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是
青州(益都县)历史上的兴盛时期。那时,
青州人才辈出,经科举而入仕为官者人数之多、官阶之高,前所未有,民间有“三阁老、六尚书”“八把黄伞出南门”的说法。清初寿光文人安致远《青社遗闻》中说:“时益都显贵甲天下,同时四五尚书。”乐安文人李焕章《益都房氏家谱序》中说:“郡(青州府)当历、昌、启、祯间称最盛,同朝为官尚书并仕一时者五六,仕宦大家不下数十,科第相承,登两榜者百余人,宅第联络,坊表纷纭,山左六郡会未有也。”
文化教育是科举的前提,科举是入仕的途径。明正统以后,青州文化发达,学府、书院办学兴盛,英才不断涌现,入仕为官者众多。至明末,中进士者有78人(包括益都颜神镇进士12人)。冯裕至冯琦一门四代连中进士,传为佳话;赵秉忠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是为精英;刘珝官至一品成为国家栋梁。这时还出现了冯氏、刘氏、房氏、石氏等官宦世家和“海岱诗社”“真率会”等文学团体,形成了文化氛围浓厚、人才层出不穷、官员相当集中的局面。
明代青州籍官员品级高、职位重者依次为:户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刘珝;尚书陈清、陈经、赵鉴、王基、石茂华、邢玠、冯琦、钟羽正、董可威、曹珖、赵秉忠、仇维祯;布政使黄卿、冯惟讷、刘庚、唐焕;二品金吾将军房整;巡抚杨锦、张焕、党馨、杨邦宪、张邦彦;侍郎王让、冀錬、朱鸿谟、翟凤翀;按察使房如式、房楠;副都御史房可壮、太常寺卿刘鈗、光禄寺卿李用敬;布政司参政刘福、曹凯、张巽言、冯子履、冯瑷、邢慎言;副使和参议有冯裕、刘澄甫、陈梦鹤、刘一孚、石继芳等;少卿冯可宾、王潆等。各部属、知府、知县等官员更是人数众多,不胜枚举。
明代居住青州的回族已经稳定下来并有所发展。其中进士出身而为官的有刘瓒、杨应奎和冯之骥,俱五品以上。杨应奎并以诗文和书法见长。
青州人在朝为官者,虽职责不同,皆政绩突出,且各有其亮点。抗倭援朝的邢玠,名垂青史;杨锦有“备边御侮才”;刘珝侍讲东宫,参与机务,忠心辅国;冯琦在朝,建言除弊,竭尽全力;石茂华操劳过度呕血亡于任上;朱鸿漠“卒于官而不能敛,僚属聚金以办”;冯子履因儿子在朝,自请告退辞其官;王基身为尚书,力辞皇上封其子;曹璜、曹链、曹珖三兄弟俱以清直而闻名;房如式、房如矩兄弟并“咸著清节,以慈惠称”;张宪翔时称“铁面御史”;李和公正为民,执法严明,人呼“李青天”;曹凯“磊落多壮节”,勇于直谏,嫉恶如仇;钟羽正刚正不阿,品行卓立,“清修似鹤”;房可壮、翟凤翀、钟羽正、冯琦被魏忠贤列入东林党人榜进行打击;赵秉忠、曹珖俱遭诋毁;房楠以不屈附权贵而被黜。忠直之士多在逆境中奋斗不息。
明初,大批移民迁入青州,经过洪(熙)宣(德)之治,人民的经济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安定之后,学府、书院的教育才逐渐兴盛,所以青州(益都)的文化精英多集中出现在明朝的中后期,直至清初。这一部分人多出身于农民,有的虽居城中,而亲朋、师友、邻居多是平民,他们在入学后努力接受儒家教育,讲究忠孝仁义,同时受北宋时期在青州为官的先贤们的影响,所以,他们入仕为官后多数能忧国忧民,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时至今日,颇具影响的人和事如:礼部尚书赵秉忠参加殿试时的状元卷,被视为国宝,轰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兵部尚书邢玠事迹广为流传,他在朝鲜的纪念铜标,成为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工部尚书钟羽正在朝直言敢谏,被贬在家,多有善举,事迹流传,为人称道。
明代江西学者、左都御史邹元标在《房海客侍御疏序》中写道:“由淮兼道入青州,群峰蜿蜒、云树卷翠,居然似江南风景。接诸缙绅,皆端方博大,可为社稷卫者,予大为心折。”这正是对青州地灵人杰的生动写照。
明朝的青州府包括14个州县,以上所列举的人物,大多数是益都籍,也有原属博山、寿光或临朐今属青州的。
附:明代益都进士姓名录(根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
刘福、刘域、刘清、刘瓒(回族)、陈节、张敏、张志、张廉、黄澍、曹凯、陈清、马训、石存礼、黄卿、杨应奎(回族)、陈经、朱润、李用和、李用敬、冷起元、冀錬、石鲸、石茂华、陈梦鹤、张巽言、杨锦、周滋、刘一孚、黄纬、王基、张焕、孙珮、宋伯华、党馨、高荐、房如式、朱鸿漠、邢玠、魏浚、蒋春芳、钟羽正、曹璜、石岩、董可威、赵秉忠、房楠、曹琏、曹珖、房可壮、邢慎言、杨邦宪、王潆、薛近洙、唐焕、高有闻、仇维祯、冯可宾、马之骥(回族)、钟锷、房之骐、朱辫、孙承泽
武进士张彦芳等4人。以上66人为益都籍进士。
另有荐举做官者崔迪等9人。明代益都籍举人114人。
原益都县颜神镇(今归博山)进士:张俊、张晓、郑光溥、李时辉、翟凤翀、郑之范、赵振中、任濬、孙廷铨、孙景昌、刘龙光、赵进美,共12人。举人19人。
金岭镇、南仇店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但明清时期一直属益都,所以其进士人名保留在原益都内。
原寿光、临朐籍今属青州市的进士:寿光有刘珝、刘澄甫、刘庚、刘廊、刘祺、刘三宅、赵鉴,另有举人5人;临朐有张邦彦、张敦善、张东光,另有举人2人。
原临朐籍移居益都的冯氏世家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冯士标共7名进士,另有3举人。
附带说明:清初顺治、康熙时期,益都依然兴盛,房可壮、任濬、孙廷铨、冯溥俱官至一品,为朝廷肱股大臣;士子中进士、举人者仍不在少数。雍正、乾隆时期,益都中进士者渐少,但学者、诗人队伍崛起,文化创作恢复繁荣。李文藻、杨峒、段松龄等对古文、金石、文献研究与收藏皆有丰富的成果。
人,不论地位高低,关键是通过努力,争取有所成就,对国家对家乡做出一定的贡献。古人所谓立功、立德、立言,虽因人而异,然于社会有益者,皆可敬可颂。 (房崇阳)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