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洞之谜
一
万春洞里的陈抟,是个什么人?
他为什么要在山洞里睡觉?
洞内洞外的题刻又是什么意思?
云门山寿文化的第二部分,藏在陈抟洞里。
欲说陈抟,先说庄子。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大鹏飞起来的时候,“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抟”读作团,凭借的意思。“扶摇”是盘旋而上。“羊角”是旋风。
庄子说:大鹏鸟,借着旋风盘旋而上,穿过白云,背负青天,随之向南飞去。
其实,庄子说的大鹏不是一只鸟。那是人在开悟得道后的心理状态,精神升华后的生命意象。于是,五代十国时候,这位陈先生就爱上了庄子那句话,他为自己取名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三个名儿,都在庄子那一句话里。
光看这名儿,陈抟的品性也就略可望知了。他是个绝不与知了、小灰雀们为伍的,对它们的骄横无知、狂妄自大,更是不屑一顾。所以就长期在华山或武当山隐居修行。从五代到宋初,很多个皇帝都想见见他,却要看他有没有空儿。后来,大宋皇帝感觉自己面子不小,就亲书一信,盛情相邀。结果,陈抟看过御笔,当即回复:“数行丹诏,徒烦彩凤唧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还是不理那个茬儿。
然而,那时的皇帝居然缺乏权力的傲慢,居然追着赶着请他做官,至少是正部级的领导干部。可他还是没空儿。
他忙什么?
睡觉。
睡觉是陈抟的修行方式,所以人送雅号“睡仙”。陈抟认为,世间之人,大都只为自己的名权利而拼搏,嘴上却仁义道德。陈抟觉得这是比较龌龊、颇为下流的。他为清静就关门睡觉,连皇帝都巴结不上,可那皇帝们照样紧追不舍:朕送你官位你不要,与你交友你不干,赠你一个美名,看你怎么推辞。
于是,什么“希夷先生”,“白云先生”,“清虚处士”等等,也就纷至沓来。
那些号称天子的人,莫名其妙地对一位书呆子如此热爱,甚至争先恐后地崇拜他,吹捧他,这就越发地给他涨了脸。以至于陈抟身后500年的明朝,崇拜他的人有增无减。周全就是铁杆粉丝之一。
陈抟的实际享年是116岁,但是传说他一睡几百年,他的形象真就是长寿万岁了。所以,周全为陈抟开凿了这个洞,并取名“万春洞”。南北朝时候,刘义庆编著的书里,记载着孙皓的一首诗,诗里说“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就是给你敬上这杯酒,祝你长寿一万年。从此,万春就是万寿的意思了。万春洞就是万寿洞。
周全开凿的万春洞,虽然早于大寿字,但两者的主题却是同一思路。
当时,陈抟洞这个位置,原有一个天然洞穴,洞里还有泉水流出,只是空间狭小。懂得风水的周全,自是推崇备至,于是就人工操作,保护着泉水扩大洞穴,并雕出了陈抟枕书而眠的大型石像。这一宏大工程,想必也是得到了衡王的支持,便是凿洞造像的用意,大约也是衡王极喜的:
陈抟这般高卧修真,远离尘世的喧嚣,入于境界的清净,正是超脱白驹过隙,而入天地同寿之修行,精进。
当然,周全还要来一些精心渲染。他在洞口外的西侧,又刻下大字“晾书台”。意思是,谁也不要以为陈抟是遥不可及的神仙,他是平平常常的人呢。他的书,时间久了也会潮湿,也需要搬到洞外晾一晾:晾书台。
还有,陈抟跟你我一样,也是要吃喝拉撒的。半夜里,他也是出来小便的。晾书台边上,那两个深深的脚印,就是陈抟站在那里撒尿留下来的。
后来的崇祯年间,又有人在洞口上方刻下了“希夷石室”。“希夷”是老子说的,“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所以,陈抟也叫“希夷先生”。这个“希夷石室”,一是陈抟洞的意思,二是说,尘世间那些凡夫俗子,任凭你们唾星四溅,手舞足蹈吧,人家石室中人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哩。
不知何年何人,又在洞外下方留下四字,“溪绕云山”。此君也是周全知音了。他这“溪”不是溪流,而是桃溪,就是桃花源,就是仙源。他说,桃花源围绕在云门山上,陈抟正住在桃花仙源里。
可见,周全以及无名氏他们,都是高境界的。他们都没有将陈抟视为神或仙,都在寻求得道成仙之途,即世人如何才能万春万寿的那条道路。
周全以为,这个陈抟洞,只是为人提供了悟道的机缘:洞内天然之水常年流淌,形如大德上善,声似素手瑶琴。陈抟又若圆寂释迦,头向北方,右侧而卧。不同的是释迦枕手,陈抟枕书,释迦在树下,陈抟在洞中。那么,陈抟这般高卧静真,与万春长寿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呢?周全在洞内石壁上写道:
“玄关窍真难说,父子孙不堪传。”
玄关窍就是得道成仙的那个关口,那个秘诀。周全说,其实我也说不出来,即便是知道的人,跟他的儿子孙子都是没法传授的。谁想得到它,谁就来这陈抟洞里,自己参证。
周全没想到的是,雪蓑一来,就把他的说法否定了。很可能,雪蓑这般说:“玄关窍,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传!”
这就语出惊人了。当时的情景,会不会是这样:
周全道:“敢请雪老仙人说一说,传一传?”
雪蓑也没客气:“拿笔来!”
随即就将成仙的秘诀,唰唰唰,写下来了。周全一看,太厉害了,赶紧刻出来,让后人都看看。
那么,雪蓑写的什么呢?下集接着讲。
二
雪蓑的名字,怎么这么怪?
