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水浒传》描写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传奇故事,其中,二十几位来自
青州。有些故事就发生在
青州这块土地上。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内重外轻”的政策,对官更给予优厚的待遇,养着大量军队拱卫京师,造成了严重的冗兵冗官和积贫积弱的局面。朝廷对外屈膝妥协,动不动就大量赔款。为解决财政困难,支付浩繁的费用,朝廷对内残酷盘剥百姓,使得民不聊生。再加上皇上昏庸,官吏贪婪腐败,压榨欺侮百姓,农民走投无路,被逼无奈,纷纷起义。比较著名的就有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杨么起义、方腊起义等等。
宣和元年(1119),在山东梁山泊一带,宋江与吴用、卢俊义、杨志等36人发动起义。他们以梁山泊为根据地,出没于青州、济州、濮州、郓州各地,被北宋王朝称为“京东贼”“山东盗”。
宋江,郓城人,性情豪放,乐于助人。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说:“宋之为人,勇悍狂侠。”他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在当地百姓中很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举起起义大旗后,许多渔民、农民纷纷上山参加起义。在青州境内落草的一些江湖好汉,也纷纷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如鲁智深、武松。一些驻守青州的骁勇战将也义归水泊梁山,如呼延灼、秦明、花荣等。他们一起拿起武器,与前来镇压的官兵展开英勇的斗争。他们每攻打下一个州县,便开仓放粮,救济穷人,深受群众拥护,力量很快壮大起来。
宋江起义的消息传到京城,北宋朝廷起初并没有十分重视。宋徽宗只是下了一纸诏书,说京东路发生叛乱,命令东西路提刑督兵捕杀。宋朝廷以为轻而易举便可以将起义军消灭,可形势的发展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由于宋军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而宋江则才干过人,其属下的36人,个个都是强悍勇猛之士,把追剿的官军打得落花流水。
从有限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起义军在宋江等人带领之下,迅速发展。他们离开梁山泊,向东转移,矛头直指青州地区。一路上,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狠狠打击了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朝廷大为震惊,下诏令名臣曾孝蕴为青州知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率众剿贼。曾孝蕴上任后,在青州设置重兵,对付起义军。宋江等人攻打青州不成,便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冲出重围,向南转移,占领隶属青州的淮阳郡,威震京师汴梁。宋徽宗急忙调兵遣将,部署围剿。宋江只好放弃淮阳,回兵北上。结果,在沂州遭敌伏击受挫,只好转入蒙山坚持斗争。不久,又向东发展,在密州沿海夺得大船十几艘,乘船到达海州。
海州知州张叔夜,是个老奸巨滑的官吏。他派奸细摸清了宋江义军的活动规律,招募数千敢死队员,设下埋伏,出动轻装官兵,前往海边诱战。起义军麻痹大意,上岸追击官军,陷入张叔夜的埋伏圈。加之船只被伏兵烧毁,起义军斗志涣散,在张叔夜的威逼利诱下,宋江起义军曾江等人投降了宋王朝。张叔夜因招降宋江有功,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青州知州、京东东路安抚使。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故事,肯定是作者进行了充分的想象、虚构、加工而成的,但宋江曾转战青州是确有其事的。书中描写的发生在青州的故事,笔墨比较集中的有两处。一处是从三十二回至三十五回。说的是宋江怒杀阎婆惜后,为逃避官司,前往青州投靠清风寨知寨花荣。行至清风山时,被在山上落草为寇的小喽罗捉上山去,绑在将军柱上。就在将要被剜出心肝做醒酒汤的紧要关头,宋江叹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这句话不但救了自己的性命,还被清风山强人头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奉为兄长,留在山上饮酒数日。
