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诗论(十二)郑燮知潍县时的诗创作 □张景孔
诗论(十二)郑燮知潍县时的诗创作 □张景孔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20-08-20 14:24:55      
内容摘要: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潍县,十八年(1753年)离任,历时七年。郑板桥知潍县时,不仅为政清廉,深得人民拥戴,而且诗、书、画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取得了新的成就。本文试图仅就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潍县,十八年(1753年)离任,历时七年。郑板桥知潍县时,不仅为政清廉,深得人民拥戴,而且诗、书、画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取得了新的成就。本文试图仅就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某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对郑板桥的思想及其人格力量,有进一步的认识,以期对当今人们的诗词创作有一定的启示。

题材广泛
 
  郑板桥知潍县时,年龄在54岁至61岁之间。他是知范县之后又转知潍县的,由一个封建社会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转为七品县令,由“士”成为“官”,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换。这一转换,使他有了更多接触社会方方面面,接触各色各样上下层人物的机会。这期间,他更进一步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炎凉,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龌龊,在他的思想深处受到了更加强有力的撞击。因此,这期间他的诗创作背景更加广阔,题材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郑板桥这期间的诗作,有的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如《逃荒行》《还家行》等;有的揭露了人世间贫富不均的现实,如《竹枝词》40首中的某些诗作;有的抨击了某些官吏不关心民瘼的可恶行经,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栝》等;有的描述了潍县的风土民情,如《竹枝词》中的某些诗作(包括离开潍县后的《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升归里》);有的反映了他为政清廉勤政为民的情景,如《衙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等;有的还反映了他对家乡扬州的思念之情……郑板桥的很多有代表性的诗作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这期间,郑板桥的诗创作题材更加广泛,思想有了新的升华,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就。

