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青州古城老干部局北邻一座安静的小院里,年逾九旬的离休干部王兴永老人,缓缓从一个旧布包里取出两枚徽章:70年前我国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朝鲜政府颁发的“朝中友谊纪念章”。这些徽章承载着老人两度应召抗美援朝的情缘,记载着战火纷飞、峥嵘岁月的经历,是用青春甚至生命换来的。他最懂得这些徽章的意义和价值,慢慢拂拭着已显陈旧的“宝贝”,封尘多年的记忆“闸门”再一次被打开。
首度出征受阻 剿匪险丢性命
1949年1月,王兴永光荣参军。7月18日,二野前委下达了进军大西南的命令。王兴永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炮兵团,在南京机场完成扩编之后,在二野前委的统一指挥下,迅速进军大西南,解放云贵川康。12月中旬,第四炮兵团推进到贵阳,接到命令就地待命,准备解放成都。当时成都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相当顽固,后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威慑和政治攻势下,12月29日,成都和平解放。
第四炮兵团继续向四川进发。到达四川綦江县(现重庆綦江区)后,驻防原国民党反动派502兵工厂。
1950年7月,接总参命令:第四炮兵团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限期1个月内,完成车辆、105榴弹炮的修整、准备。
一时间,重庆各大工厂的技术力量都云集到502厂,昼夜加班,抢修车、炮。与此同时,团里进行战前动员,做参战前的最后准备,把刚种下不久的蒜苗拔了,才长到4指高的蔬菜也割掉吃了,后勤养的猪,大一点的杀了改善生活,小的送给周边群众。王兴永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向家里写信说在四川,报了平安,怕父母担心,即将赴朝参战一事只字未提。按照统一要求精简行囊,王兴永有30余发“电光火”子弹,是当时从南京机场国民党反动派溃败遗弃的物资中捡的,一直随身携带、未舍得用,也上交了部队。大家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本来,按照总参的命令,为了缩短时间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第四炮兵团要先乘轮船到达湖北汉口,再改乘火车到河北张家口统一集结后,随时奉命入朝。
一切准备就绪。
不巧的是,这时,长江上游干流的水小了,水位浅,能够承载车、炮的大型轮船,无法航行,计划实施受阻。于是,总参立即调整方案,改调长江以北炮团参战,第四炮兵团继续留在四川,转入剿匪征粮工作。
接到命令,团里决定,炮、车集中管理,以营为单位轻装上阵开展工作。他们二营又分成几个小分队,营部住綦江县三角镇,王兴永当时任班长,他所在的小分队,由一排长刘世荣带队住在距三角镇8公里的回龙乡。当时,这一带刚刚解放,基层政权尚未完全建立,土匪时常出没,一部分被打散的国民党反动派散兵也躲进深山,这些反动势力串通一气,残害百姓。开展剿匪征粮,一方面要征收地主老财的粮,保障我前方军队需要,另一方面就是要消灭这些残恶势力,维护社会秩序。
一天午饭后,驻地附近一个保的地主突然来报告,说他家去了几个土匪,手里有枪,他要争取立功受奖,偷偷前来报告的。排里立即召集王兴永等骨干进行了简单讨论,认为事发突然,要尽快处置。除留少数人看管粮食,其余17人迅速行动,顺山间小路直奔地主家。
这个地主的家坐落于距小分队驻地4公里路的一座山跟前,独门独户,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毛竹林中,若隐若现,环境幽深。
为以防不测,小分队分头行动。先由2名有侦查经验的同志进去打探虚实,另1组在竹林外蹲守,其余人员在稍远一些的土堆旁观察等候。2名先行同志悄悄摸进院子,里面一片寂静,空无一人。凭借经验,可能有埋伏。说时迟、那时快,两名战士迅速就近翻越篱笆,跳出院墙。果不其然,就在他们刚撤出院子后,里面、周边的枪声就响成一片。在往回撤的路上,敌人紧追不舍。离驻地不远了,排长刘世荣命令大家赶快越过前面的山沟,占领右边的老牛山山头,狙击敌人。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王兴永边狙击边观察。追上来的敌人密密麻麻,原来,这是一只被打散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军队,并非小股土匪,超出预先估计。敌人企图勾结当地地主消灭我们,趁机夺取存储在乡驻地的粮食。敌人主力很快占领了对面的山头。连他们的喊叫声甚至都听得很清楚了,那些穿着旗袍的军官太太也躲在后边叫骂助阵。敌人喊着“尝尝老子的轻钢炮”,在“轰”、“轰”的炮声和敌军冲锋号声中,组织残匪发起一轮又一轮进攻。
天色渐暗。王兴永他们的阵地仅有一挺轻机枪,其余为步、短枪,弹药消耗很大。敌人逐渐包抄了上来,眼看寡不敌众。
怎么办?大家急得身上的汗不知不觉湿透了衣服。有人提出,这样硬干我们不占优势,得想个法子。一句话提醒了杨排长,经过简单商议,他让年龄稍大些的炊事员老刘,趁着敌人看不清,赶快转到西边山头上打两枪,唬住敌人。当时天色已黑,周边地形不熟悉,炊事员害怕。二班长王兴永猛地站起来喊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顾得上害怕?”炊事员硬着头皮,借着夜色向西侧山顶摸去。与此同时,派人找到乡文书,让他务必夜里兼程,前往距此15公里的三角镇向营首长报信,请求增援。
炊事员到达西边山头后,朝空中开了两枪,操着浓重的北方寿光口音大喊:“你们在哪里?”
