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祠,历史悠久并伴有动人的民间传说,建筑宏伟壮观且有林泉之胜,是
青州城东景观最美、人气最旺的古庙宇。千百年来,它经历了若干次重修和扩建,其中,明万历初年的一次重修和扩建效果最著,对后世影响也最大。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名叫冯琦。
冯琦,字用韫,号琢庵,明万历间礼部尚书、著名文人。冯琦的曾祖冯裕,祖籍临朐,明正德进士,官至参议。冯裕与家人定居郡城
青州,其后人分别入籍益都、临朐。冯琦自幼生活、学习在青州城,以青年英才而仕至国家重臣。
冯琦热爱青州的自然美景和名胜古迹。仰天山、云门山有他的足迹和他的传世诗文;南阳河、七里河使他陶醉而流连忘返;钓鱼台、范公亭寻幽访胜,激发了他对先贤的崇敬。冯琦与好友遨游郡内花园,性情所至往往发而为诗。赤涧村有冯氏菜地,他爱其地风景优美而思卜居。城东郊圣水祠,久有盛名,风景绝佳,冯琦对此庙宇建筑和自然景物十分欣赏,情有独钟。
万历四年(1576)夏日的一天,冯琦约堂叔冯子咸游圣水祠。他们出城门,顺着官道东行,边走边聊,心情十分畅快。冯子咸比冯琦大十岁,二人都由府学推荐,秋后即将参加省里的举人考试,每天都在埋头苦读。此时,他们如出笼之鸟,到圣水祠赏景,散心怡情。祠中有文昌阁,面临科考,顺便向文昌帝君祈祷、许愿。圣水祠距城仅五里之遥,不到半个时辰即到。
圣水祠位于大道北侧,其地势较高,文昌阁巍然矗立,底层即祠院的大门。登多层石阶而上,进门,门内有高出地面的甬道,甬道连着池桥,最北面就是祠内正殿即圣水神殿。冯子咸与冯琦先是临池观泉。石砌大长方池,池深丈余,水深是其半。水色白中泛绿,清澈见底,游鱼嬉戏于藻丝,稚蟹藏露于石隙,水底汽泡上冒,一派生机。稍北,又有一方池,纵深莫测,水呈墨绿色,此泉名“马踏泉”。坐在二泉之间的青石上,盛夏的暑气顿消。一片古木浓荫,遮天蔽日,使整个祠宇院内处处清凉。
冯子咸、冯琦进大殿拜谒圣水娘娘。但见殿宇颓败,墙角呈现裂缝,蛛网触目,尘灰坠落,神像容貌陈旧,有失庄严。二人看后怅然若失,感觉与院中怡然的风景大不协调。他们出大殿而返登文昌阁。
圣水祠殿宇群落的建筑时间或重修时间不一,新旧程度不一。文昌阁仍然坚固完美。阁子下层为门洞,阁西侧有砖砌阶梯,上面是文昌之祠,塑像凛然。冯氏叔侄匍匐拜于文曲星像前,各自祈祷,默诉心事。礼毕,起视祠内,见有许多学生和举子题名壁上,有的还写下了许愿之词。冯子咸和冯琦没有写甚么,然而他们互相约定:二人中不管谁中了进士,定要拿出自己一年的俸禄来重修圣水祠中残旧的建筑,以实际行动回报圣水祠。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冯琦中举,第二年春进京会试,冯琦中了进士,步入仕途。
冯琦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捐俸重修圣水祠。此次重修是明万历五年(1577)七月开始施工,腊月竣工,主要是“重新殿庭”。根据冯琦预先的设计,在重新殿庭的同时,又“构亭池上”并建了院东南角的钟楼。大方池北侧构亭三楹,实为过亭,砖木结构,青瓦挑檐,有前后门,周围是木格窗扇,整个建筑玲珑别致,美观实用。此亭处于大门与大殿之间的中轴线上,将大院分隔为二进,又以亭门相通,妙在隔、通两用。这里也是圣水祠东主接待来人和议事的地方,人们还可以在亭中观景、休息。亭与池桥相映成趣,构成了祠中最佳的风景。冯琦的高见卓识和无偿奉献进一步造就了圣水祠。当然,冯琦当时在京为官,并没有亲自在现场指挥施工。是他提出方案、提供资金,由当地百姓和能工巧匠实施的。其间,冯子咸或许到场指导过(子咸后来考中举人,曾创修青州冯氏祠堂)。
按照冯琦的设想,圣水祠院的东、西院墙处要建成廊房,廊内可以塑神像和立碑碣。但是,他捐俸的资金已用完,于是冯琦便写信给青州的老乡,发动集资,使两廊的建设工程同时完成。这时的圣水祠建筑完善齐全,规模更加宏伟壮观,有正殿、龙王殿、阎王殿、文昌阁、过亭、大士庵别院、东西两廊房、东西两偏门,以及院东西两角的钟楼和鼓楼,另有草房多间。
万历十一年(1583),冯琦奉朝廷之命东行出差,路过家乡青州,借便重游了圣水祠。他在感慨之余,写了重修圣水祠的碑记。碑文记述了重修的起因和过程,赞美圣水祠神境,祈祷神灵庇护百姓、风调雨顺。这良好的祝愿是冯琦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这篇碑记文辞优美,情深意切,后收录于康熙《青州府志》。
2016年,圣水祠建设配殿,挖地基时出土了多块碑碣残石。笔者与图书馆冯汉君主任在现场发现了冯琦《重修圣水神祠记》3块断碑,之后,又发现一块。此意外之喜也!这是该祠中时间最早的一通碑记,遗憾的是,碑断残不全。但,这是冯琦唯一的实物遗产,在青州可谓弥足珍贵。 (房崇阳)
冯琦《重修圣水神祠记》局部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