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佛院,当地百姓亦称老母庙,其旧址在今城区西北二十五里西高村东北隅。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白佛院,在城北二十里贾建集,元至元二年重修。”经核查有关史料,清代的“贾建集”,就是现在的夹涧村。但白佛院旧址并非在夹涧村,而是在夹涧村西南二里许的西高村东北隅,此遗址处仍有清康熙年间白佛院的一通重修碑记,其他遗迹皆无。
白佛院,即历史上奉祀白衣观音的寺院。白衣观音,是三十三观音化身中的第六尊。白衣观音的形象,据《大日经疏》卷五所载,是顶戴天发髻冠,身袭白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右手扬掌或仰伸肶上等。自古以来,人们以白衣观音为本尊,祈求息灾免难,长寿降福。
白佛院始建何年已不可考。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元至元二年(1265)作过重修。又据现存的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白佛院碑记》载:“白佛院,在古
青州之北二十余里,创建不知何时……”以上资料证实,白佛院曾在元至元二年、清康熙五十二年作过重修。虽具体始建年代难确,但从元至元二年重修算起,距今已有730多年的历史了。
据走访西高村的几位老人得知,白佛院拆毁较晚,其主要建筑一直保留到“文革”初期。院内之佛像,在建国前已无存,因该院房屋较多,遂将殿堂改为私塾学堂,建国后又改为小学。因此,村中老人对白佛院的原建筑格局都记忆犹新。该院为一座中小型寺院,有二进院落,分前后两院,面积十余亩,共有殿厢20余间。山门坐北面南,入山门,前殿面阔三楹,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另有东、西配殿各三楹。经穿堂式后门可进入后院,此院内有北大殿三楹,主奉白衣观音,亦有东、西配殿各三楹。院内有排列对称的古柏八株,均二人合抱,另有四块太湖名石置于院中。其中,老人们还能忆起两块名石的名字,一为“犀牛望月”,一为“神龙闹海”。可惜这几块名石,在建国初期便不知下落。每年的正月十五为老母庙庙会日,每年的赶会日都在十天以上,日赶会者多达万人之众。每遇会期都要在老母庙前扎台唱大戏,其盛况《
青州市商业志》有载。
老母庙还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当年,庙中的大松树及殿堂相继被村委杀伐拆除后,村中连续发生了几次怪异之事,村中老人出面经与村委协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异地建了一座小型的老母庙,供人们祭祀。从此,村里才安宁下来。现白佛院的遗址处,已无任何踪迹,全被村民房屋所覆。 (有令衡)
白佛院石碑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