“我们在这里!”
敌军被这一招蒙在了鼓里,以为我们的大部队援兵来了,刷地一下临时退了下去。
午夜,营教导员带着一个连赶到王兴永他们所在的阵地。真是绝处逢生,同志们看到增援部队来到,喜出望外上前紧紧握手,流下了激动的热泪。随后,团里组织力量对这股残敌进行了围剿,打死打伤、俘虏敌人300余人。
踏上保家卫国征程
抗美援朝在艰苦地推进。1953年停战后,由于美帝国主义言而无信,随时都有再次交战的可能,我军部队开始有计划地从前沿阵地交替轮换。
1957年2月,接总参命令,第四炮兵团调防开赴朝鲜前线。
望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儿子,王兴永是多么地舍不得离开呀,但是,军令如山,他没有向首长提出半点要求,没有被儿女情长所左右,毅然踏上了赴朝的征程。
经过昼夜兼程,第四炮兵团指战员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中,迈进朝鲜,奔赴北原里我军炮兵阵地。看着因战争荒芜了的田野,被战火烧毁的民房,还有道路上布满了被炸弹炸出的大坑,大家心里更加充满了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
虽然已经停战,周边偶尔会有敌人的特务暗中打探,夜晚,不远处的山野里时常会有信号弹腾空而起,让这本该太平的土地少了几分的宁静。
在上了前沿阵地的这段时间里,已担任九连指导员的王兴永,与连长带领全连同志,迅速熟悉情况,不断从附近山林中砍来树枝,盖在车、炮上面,防止被敌人侦查发现。操练结束后,组织大家学习军人纪律,搞好同当地群众的关系。秋季在阵地附近的山坡上学习,周边的栗子树成熟了,有爆裂的栗子掉下来,引导指战员不去捡食。空余时间里,还组织学习简单的朝鲜会话,王兴永文化底子薄,学习有难度,他就先自己反复练习,争做学习的带头人。为便于记忆,还把一些常用的会话编成顺口溜,如“爬犁爬犁快快跑,阿尔妈妮叫大嫂,”爬犁爬犁是朝鲜语快跑的意思,阿妈妮是大娘,阿尔妈妮是年轻一些的妇女,等等。为加强同朝鲜军民的联系,搞好配合打击敌人奠定了基础。
他们驻防的阵地一带,山多路险。一次,王兴永从火车站回炮团阵地,搭乘去火车站的通勤卡车。路面不平,摇摇晃晃,顺着颠簸的山路走着,突然,前边一条轮胎爆裂,卡车猛然失控,一头子冲向山沟一侧的路边,幸亏正好有三颗大松树给挡住了,才没连人带车翻向山下。人被甩了下来,只是受了点皮毛之伤。王兴永从地上爬起来,抖了抖身上的尘土,看着脚下再往外几步处就是深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1958年,形势逆转,我军有计划地组织撤兵。10月,王兴永所在的第四炮兵团作为最后一批撤离部队就要凯旋回国。朝鲜军民依依不舍,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感激之情。在火车站,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尔妈妮,头顶着半布袋栗子,笑盈盈地来到部队家属面前,一边拱着手,一边不断重复着战士们听不太懂的感谢的话语,说完,把半布袋栗子投下,怎么说她也不肯收回,一步一回头笑盈盈地离开了。当地不少群众自发来到火车站,欢送志愿军指战员。朝鲜政府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感谢和友谊,每人颁发了“朝中友谊纪念章”一枚,还有特制香烟两包,以及内有特殊芳香树叶的鱼罐头两盒。
每当晚年拿起这些来之不易的抗美援朝纪念章,王兴永心里都难以平静。不是吗?为了正义,为了和平,为了祖国领土不受侵犯,多少原本鲜活的同志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虽然王兴永两度应召抗美援朝未能亲手消灭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但他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迈过鸭绿江的,在前沿阵地的日日夜夜里,时刻都要准备着歼灭来犯之敌,时刻都要准备着把生命交给神圣使命,因为,保家卫国,这是一个军人的天职! (王化德)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