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河从南向北流来,在文登村西南流入邵庄镇后的第一条支流——双龙河。该河全程长约20里,河源分两条。一条源于刁庄村东的雀山山峪,因流经青龙山北侧,故称青龙河;另一条源于郭庄村东的红岭下,因流经黄龙山北侧,故称黄龙河。
青龙河
青龙河的主要源头是雀山白云洞东侧的珍珠泉。在高大的悬崖峭壁下有深凹的石棚,其顶部有大小不等的窟窿,如钵如盏。从石缝里渗出一股股涓细清澈的泉水,像珍珠般噼里啪啦落下,老远就能听到清脆的落水声。下面形成碧绿的深潭,清澈照人,飘摇的水草、自在的游鱼以及峭壁、岩松的倒影历历可见。泉水浸过山间百种药材而成甘露,相传观音菩萨曾用它救苦难,解百病,因此又称为观音泉。池边立一石碑,上有《观音泉记》。这股泉水一年到头汨汨流淌。
珍珠泉
青龙山阴有一古井,每年雨季井水自溢而出,如龙蛇蜿蜒下流二百余米,泄入山麓一蓄水池。池满复溢,形成潺潺的小溪。
另有齐公堂山溜的自然降水,沿北边白虎山麓汇集西流,至刁庄村北沟。沟内也有一泉平素不开,一旦开泉,出水量特大,可持续一至两个月。
这三条溪水在刁庄村西,与石锅岭流来的涓涓碧水,汇成颇具声势的青龙河,尔后流过河庄村前。河庄村地处白虎山阳偏西的高埠上,依东高西低的自然地势建村,盛产核桃、柿子。顺治十八年《蔡氏族谱》载:“明正德年间蔡姓由高苑城北蔡家庄迁此立村,因村前有河,故称河庄。”青龙河实不负“青龙”之美名,沿沟壑一路行来,赋村庄以灵秀,滋夹岸以葱茏,沿途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黄龙河
该河源于红岭西麓的山泉,由此向西约二里流经东郭庄村。这里早在战国时期即有“郭庄”一说,随着时间推移,村庄格局多有变迁。1973年,东郭庄村民在村东发掘出一泥质墓碑,有“大安三年(1211年)立”字样,证明黄龙河畔早在元代已经有人立村。明初荆、曲二姓迁入,按方位称东庄,后因西有西郭庄,故称东郭庄。
河流出东郭庄,进入南山子村内。该村居于双魁山之阴,因双魁山素称南山子而得名。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民集资在河上建桥一座,北接
青州——文登公路,村中有明代所建泰山行宫以及清代重修玉皇庙遗址,有古柏数株。
黄龙河出南山子桥,流经西郭庄村北。西郭庄村设有大集,农历二、七为集日,其历史久远,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义集碑记》载:“自康熙三十九年开有三店,设立集场。”村旁有观音殿遗址。村南有东西峪两个古村,古村历史遗迹众多,盛产香椿、柿子。
双龙河的传说
黄龙河自西郭庄村北,向西北方流约五里,在河庄村西与青龙河交汇,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龙河。据老人们讲,双龙河是一条“多义河”,两岸的人们多受其益,因为河里住着小青龙和小黄龙这两个多仁多义的兄弟。
夏日的双龙河道
相传,有一年这里来了一条黑龙,原本安稳的河里经常发大水,人们日子很难熬。一天夜里,村里的黄祖爷爷望着长长的河水叹气:“苍天啊,救救俺们吧!”边叹气边顺着河走。一会儿,觉得天旋地转,急忙就地坐在河崖上。觉着一阵迷糊,仿佛坐在一条小船上,忽见两个素不相识的相公,一个头戴灰帽,身穿青衫;另一个头戴黄帽,身穿黄衫。他们从船舱里出来,倒身便拜。黄祖急忙把他们扶起,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行此大礼?”两个相公泪汪汪地说:“不瞒您老人家,我俩就是这河里的主人,如今妖龙占了我们的家,盼您来助一臂之力,帮我们把河夺回来。”
“怎么个帮法?”黄祖问。
