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旗城“诗人之家”
旗城“诗人之家”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9-12-26 10:21:39      
内容摘要:青州驻防八旗军队早年被称为功懋十全的威武之师;进入乾隆朝之后,青州满族在保留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学习汉文化的热潮,因而诗、书、画人才辈出,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如镶蓝旗唐家五代能诗,被称诗人之


青州驻防八旗军队早年被称为“功懋十全”的威武之师;进入乾隆朝之后,青州满族在保留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学习汉文化的热潮,因而诗、书、画人才辈出,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如镶蓝旗唐家五代能诗,被称“诗人之家”。早年曾出版《唐氏诗钞》,诗集选入作品282首,另有唐松寿手稿一册,诗300余篇,至今为其后人所珍藏。
  据唐氏家谱记载,唐家为塔他拉氏,其先祖倭和纳传至四代来青州驻防,至今后人已繁衍十代:色和臣——荷会——庄林——布衍海——伯善——松寿——文瀚——鼎武——德顺——唐岩。其中留下诗作的有庄林、伯善、松寿三人。文瀚与鼎武之妻舒玉芬也善诗,但其作品未收入《唐氏诗钞》。现将庄林、伯善、松寿的诗作分别介绍如下:
  庄林,字默斋,生于清乾隆年间,著有《默斋诗钞》。其玄孙松寿将其所作诗文选辑22首,编入《唐氏诗钞》,并做了一篇短序。庄林的经历不详,但从序及其诗中看出,他虽善文能诗,但屡试不中,没有做官,因而生活拮据。他的诗作中有一首《初夏感述》:
东风何意故来迟,教尔开颜不及时。
债主填门猛于虎,娇儿伏枕气如丝。
春光荏苒交新夏,花事蹉跎负旧期。
肯惹芳园怨童子,推窗强作笑容窥。
  娇儿生病,债主逼门,他生活得十分艰难,但他性格耿直,不愿卑躬曲膝。他在三十二岁时,仍没有考中,于是便转而研究周易,认为自己注定不能求取功名了,以后便心灰意冷,每与山僧野叟往来于驼岭云门之间,诗酒自适。并嘱其子孙,死后要葬在云门山下。他有一首诗,题名《乾隆岁次甲辰冬至日枕上作》。即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冬至这天,他病卧在床,在枕上赋诗。其文曰:
不须别处问牛眠,曾与云门结道缘。
只履倘能埋北麓,拚将十万买山钱。
  他想将云门山买下来,葬于云门之下,这只是一个穷诗人的浪漫情怀而已。
  伯善,字子元,庄林之孙。生于道光八年(1828),逝于光绪十六年(1890),官至旗城都统府掌印佐领(正四品)。他“幼则心醉诗书,长则手操疏计”,文武兼备。他任旗城都统府掌印佐领长达四十年,起草奏章,管理文案,公务繁忙,交际亦甚广泛。他于百忙之中,写下了大量诗篇,前期印有《素履堂诗钞》集录诗75首,后期因身体多病,退出所任职务,著有《倚枕吟》,集录诗77首。他喜爱奇石花卉,花卉中尤其爱菊。诗中有《索菊》《忆菊》《问菊》《对菊》。对菊、竹、梅、兰、琴、棋、书、画,他皆能信口成诗,而且颇有意境与含义。如他口拈一诗,题名《盆中小松》:
得地原堪作栋梁,托根瓦缶亦何伤。
虽然束缚难敷荫,也自青青傲雪霜。
  瓦缶是一种肚大口小的瓦器,松置于其中受到束敷,但其色青青,也能凌霜傲雪,他以此来比喻人生,激励自己。从他的诗中看出,他与青州满族的书画家寅谷、敦德、惠元、鉴泉等人交往甚密;他同青州的汉族名人也结为挚友。如明、清两朝重臣房可壮之后房诗臣,青州太守李宪之,都同他有诗词往来。李宪之在青州为官廉洁,重视教育,曾用自己的薪俸,向北城八旗义学捐助银200两,伯善诗中称赞他是:
春风嘘植圭璋器,化雨涵濡栋梁材。
指日人文应蔚起,满城桃李属君栽。
  光绪九年(1883)二月,他五十五岁时参加挑选协领的考试,发射三箭皆近红心,但没命中,因而落选。他自叹“无才逐鹿手空还,仰屋兴嗟泪自潸”。他想到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由此勉励自己,不能怨天尤人。
  伯善生活俭朴,反对奢侈,上司按规定为他修膳佐领衙门,他认为是“频兴土木”“浪掷泥沙”,他在一首题名为《知足》的诗中写道:
知足由来惯耐穷,甘霖屡降十年丰。
余柴尚可供炊爨,老屋犹堪蔽雨风。
菊种幼苗欣已活,竹添新笋喜成丛。
睡余烹茗闲消遣,小小泥炉炽炭红。
  伯善廉洁,耿直,用他的话说是“懒学圆融逢要路,肯与衰老负良辰”。1889年他61岁,因工作中与上司意见不合,便借口生病,退出了掌印佐领的职务。他的诗集中有这样一段记叙:
