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兴荣,今年92岁,家住
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张裴村。1947年入伍,随第一野战军转战大西北。1950年秋随军团开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了一名通讯兵。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由武工队员到志愿军
1947年,我23岁,由于工作积极,被批准参加了县武工队。武工队100多人,每人配备长、短枪两支,在指导员刘学章的率领下开展工作。我被任命为班长,带领14个人,主要任务是协助红色政权铲霸除奸,维护地方治安,同时到敌占区探听情报,配合正规部队作战。不久,县武工队全体队员被编入第一野战军滕代远的部下,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奔赴西北战区。我带领的班被编入通讯连,负责撒电线、收电线、安装电话,为通讯联络服务。部队跋山涉水数个月,于1950年秋天到达天水地区,准备迂回南下,绕道印度解放西藏。此时,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第一野战军奉命抗美援朝,折转方向,由祖国的西北奔赴东北。于是,我随大部队去了朝鲜。
冒险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并不像电影上说的那样,雄赳赳气昂昂、轻轻松松地跨过鸭绿江,而是很艰难很危险的。1950年秋,我们从西安乘火车,经郑州、天津到达沈阳。在沈阳做短时间的集结休整,部队的编制没有变,只是配备了苏式武器,改换了军装,军装和朝鲜人民军的服装差不多,没有任何标志,看不出是志愿军。我们徒步赶到鸭绿江边,各军团分别选择不同的地方过江。当时的形势很不乐观,美、李集团的部队已经打到了鸭绿江,江南岸全是敌人的碉堡,由重兵把守,火力十分密集。鸭绿江的桥梁全部被炸毁了,老百姓都跑光了,既没有向导,又没有船只。秋雨连绵,江水浩淼,宽处几百米,深不可测,过江困难重重。首长要求限时过江,军令如山,不能拖延。我们团趁着夜晚天降大雨,派勇士泅过江去,将一根根又粗又长的粽子绳,一头拴在南岸的大树上,一头拴在北岸的大树上。战士们跳进江里,顺着绳子,像一串串的蚂蚁在水里泅渡。当时的情景很险恶,战士们浸在冰冷的江水里,手脚冻得像刀割,一不小心就会被汹涌的浪涛卷走。夜黑风大,浪涛翻滚,江水不时将人淹没,战士们既要保护好枪支武器,又要背好行囊,行囊里是配给每个人的给养,如果丢了就只有挨饿。时间紧迫,还要随时准备与敌人战斗。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我们被对岸的敌人发现了。敌人的机枪大炮疯狂地射击,子弹像密集的雨点从身边擦过,不少战友光荣牺牲。我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先头部队登上南岸,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我们后续部队才得以顺利地渡过了鸭绿江。我们过江后,集结在朝鲜的丘岭边,我清点我们通讯班的人数时,14个同志剩下了7个,其他的同志被江水冲走了。
艰苦的战地通讯兵
我们是第一批入朝的,当时战争的形势非常严峻,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行军困难。敌军的势力很强,敌机的轰炸十分频繁,处处是炽热化的战斗,我们时不时地遭到袭击。加上美李特务的暗中袭击,像国内一样用电话联络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由撒线、收线、安装电话的通讯兵,改成了传递信件的投递员。我们通讯连驻扎在新义州的山林中,一个通讯班住一顶帐篷,白天休息,夜晚行动。
朝鲜的冬天,大雪没膝深,冷到零下三十多度,战士们窝在帐篷里,头朝里脚朝外,围成一个圆圈睡觉。中间放一个火盆,头烤的挺热,脚冻得麻木不觉。过江之前,每人分了一包压缩饼干,首长说,鸭绿江的桥炸没了,运输困难,这包饼干你们要节约着吃,也许要坚持一个星期,也许要坚持一个月,才会供给新的给养。大家怕挨饿,每天只吃一两片饼干,肚子饿得咕咕叫,只好用草根雪团充饥。
通讯连把邮递任务分给通讯班,通讯班再把任务分给每个同志。三个人一组,每人一个公文包,一支长枪,一支短枪,一般是夜间或雨雪天出发,按照上级指定的地点和收信人,按时把信件送到。一天傍晚,我们经过一片洼地,敌人躲在芦苇丛里,突然向我们打黑枪,幸亏我们警惕性高,及时还击,将两个隐蔽的敌人击毙。因为任务紧急,有时白天也出发。这天,我们三个人正走着,突然敌人的飞机来了,我喊声“隐蔽”,急忙向不远的防空洞跑去。和我一个组的史万经,是俺
青州市韩家庄人,武工队时就和我在一块,是我多年的老战友。他年轻机灵能干,就因为跑得慢了一步,被敌机炸死了。当时,我和另一名同志刚钻进防空洞,就听到“轰轰”几声响,待敌机飞走后,史万经整个人都不见了。我们在乱石草丛中找到了他的碎骨,含着泪把他的尸骨带回了通讯连。后来,他的被安葬在丹东的革命烈士公墓中。这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想起来就伤心掉泪。
执行任务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预计一天的任务,有时三五天也回不来,因此,忍饿挨渴是经常的事情。好心的朝鲜老乡,看我们饿得难受,送煮熟的栗子给我们吃,我们的军纪很严,饿死也不能接受。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热一顿冷一顿的,三年下来,我得了严重的胃萎缩病,人瘦得皮包骨头。首长看我不能坚持战斗了,命令我回国,到沈阳第一陆军医院治病。后来,又转到石家庄华北陆军医院治疗。1953年我病情好转,准备重返前线,恰好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1954年4月,上级安排我复员,我回到了家乡。 (李兴荣口述 刘继孔整理)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