“你看着河水翻黑浪花,那就是妖龙;冒白浪花,那就是我俩,到时往白浪花里扔吃的就行。”黄祖点了点头。这时,一张凶神脸一闪,两只大爪子直扑相公。黄祖大叫一声,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一连三晚上,都做一样的梦。
这天夜里,黄祖领着全庄的青壮年来到河边,等到半夜里,看着河水咕噜咕噜翻黑花,还有怪叫声。黄祖叫大伙儿往河里扔铁锹、菜刀、斧子、石灰,扑通扑通一阵,河水又冒起了白花,大伙又往河里扔馍馍和猪肉,这样连着好几次。到了明天,看着河水变浑了。
第二天夜里,大伙儿又来到河边,半夜里,河里浪头一个接一个,还听到嗷嗷的厮打声。最后听到“啊”的一声惨叫,不一会儿,河水慢慢平静了。白天,人们看到河水变成了黑红色的血水。
第三天夜里,黄祖看着河水在出神。三更时他打了个哈欠,在河边睡着了。就见那两个相公,一个用白布缠着胳膊,一个用白布包着头,见面先深施一礼,说:“多谢老人家,妖龙被我们杀死了。今后,我们一定及时行雨,为大伙儿造福。”打那,双龙河两岸,又年年风调雨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永远桥
双龙河流至文登村东南四里,接纳一条自南而来的小溪。小溪无名,所出沟壑因有二泉,故名“双泉沟”。沟上遗有废弃的古桥,桥为全石垒筑,东西方向,全长15米,宽3米,通高约4米,原拱形桥洞,今已几近淤平。桥侧崖际立有双重铭碑,上重碑为新立,书有:“双泉沟 永远桥”六字;下重为古碑残存,宽不足60公分,高不过1米。由古碑铭可依稀辨出,该桥宋代早有雏形,为解决道路阻塞或洪流毁路问题,兴建于“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岁末”。该桥现为
青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远桥碑
永远桥,当地乡民又称万年桥,是古代青州与淄川、济南等地的交通枢纽。它东连刁庄北、老山南、放马场百步石、金斗山盐商古道、陈家湾卧龙桥;西接十字坡、白马关、淄川、济南。由于时代的发展,昔日车水马龙的古桥,如今已被岁月吞噬了英姿,野藤荒蔓几乎湮没了它的身影,留给游人的是一种芳草萋萋、逝者如斯的感怀。
河畔凤凰山
双龙河之北,文登村之东,有凤凰山。相传,古时侯凤凰来栖,长久不去,故名。此山不高而秀雅,遍山有松林覆盖,素以古典建筑和清泉著称。
凤凰山自始兴以来,民俗文化昌盛不衰,一年三期庙会,分为正月初九、六月十九、九月初九。山顶建有玉皇古庙,正殿以玉皇大帝为主宰,另奉诸神;侧建7米多高的钟楼,每逢山会则钟鸣,钟声悠扬,远播四方。庙内曾住一位侯姓道士在此修炼,练就了“掐算”“定身”的本领。有一次侯道士去山下赶集,庙里进来一个小偷,偷得一袋粮食抗肩上往外走,却被侯道士算中,施了定身法,小偷一脚踏在门里,一脚踏在门外,动弹不得。
玉皇庙东下侧又有泰山行宫,主殿供泰山老奶奶,另设东西厢房。院里院外原有古松柏十几株,夏日凉风习习,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烈日炎炎似熏似烤之际,齐桓公和管仲、敬仲、宁戚等重臣都要来这里消暑度夏。山上有一高高的石台,人称桓公台,据说是齐桓公登高望远的地方。山门之外还有一清泉,据说光武帝刘秀莅临齐地时,钦点为“神眼泉”。虽在高处,泉水却终年不竭涓流叮咚,注入旁边一个2—3米的小池,常有人来取作药引子。池满外溢,汇成细流,向山下潺潺而流,赋予青山以灵秀。
站在双龙河畔北望,凤凰山宛如笔尖。若逢山巅烟雾缭绕,似真似幻,仿佛笔端生出磁性,高悬于半空中微微颤动,欲以苍天为宣,泼墨挥毫。因此,“锋芒磁笔泄云烟”,遂成双龙河畔的一大景观。
双龙河复西流,即与淄河交汇于文登村西南。历史上有名的“文登八景”就分布于该地周围。在这里,淄河接纳了双龙河,也接纳了双龙河两岸的文明。 (刘守强)
凤凰山庙宇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