其间,宋江说服矮脚虎王英,救了被掳上山的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并让人把她送下山去。不想宋江投奔清风寨花荣后,知寨夫人恩将仇报,反诬宋江,说:“兀那个黑矮汉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我上山的贼头。”宋江被打得皮开肉绽。刘高又把他用铁索锁了,装入囚车,准备押往青州府去。
花荣听说后,急忙修书一封,替宋江求情。刘高非但不放宋江,反指责他“与强贼通同”。花荣只好带着军士救出宋江。刘高趁宋江夜间投奔清风山的机会,再次捉了宋江,并给青州知府慕容颜达送信,要他派兵押解宋江去青州府处置。
青州府督监黄信又与刘高合谋,用计赚得花荣,监押着宋江、花荣两辆囚车,取路奔青州而来。清风山好汉燕顺、王英、郑天寿劫了囚车,再次救了宋江花荣。上山后,他们设计擒获了前来征讨的青州指挥司兵马统治霹雳火秦明,并派人冒充秦明杀人放火,攻打青州城。慕容知府一个不留的杀了秦明的妻儿老小,秦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逼无奈,也加入了宋江一伙。秦明又一人一骑,叫开清风寨栅门,劝说黄信也入了伙。宋江、花荣、燕顺、王英、秦明等人一起攻入刘高所在的清风南寨,把刘高的一家老小尽都杀了,把所有家私、金银、财物、宝货之资,都装了车子,再把马匹牛羊,尽数牵了。花荣自到家中,将应有的财物等项,装载上车,搬取妻小、妹子,一起投奔梁山泊而去。一路上,他们又吸收了江湖好汉小温侯昌方、赛仁贵郭盛入了伙。这次,共有九位好汉加盟梁山,使梁山头领增加到21位。这不仅大大增强了梁山的势力,更重要的是,青州帮都是宋江的亲信,为以后宋江架空晁盖打下了组织基础。
书中说:“这清风山离青州不远,只隔着百来里。”又说:“清风镇却在青南上”,“这座山生得古怪,树木稠密,八面嵯峨,四周险峻,古怪乔松盘鹤盖,杈枒老树挂藤萝。瀑布飞流,寒气逼人毛发冷;绿阴散下,清光射目梦惊魂。润水时听,樵人斧响;峰峦特起,山鸟声哀。麋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狐狸结队,寻野食前后呼号。若非佛修行处,定是强人打劫场。”总之,此处山势陡蛸,植被茂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风景优美,是现代旅游的理想去处。现在,有人准备开发清风寨景点,恢复一些水浒景观。建成后,肯定游人如织。
当然,清风山的准确位置还不好确定。看来,当在临朐境内,也有人认为就在青州王坟镇境内,对此我们不必太认真。小说家笔下,海阔天空,信手拈来,描绘故事情节,歌颂农民起义,对时间、地点不太较真。《水浒传》中,弄错方位的情况比比皆是,如宋江劝大家入伙梁山时竟说:自这(青州)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泊。说梁山在青州南面,真有点南辕北辙了。不过,这种时空上的变幻,倒也增加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水浒传》中第二处写青州,是第五十七回到五十八回。主要内容是三山聚义打青州。说的是晁盖、宋江率梁山好汉攻破高唐州,将高俅的哥哥高廉“一家老小良贱三四十口,处斩于市”,“再把府库财帛,仓廒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车上”,回梁山泊。高俅得知后,奏明朝廷,派汝宁郡都统治呼延灼为统帅,百胜将军韩滔为正先锋,天目将军彭玘为副先锋,拣选精锐马军三千,步军五千,约会起程,收剿梁山泊。交战初期,天目将军彭玘被一丈青扈三娘用红锦套索捉去,并归顺了梁山。随后,呼延灼凭借连环马大胜晁盖、宋江。为了对付“四面是水,无路可进”的梁山泊,呼延灼又奏请高俅,调来了善造大炮的轰天雷凌振。晁盖、宋江派李俊、张顺、三阮兄弟等人智取凌振,劝他入了伙。接着,又赚取善使钩镰枪,能破连环马的徐宁,训练了一批钩镰枪手。呼延灼不知内情,又领率连环马队与宋江交战。结果部队被凌振的子母炮轰得大乱,又被徐宁破了连环马。韩滔被活捉,呼延灼侥幸逃走。他折了许多官兵人马,不敢回京,只好骑着御赐踢雪乌骓马投奔有一面之交的青州慕容知府。路上,又被在青州桃花山落草的强人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盗走了御赐乌骓马。呼延灼径到青州府堂阶上,参拜了慕容知府,只得把上项诉说了一遍。慕容知府建议他,“先扫清桃花山,夺回那匹御赐的马,却连那二龙山、白虎山两处强人一发剿捕了时,下官自当一力保奏,再教将军引兵复仇”。
