文祭,蒋肃碑前。大吕黄锺起,高奏月儿圆,同唱明天!
(词依张孝祥《建康留守席上作》谱。刊登于陕西《书海》杂志2003年2期;收录于《世纪龙吟》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