 
缘情而发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因为感情真挚而美丽细腻。我们从郑板桥知潍县时所创作的诗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滚烫的热情和爱憎分明的情感。有人说,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重视社会内容,讲究真情,不矫柔造作”①,这一评价比较中肯。郑板桥的诗创作缘情而发,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分析和认识。
  第一,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描述了农民生活痛苦悲惨的现状。因为郑板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具有“民本”思想,他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②。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有这样的认识,并且书之于文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郑板桥正是基于这一情感,在他知潍县时的一些诗创作就反映了这一“民本”思想,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郑板桥知潍的头一年,“是岁,潍县大旱,翌年不已。大批灾民外逃,流离失所”③。郑板桥面对灾情,焦急万分,百感交集,写下了《逃荒行》等极富人民性的诗篇。他写道:“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④这就是对灾民逃荒要饭、流离失所的真实写照。后来,他还在《思归行》诗中写到潍县严重受灾的情形:“山东遇荒岁,牛马先受殃;人食十之三,畜食何可量。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⑤后来,有些逃荒者思念故土,陆续又回到家乡,但这时家已非家,人已非故!郑板桥在《还家行》中写道:“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念我故妻子,羁卖东南庄。”⑥如果我们把《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默默诵读,面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农村凋敝,豺狐出没,饿殍遍野,灾民四逃的“流民图”来。须知,这时正是历史上称作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日,“盛世”尚且如此,真令人扼腕长叹!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郑板桥同情劳动人民以及在诗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郑板桥面对“盛世”之下的阶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因而,面对严重灾荒,面对阶级矛盾,郑板桥一面先行开仓赈济,一面申报灾情,对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他又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藉修城墙、浚城河以工代赈,招灾民赴工就食,还令设粥厂,赊供老幼残疾。他的种种努力,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灾荒,救活了成千累万的灾民。郑板桥施政为民,勤政可嘉,同时这一行为也和缓了阶级矛盾,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传统思想的社会意义之所在。
  第二,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揭露了封建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现象。郑板桥知潍县时非常注重“竹枝词”的创作,共集为40首。“竹枝词”是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改巴蜀民歌而创新词,是七言绝句的形式,其显著特点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后,历代诗人也多仿用这种形式,并且多以当地社会风俗及男女情爱为题材。郑板桥所创作的“竹枝词”也具有这些特点,他基于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有的诗创作就直接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的现实。例如:“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又被拿。”又如:“东家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骨肉分离只一墙,听他笞骂由他辱。”⑦一边是“良田万顷”富豪占有;一边是“半篓盐挑”尚被夺走。一边是“歌舞”;一边是“痛哭”。两首“竹枝词”语言通俗,对比鲜明,俨然是两幅鲜活的阶级压迫图,表现了诗人对阶级压迫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的愤愤不平之气。“诗为心声”,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竟能以诗歌的形式倾吐出与封建统治者格格不入的“心声”!这也许正是他的“怪”吧,但是“扬州八怪”谁能“怪”到郑板桥这样的“出格”?
  第三,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描述了潍县的风情习俗。郑板桥知潍县,经过几年的勤政治理,潍县的面貌已大有改观。郑板桥对他居官之处的人民和风致都充满着一腔热爱之情,他便在诗歌里以饱满的热情予以绘声绘色的描绘和赞扬。下面就是两首描写当年潍县的“竹枝词”:“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酒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便是小苏州。”“两行杨柳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⑧当时的潍县,彻夜灯火,酒楼满座,清歌云外,笛音缭绕,一派繁华景象,简直可以与苏州相媲美。当时的潍县,道路通畅,东到登莱之东,西达济南之西,百货云集,真乃青齐之甲盛。通过这两首“竹枝词”,郑板桥对潍县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他对潍县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离开潍县10年之后,他已是70岁高龄,当潍县人郭伦升到扬州去看他时,他回忆潍县,又激情涌荡,写下了《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升归里》⑨。诗是这样写的:“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两首七绝,是郑板桥对潍县美好春天的追忆。诗中描绘了阳春三月的潍县风光,潍水清碧,桃花烂漫,风筝飞舞,满天如画,娇女彩裙摆动,秋千飘荡,蝴蝶翩舞,似与游人熙乐。刻画细腻,绘声绘色,俨然是一幅潍民清明斗春游乐的风俗画图。
  第四,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巧妙地讽刺了不关心民间疾苦的某些官吏。据《清史稿·郑燮传》记载:郑燮“官潍县时……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活者无算。”郑板桥身为父母官,千方百计拯灾民于水火,但因此也触犯了豪门富商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和极力反对。又因郑板桥感于事,把墨竹画赠给顶头上司山东包巡抚,并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七绝诗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⑩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呢?墨竹画与题画诗,表达了封建社会里想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亲民之官的良好愿望,巧妙地讽刺了像包巡抚那样的骄奢淫逸的官吏。郑板桥的作法,激怒了包巡抚等高官大吏。于是地方豪绅巨贾与官吏们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诬告郑板桥,给他罗织“罪证”。因而郑板桥“获罪”,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春被罢官。他愤然写《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⑾年过花甲的郑板桥已看透了封建社会的本质,知道凭他这样的小小七品芝麻官是无法实现解除民间疾苦的愿望,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所以他毅然掷去乌纱,回归扬州,仍然过他清贫的画家生活。这与那些人格卑微、敛财有道的贪官污吏们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比,这是对那些贪官污吏们丑恶行经的沉重一击!在今天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读读郑板桥的这些题竹诗,品味一下郑板桥的为官之道和人格力量,当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然而,时至几百年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今日,某些身为共产党的干部比郑板桥这样的封建官吏相去甚远,有谁能够真正地学习和实意地效法呢?鲜矣哉!
  第五,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表露了他清廉为政的心迹。从以上所引的《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的题竹诗就足以看出,郑板桥知潍七年,两袖清风,囊橐萧然,一派昂昂然大丈夫气度。郑板桥勤廉为政,在潍县广泛流传着他爱民的一段段佳话,他的官邸清冷无华,自己的家业依然破敝。他在《署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的诗中写道:“闲书状尾与山僧,乱纸荒麻叠几层。最爱一窗晴日照,老夫衙署冷于冰。”⑿这是郑板桥将要离开潍县任时的诗作,衙署清冷,无什华贵,惟有乱纸荒麻可书,一窗晴日相伴,最堪爱怜。这是郑板桥为官清廉,衙署唯存书画,心底坦然如阳境况的真实写照。他在《思归行》诗中还写道:“破书犹在架,破毡犹在床。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长。”⒀《思归行》也是郑板桥将要离任潍县时写下的诗篇。江南家无余资,惟有“破书”,也无锦绣,惟有“破毡”。他为官十年即将结束,“素餐”不再食,“秋云雁为伴”,就要回江南老家去了。他“离开潍县时,一面是百姓遮道挽留,一面是板桥囊橐萧萧,仅有两个僮仆,牵三头毛驴,驮四筐书籍”⒁。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慨,这样的官吏人民怎么会不拥戴呢!所以郑板桥离去以后,潍县人民为他建祠而祀,他的清政廉洁、他的人格力量永远为人们所称道。