慕容知府借给呼延灼马步军两千,又与了他一匹青鬃马。呼延灼带领兵马,径往桃花山夺马。周通与呼延灼交战,不能得胜,只好向二龙山落草的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行者武松求救。于是,桃花山、二龙山的头领们带领各自的喽罗们与呼延灼展开厮杀。大战几十回合,难分胜负。正当呼延灼纳闷时,慕容知府派人来唤,“白虎山强人孔明、孔亮引人马来青州借粮,怕府库有失,特令来请将军回城守备”。呼延灼听了,带领人马,连夜回青州去了。刚到城下,就见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率一彪人马来到城边准备攻城,救他叔叔孔宾。呼延灼便迎住厮杀,与孔明交战20余合,便把孔明活捉了去。接着,引军掩杀,活捉孔明士卒百余人。孔亮大败,慌忙逃奔。正行之间,猛可里撞见了引军准备回二龙山的武松、鲁智深、杨志等人。孔亮把救叔叔陷兄之事,告诉了一遍。武松便向鲁智深、杨志建议:“俺们可以义气为重,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杀了慕容知府,擒获呼延灼,夺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鲁智深响应道:“酒家也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报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儿们来,俺三处一同去打青州”。但杨志担心“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提出派人去梁山泊请宋江前来,并力攻城。于是,他们一边同桃花山李忠、周通于青州城下聚集人马,准备攻城,一边派人去请宋江。宋江亲自引领20个头领、三千人马,分五路来到青州城下。宋江见三山人马攻城三五次,各有输赢,便采用吴用的计策,引诱呼延灼追击,使他掉入陷坑,将他活捉。又用“招安报国论”说服呼延灼投降入伙。呼延灼听从吴用安排,假称“逃得性命回来”,赚开城门。宋江和三山人马,杀进青州城,杀了慕容知府,“救出孔明,并他叔叔一家老小”,“把府库金帛,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又得了二百余匹好马,在青州城里作个庆喜筵席,请三山人马同归大寨”。
这次三山聚义打青州,梁山泊又得了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李忠、周通、孔明、孔亮12位新头领。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其中二十一位来自青州的战斗中。可以说,青州对梁山泊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对宋江也至关重要。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他羽翼日益丰满,威望更加提高,也更加公开的推行起他那“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招安路线。
青州三山今何在?现在的青州境内,有二龙山、白虎山。白虎山位于邵庄镇刁庄北,逶迤13个山头。有的山头上还有石头围墙,看来,过去是强人结寨落草的地方。是否与梁山好汉有关,不得而知。二龙山,又称大、小龙山,位于城西南30里处,今属王府街道境内。整个山分5个山头,方圆20里,东西走向。站在高处眺望,山势所呈现的龙首、龙身、龙尾清晰可辨。山虽不高,悬崖峭壁,十分险要。而且荆棘丛生,乱石遍地。难行处,人们只有四肢并用,才能前行。山的半腰有一石洞,名曰“龙山洞”,又名“藏兵洞”。洞口两米见方,洞深40多米处,突然高阔三四米,再往里去,又骤然变窄,人只好卑躬屈膝行。约五六米,又见开阔,人可以站立。
从“龙山洞”往上,便是极顶。顶部兀立着石固数簇,很是险峻。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巨石上,有臼米的石窝。龙山洞上方,有一直径十厘米的石孔,为旗杆窝。北侧,有饮马槽,直径五米,深两米,想来当年战马数量不少。山前的大王堂村,就是因北宋时鲁智深、杨志在此占山为王而得名。《水浒传》十七回说,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说的就是这座山。山后有观音堂,当年鲁智深、杨志领兵在此时,山前练兵,山后念佛,文武并存,动静合一。据传,鲁智深当年就是从山后登上的二龙山。
此山离青州城较近,似乎不利于绿林好汉生存,但鲁智深、武松、杨志都是盖世英雄,官军闻风丧胆,他们专拣离城近的地方落脚,打家劫舍,威慑官府,也为可能。况且,北宋末年,人烟稀少,青州府辖6个县,偌大的地盘,仅有十几万人口,即使离城30里,也是荒凉之地了。
桃花山,青州境内今无此山。但青州自古盛产蜜桃,桃花遍布山岭,说不定那座山头,历史上曾叫过桃花山。这有待于《水浒传》爱好者进一步考证了。 (郇志侠)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