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氏宗祠,旧址在北门大街中段路西,青年会南30米处,与昭贤祠相距50米左右,历史上这里是房氏后裔祭祀其宗祖房如式的祠堂。房如式,字宪甫,号吉源,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按察使(正三品)。房如式长子可久,官至通判,三子可壮,字阳初,号海客,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从一品)。明清两朝,房氏后裔先后有40人入仕为官,房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末,从祭者不断增加,至清中期祠中祀有13人影像。
房氏宗祠圮废较晚,主要建筑至建国后尚未毁坏。据老人回忆,宗祠大门坐西面东,门前有古槐石狮,因石狮高大且雕刻十分精制,人们习惯把此段街巷称“狮子门前”。祠之大门为卷棚过厅式,面阔三楹,檐下悬“房氏宗祖”蓝底金字大木匾,内匾悬“万邦总宪”。进门迎面大影壁,南拐有二门。进二门是一条长约七八十米的东西向甬道,甬道北侧分别有三座院落。前院和中院各有厅房三楹,第三院是宗祠院,面积最大,内有正殿五楹,进深两间,台阶高拔正殿门两旁有楹联一副,“敕命煌煌颁臣家者九十叶;绣衣世世沐君恩者四百年。”此院均有东西配殿,正殿内主祭宗祖房如式及以上四世祖,及其后裔名臣13人,从祭者皆有神主牌位。每年春节、冬至、仲秋、端阳等节日,皆举行祭祀大典。届时,各族长及族人代表齐聚祠内共祭先祖,尔后是讌宴。
祠堂院西北侧还有后院,此院至建国前仅是一处空旷之地,只有残颓不整的三间破瓦房。
建国后,房氏宗祠余之建筑收归公房,前二院于1956年被益都县图书馆占用,祠堂大院及后院被益都县第一粮站占用。据原粮站的老职工回忆,粮站占用初期,五间大厅房改做粮仓时,厅内墙上的壁画仍清晰可辨。后粮仓做防潮处理时,将壁画破坏。今房氏宗祠,已全被北门组团所覆,房氏宗祠之旧貌,仅印记在当地少数老人的脑海中。
房氏宗祠大门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