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世留名武状元——丁殿祥
丁殿祥,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原名丁殿宁,字靖远,号菘生,
青州回族人。丁殿祥出身将帅世家,其先祖丁德兴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屡建奇功,以身殉国,追封济国公。曾祖丁瓚初到
青州,为全家生计,以制帽、经商为业,但乐善好施,名重乡里。丁瓚家族兴盛,有子孙多人,却都秉承家族尚武的传统,练习弓马刀枪,熟读兵书战策,成为享誉乡里的豪侠之士。
丁殿祥在其后人中,武功尤为高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进士,参加殿试,考中第一名,嘉庆皇帝钦点武状元,当时年仅27岁,他是青州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武状元,先在宫廷任一等侍卫,出任陆安(湖北陆安)游击,从三品,后出任广西参将,正三品,又转寿张游击,晋升广西义宁协副将,从二品,期间曾任协办阅兵大臣。道光十年(1830年)病逝于广西,年仅43岁,诰封武功将军。
他不仅武艺高强,勇直刚毅,而且为人纯诚至孝,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不入俗流。在广西任职时,他的母亲就随其居住,十分孝敬。平日里,每见下级抬银送礼,即正色言辞,据不受贿。他虽贵为高级将领,但家境并不富裕,家族和乡里亦沾光不多。
丁殿祥虽然担任武将,但喜爱读书,研习韬略,其书法尤工。有书记载:“其笔法圆润,结体工整,不类武人。”在广西官署内,求其书法者,日出其门,络绎不绝。他秉承家风,乐善好施,曾捐资修建城里清真寺北配殿,并亲笔题写“道衍精一”的匾额。
忠义状元 名垂青史——普颜不花
普颜不花,又译巴布哈,字希古,蒙古族,青州人,他童年时天资聪慧,超出儿辈,能默诵经文,考中了元代童子科,进入元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与其他国子生们学习蒙古字、汉文,精读儒家经典,文章做得很好。同时,他也保持着蒙古的旧俗,骑马、射术也颇在行,练就了文武双全的过硬本领。至正五年(1345年),普颜不花参加了元代第九次科举考试,荣登右榜榜首,获得状元称号。
状元及第后,普颜不花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先后任职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江西廉访副使,至正十九年授以山东宣慰使,再转为知枢密院事,为官为将14年,屡建战功,从六品累升至一品,其母亲、妻子均封为诰命夫人,全家数十口均居青州。
元朝后期,蒙古贵族极端腐朽,对百姓巧取豪夺,加之灾荒不断,各地人民的正义斗争此起彼伏。
山东一带战事吃紧,皇帝将普颜不花调至山东,总管山东行省军政事务。
彼时,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带25万大军北伐,经略山东。益都是元大都的屏障,普颜不花受命驻守益都,实则护卫大都(北京)。元军此时,早已腐败无能,一触即溃。徐达所率兵马,如入无人之境。未有几日,即来至青州城下。
普颜不花指挥军民严防死守。战斗打响没有几天,山东行省行政长官,蒙古人保保,便打开城门,向徐达投降。明军乘势而入,青州城陷落在即。普颜不花回到家中,面对年迈的老母,双膝跪下,说:“儿忠孝不能两全,只有以死报效朝廷,今后就靠弟弟为母亲尽孝送终吧。”说罢,辞别家人,来到官府,整理衣冠,端坐堂上。
徐达素闻普颜不花的贤名,想招降他。数次派人来,请他到明军营帐议降。普颜不花不从,仍端坐堂上。来人无奈,只好用绳索捆绑而行。普颜不花大声说:“我乃元朝进士,官至极品,臣各为其主,不事二君,何必硬要逼我投降!”后不屈而死。
其妻阿鲁真闻普颜不花已死,召集全家人说:“我身为朝廷齐国夫人,也只有一死,你们各自去吧!”家中人听后劝阻,但阿鲁真死意已定,遂怀抱幼子投井而死,家人莫不叹息泣下。随后,一家数十人,纷纷投井殉难。他们以自身生命,为大元朝奏出一曲挽歌。
青州博物馆供稿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