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名字之谜
那寺院跟“云门山”的名字有何关系?
“大云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阆风亭”是什么意思?
要说“云门山”这个名字的来历,就要说到南北朝了。
那时有个齐国,史称北齐。开国皇帝是高洋。高洋是家中的老二,老三叫高浚。高浚做了
青州刺史。十多年间,高浚对青州很有感情。当时,青州一带正处崇信佛教的高潮。后来的1996年,青州窖藏佛像出土以后,人们发现,造像数量最多、艺术品质最高的就是北齐。这便证明,北齐青州是佛教文化的黄金时代。而这个繁荣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靠高浚的“领导有方”。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高浚的皇帝哥哥非常喜欢佛教,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他不仅自己信佛,还命令全国的官员百姓都信佛,命令道士也剃了光头,换上袈裟,去当和尚。高洋皇帝还亲自指挥造佛像、建寺院。他在京都邺城敕建的皇家寺院,可以容纳上千人举办法事,规模之宏大,设施之豪华,可谓世所罕见。这就是云门寺。
诸位一定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处世秘诀:
极权之下的士农工商、贩夫走卒,谁想做成事情,谁就要善于利用。
高浚刺史的利用力就比较强。他的皇帝哥哥不是喜欢佛嘛,他就利用这一阵势,推进青州的佛教。当然了,官府推进文化最好的招数,就是不干涉。于是,青州佛教便迅速蓬勃起来。接着,高刺史又来了一个创意:
南面那座山,就像青州城郭大门前的天然屏风,颇有风水意义。在那山上,建一座形神兼备的豪华寺院,皇帝哥哥喜欢,青州佛教也拥戴,百姓也夸奖,还不用花自己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官员利用政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效率自是高的。于是,一座宏伟寺院,很快就在南山北坡做好了。至于寺院的名字,高刺史的利用艺术再次闪光,直接套用皇帝哥哥的寺院宝号吧——
“云门寺”。
从此,云门寺就成为当时的青州地标,成为远近僧人与香客的汇聚之地。这座山便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山。可它还没有自己的名字。而将寺庙名字用作地名,正是青州的文化传统。青州至今亦有许多村庄,直用寺庙之名:
增福寺、三觉庙、赵希寺、苏峪寺、平昌寺、石佛寺……还有,城西有道山沟,因那沟里有个观音庙,它也便叫观音沟了。
那么,拥有云门寺的山,该叫什么名字——任谁都会想到了。
这就是云门山名字的来历。
再说大云顶。
云门山峰顶比较平坦,四周却是陡崖绝壁,这是典型的桌状山。唐朝以后,人们管这“桌面”叫作大云顶。因此就有人猜道,云门山曾叫“大云山”——错了。事实是,大云顶这名儿跟一位女人有关。
那是云门寺建成140年后,中国出了个武则天。她67岁时,独揽朝纲已有多年,她做梦都想那皇帝的名分。可在当时,女人称帝是牝鸡司晨,即窃权乱政。武则天虽然自信胜天,傲睨一世,但那叫她反感的华夏文化,她却不敢公然颠覆,因此就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这个节骨眼上,几位聪明的僧人跃然登场了。因为,他们手上的佛经只是生意经的封面,所以就将《大云经》暗作修改,并做出重新注疏:
释迦牟尼早有经云,弥勒佛下世,正当今女皇。大臣与百姓,赤诚忠心,即可子孙富贵,如有背叛反逆者,纵使国家不诛,上天降罚并自灭。
此时此刻,武则天再不当皇帝,那可就违佛背祖,大逆不道了。特别是,她在感业寺做过尼姑,比一般人更熟悉佛教。而今天缘赐经,这就是暗室遇灯,绝渡逢舟哇。她即刻就颁行天下,同时命令全国,广泛兴建大云寺,深入学习《大云经》。
几个月后,天下九州,遍地大云,不仅无人异议,反有上表劝进的忠心义举纷至沓来。武则天一看——火候到了。这便穿戴起皇袍皇冠,潇潇洒洒地坐上了龙椅。
就在这场席卷全国的大云风潮之中,青州云门寺因利乘便,顺水行舟,将名称改为“大云寺”。
经过改装的水桶,可以到官府的井里打水了,自然就不差钱了。基础设施的整修与扩建,也便如火如荼起来。这时,云门山顶峰的西部,便有一座壮丽佛塔,凌空而立。
为体现对女皇之敬重,塔名便随“大云寺”,称之“大云塔”。或许,塔内供奉的就是朝廷颁发的《大云经》。
自此以后,这片山顶便很自然地有了一个名字:“大云塔顶”。
后来的“范公井亭”,不是简称“范公亭”么,“大云塔顶”也是这样,人们说着说着就说成了“大云顶”。
这就是大云顶之名的来历。下面再看阆风亭。
“阆风”这词,出自屈原的《离骚》:“登阆风而绁马”。
“阆”读作狼,阆风是阆风巅,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也叫阆邱、阆山、阆风岑。“绁”读作谢,栓、系的意思。屈原的意思是,来到仙山之上,把马拴住。后来,“阆风”就指神仙之地了。
云门山东西两座小山巅上,各有一亭,叫做东阆风亭、西阆风亭。意思就是,这是仙山上的亭子,这里是仙境。
这两个亭子,应该也是明朝始建的。因为,它跟云门仙境碑是同一思路,同一主题。而且,一碑如凤首,两亭似双翼,宛若展翅翱翔的一般,真有一番雅风美韵。
其实,北京的香山上也有阆风亭。人家的名字还是乾隆皇帝写的。但跟青州的相比,它那个就是假的。为什么?
有了仙翁才算仙境;成了仙境才叫阆风;阆风之内才有阆风亭:是这道理不?
因此,没有实际内容的时候,光取个好名儿,那是卖狗肉的挂羊头。便是皇帝的羊头,也改变不了狗肉的实质——这就是文化。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