他真有成仙的秘诀吗?
他的秘诀是什么?
雪蓑这人,有知识,有才华——这都不要紧,关键是他还有思想,这就很难融入他身边的世界了。因为,那个世界喜欢奴才,蔑视人才,惧怕英才。所以雪蓑就不跟他们玩,只与诗酒为伴,浪迹天涯。
雪蓑所到之处,高人名士即争相为友。至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倒在其次,关键是靠近了生命之火,是可以点燃自己灵魂之光的。那些无法接近雪蓑的百姓,便以为他是神仙,起码是半仙之体。
青州就有他的传说,《雪蓑告辞》:
雪蓑在衡王府里待久了,又住到云门寺里。一日,他遣人送信与衡王:明早日出之时,阜财门外辞别远行。结果,衡王按时走出南门,却见四处无人。唯有不远处,一棵大树下雪花飘落,雪地里半掩一件蓑衣。衡王笑道:“啊,雪蓑子这般告别,真真仙人也。”说完再看,那雪与蓑已是化作一阵轻风,飘然而去。
这个传说,大约是因着“雪蓑”二字生发的联想。其实,雪蓑的名字,来自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以幽僻清静的画面,展现了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雪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寒江雪里的蓑笠翁,因此就为自己取名叫雪蓑子、雪蓑道人,人称雪蓑。
雪蓑常来
青州,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且俱是珍贵的。他写在陈抟洞里的《山居吟》,就是雪蓑思想的又一闪光点。诗里既说出了成仙长寿的秘诀,又体现了作者固有的风骨:
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
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
首句的“洞天”很重要。洞天也叫三十六洞天,也叫福地洞天,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类”,是两种事物的性质或特点相同。雪蓑说,陈抟野宿石床的云门山,就是一方洞天。
正好,雪蓑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字,“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就是在洞天里放养仙鹤的仆人。雪蓑说陈抟是洞天中人,就表现了他对陈抟的敬重:
还是陈老师厉害呀,俺只能放养仙鹤当仆人;您老人家,野宿石床当睡仙呢。
第二句,“斗笠脱放海东边”。青州位于东海的西边,陈抟把脱下来的斗笠,隔着大海放到了对岸。他放那么远干什么?
原来,古代男人的身份全在脑袋上:
若是戴着帽子,那就是官员。帽子又叫冠,所以“簪冠”就是做官,这是很多人的追求。但还有更高一层的,即不想做官了,这便是“挂冠归去”。成了平民就没有帽子了,敞着头叫“科头”,王维说的“科头箕踞长松下”,就是这种人。假若再高,就是第三层境界了,即戴上斗笠,当隐士去。“斗笠”即是隐士的代表符号。
此刻,雪蓑笔下的陈抟,居然又高了一层,他将隐士的称号、隐士的美名,甚至隐士的身份和感觉,都远远地扔掉了,扔到大海对岸去了。因为那个年代,“隐士”这个称呼就像现在的“领导”、“老板”、“名家”,是有些光彩的。然而陈抟不需要,他弃之如敝屣地“脱放海东边”了。这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相,包括所有人向往的美好、伟大、神圣,陈抟均已看破,尽然放下,且脱离得很远,隔着大海那么远了。
下一句,“夜深熟睡白云起”,字面意思好像是,夜深了,陈抟睡熟了,云门山上的白云飘起来了——其实不是。这一句的主语不再是陈抟,而是世人。“白云”不是白色的云彩,而是陈抟。因为,陈抟还有一个名号——白云先生。白云起的起,本意是起床,在这里就是睡醒、清醒的意思。单看文字,“夜深熟睡白云起”已是韵味十足:世人都醒着呢,雪蓑说他们睡了;陈抟睡着呢,雪蓑说他醒了。而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则更有份量。屈原曾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雪蓑就是拿着这个诗意,来说陈抟的:
世人都那般清醒聪明,实际上却在昏睡无明之中。唯有陈老师的睡觉,才是一种清醒!且是全天下的人,都在这个暗无天日的黑夜里,睡得深沉了、麻木了、不知死活了,只有睡仙您——独醒。
当然了,唯此独醒之人,方是真醒,大醒,醒悟之醒。
最后一句,“莫管龙来榻下眠”,这个“龙”,不是东海龙王的龙,也不是真龙天子的龙。“龙眠”是个词汇,就是归隐山林的意思。这一句跟“斗笠脱放海东边”是相照应、相联系,且成递进的:
陈抟这个隐士,对于隐士的名分,他从不理会。哪怕有人来至石床之前,敬仰隐士,崇拜隐士,他也照旧不为所动。这就是“莫管”。
雪蓑这一句,既表现了陈抟的崇高与真实,又说出了仙子与俗子的根本区别。真正的仙子,从来不把“我是神仙”放在心上,更不挂在嘴上,这是早已置身于“神仙”之上。其实,凡是高人都这样。庄子亦说“大道不称”,大道是不必说,无须说、不可说的,即真水无香,大象无形之意。例如现在,自制的宣传品上印着什么名家呀、理事呀、主席呀,一般都是假的。若是真的,早就大道不称了,真金不用再镀金,凡镀金者是假货嘛。
至此,我们便十分清楚了。雪蓑的《山居吟》,就是对陈抟的概括,对“万春洞”这个寿文化的阐释。他告诉世人,怎样才能上层次、上境界,怎样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活成真人,关键是脱放斗笠,莫管龙眠。那是“桶底脱落”一般,霍然放弃一切收藏,让干净的内心与澄清的宇宙打成一片,从而破掉形式之寿,超越生命之寿,进入精神之永恒。
这首诗尽然道出了成仙成圣的真谛。 (冯蜂鸣)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