 
艺术成就
 
  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而且其创作更趋于成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清史稿·郑燮传》评述:“诗词别调,而有挚语。”《清代七百名人传》评述:“诗言情述事,恻恻动人。不拘一格,兴至则成。”⒂本文仅从两个方面对郑板桥的诗创作、尤其是他知潍县时的诗创作的艺术成就予以简要分析。
  第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的文化艺术,对现实社会生活予以客观地观察和分析认识,并进而予以准确细腻地描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郑板桥的诗创作就是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对唐代诗人杜甫的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尤为喜爱和推崇。他说:“少陵七律、五律、七古、五古、排律皆绝妙,一首可值千金。板桥无不细读,而尤爱七古,盖其性之所嗜,偏重于此。《曹将军丹青引》(应为《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论者注)、《渼陂行》《瘦马行》《兵车行》《哀王孙》《洗兵马》《缚鸡行》《赠毕四曜》,此其最者……大哉杜诗,其无所不包括乎!”郑板桥对自己的诗歌,如《七歌》(早期作品——论者注)、《孤儿行》《姑恶》《逃荒行》《还家行》尤为喜爱,并与清初“最善说穷苦”的陋轩诗相比,“亦不甚相让”⒃。我们读郑板桥的“三行”诗,便会很自然地感觉到与杜甫的“三离”“三别”等现实主义作品是一脉相承的。此外,现实主义文化艺术,还注重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我们从郑板桥的诗创作里,一方面会感受到,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那凶似“豺狼”的“悍吏”,那“荡荡无倚”的“孤儿”,那“逃荒”在外的乞讨者,那侥幸生还的农夫……都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诗中感受到诗人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沉郁、倔强、诙谐,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总之,郑板桥的诗创作、尤其是在知潍县时的诗创作,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在《郑板桥诗词文选·前言》中这样评价:“他歌咏百姓的勤苦,描摹英杰的风猷,将天地万物至情至理,运于心中,行于笔下,巍巍然一派大家气象。”诚如是言矣!
  第二,”减笔“的创作手法。如上所述,郑板桥知潍县时的诗创作,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艺术创作手法也日渐成熟。有一次谈画竹,他深有体会地说:“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苏季子曰:‘简练以为揣摩。’文章绘事,岂有二道!”⒄郑板桥把“简练”作为诗文绘画之道。他还把八大山人“名满天下”,而石涛名不出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在这里,郑板桥把“减笔”视为艺术创作成功的重要手法。郑板桥不仅自己的艺术创作恪守此道,而且,他也以此道教育别人。他知潍县时,有个青年学子叫韩镐,聪明有才气,但屡试不第。郑板桥很赏识他,曾与韩镐论文,写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对联相赠。韩镐深受教益。后来韩镐中举,文声大振。这副有名的对联就表达了郑板桥的文艺观点,上联是说剪裁,下联是说立意。这是说,写诗作文选材布局要“删繁就简”,就像秋后树木一样,扫落枯枝败叶,主干突出,轮廓鲜明;主题内容要勇于标新立异,就像二月刚开的花朵,惹人注目。总之,郑板桥知潍县时,他的艺术创作深得“减笔”之韵,诗书画的创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以上是对郑板桥知潍县时诗创作的题材、内容、意义及其文艺思想观点等问题的初步探讨,以期得到方家的补正。
  (此文收录《郑板桥在潍县》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注释:
  ①⑦《潍坊文化通鉴》第44页、45—46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2年9月版。
  ②④⑤⑥⑩⑿⒁⒃⒄《郑板桥诗词文选》第164页、68页、70页、69页、126页、71页、14页、190—191页、123页。作家出版社,1998年3月版。
  ③⑧⑨⑾新编《潍城区志》第805页、863页、862页。齐鲁书社,1993年3月版。
  ⒂《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6月版。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一个具有思想家... 10-15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青州新闻    
青州市召开麻风... 11-22
青州市在潍坊市... 11-22
火了,真火了!... 11-22
青州市交通运输... 11-14
青州市:“两清... 11-14
爱心商家关爱环... 11-14
青州市举办庆祝... 11-14
青州市开展“关... 11-14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