  掌都署印务垂四十年,历事各宪委掌笺奏,因骨鲠不合,一旦退出,颇觉消闲,喜占二绝句:
忆掌当年笺奏时,四郊多垒羽书驰。
从今幸免簿书累,信手消遥但咏诗。
依旧清风两袖寒,倍尝辛苦与艰难,
休言三十年前事,赚得皇家四品官。
  伯善退职以后,第二年唐家便迁出佐领衙门。因伯善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蓄,为了糊口不得不含泪卖掉积攒的名人字画。其中有元代名家黄子久和明代大画师米万钟的山水,有成亲王永瑆的铁线篆字,刘墉,郑板桥等清早、中期著名书画家的杰作。此时,他虽然到了“家道寒微,谋生计拙”的境地,他仍然不停地写诗:
破窗风入觉衾凉,倚枕灯前厌夜长。
人到贫寒无好梦,花逢节序更添香。
供家米少炊犹吝,待客茶温饮不妨。
独有闲愁抛不尽,年年诗债逐时偿。
  在这期间,他生了一场大病,如同抽骨脱皮一般,三四个月身体未能复原。冬日怯寒,不敢理发,烟茶全都戒了。直到春暖花开,才被妻儿搀扶着到院中坐一坐。他写道:
谁料今番病,真成死里生。
妻孥皆丧胆,戚友尽担惊。
久厌欹床卧,方能柱杖行。
何时始强健,庭外看分明。
  既使在病中,他仍未搁笔,又写了大量的诗篇。光绪16年(1890)阴历7月17日,他病逝在家中,这一时期留下的诗作,多在病榻上写成,因而取名《倚枕吟》。
  松寿,字揖乔,伯善之子,生于1860年,14岁入学,25岁第一次参加乡试。由于他偏爱诗歌,不喜欢八股文,自认为“读书意不佳,读诗心便喜”,所以未能考中。30岁时他父亲去世,生活复又贫困,沉重的家庭负担与兵役之苦,都压在他一人身上,因而屡试不中,于是陷入极大的矛盾痛苦之中。他留下了大量作品,并刊有《卧游山房诗钞》,多数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境。
  松寿的诗语言生动,意境清新,感情激越。除收录《唐氏诗钞》109首,另有未刊登的手稿,诗三百余篇,也不乏精彩之作。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父亲伯善的熏陶教诲是分不开的。松寿幼时,父亲常朗诵陆游和苏轼的诗给他听,及至年长,便命题赋诗。或自己先做几句,让儿子后续,或步韵唱和。松寿的诗集中曾记叙着一段父亲去世前命他续诗的情景:
  “先大人子元府君,自庚寅三月受症,至七月初十日觉病小愈。是日午后暴雨如注,晚晴。移座中庭,即景口占云开月倒行三句,命寿续之,至十七日夜间溘逝,始悟诗之不祥也。”
  当时,伯善所吟的三句诗是“雨急烟横散,云开月倒行,满庭秋意味……”前两句伯善尚满意,第三句似觉不妥,叫松寿往下续句。松寿连答两次,非但伯善摇头,连他自己也认为不好,后来他父亲突然死了,他便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松寿34岁时,清明节前游旗城《海岱书院》作杂咏二十四韵,诗中引经据典,写景抒情,将《海岱书院》和旗城教育描述得十分详尽:
海岱新名院,凭云旧号楼。
松林斜抱好,竹径曲添幽。
挹翠茅亭结,临漪水榭留。
山环青黛峙,池绕碧波周。
螺光檐外罨,麝气庭中浮。
鸟语醒尘梦,花香浣客愁。
树头蜂蝶闹,轩外紫红稠。
论德谈经地,飞觞醉月秋。
前贤频景仰,胜境任遨游。
古籍三椽满,名言二字搜。
才喜文兼武,人欣刚化柔。
八旗尽统诵,四海敛戈矛。
渊源钦世学,桃李总门收。
文章必己出,辞藻拔少尤。
徒尔笙竽滥,那能学仕优。
栽培勤泉志,创建伯羲遒。
报国群期否,持身我欲求。
韶华莫虚掷,归咏乐咸休。
  松寿这首诗从《海岱书院》的凭云楼写起,将花园中的楼台亭榭勾勒出一幅秀丽的图画,笔墨娴熟,情景交融。“勤泉”和“伯羲”即倡导建立《海岱书院》的省巡抚张曜与主考官盛伯羲。他在这首诗的末尾写道:“报国群期否,持身我欲求”。可见,当时他仍然踌躇满志,力图进取。但在次年乙未开科考试,他仍旧落榜。后来,在他的诗中有一首《元旦试笔》:
丽景天开第一辰,试将彩笔赋初春。
千门雪映桃符赤,万里春和曙色新。
搦管难描丰岁乐,倾杯未觉小家贫。
到头还是皇恩重,我亦三朝自在民。
  这里的“三朝”是指咸丰、同治、光绪。诗中所说的“皇恩重”与“自在民”实际是对科举不第所发的牢骚。这次他参加乡试未中,传说是考试官出了个偏题,——“项羽”,他在答卷中犯了忌。
  封建时代科考时,文章中的“忌讳”是一大奇闻。最大的忌讳是不能用当时皇帝的名字所用的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忌用“世民”二字,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把“民风”一词改成“人风”。明、清二朝忌讳更多,传说慈禧太后的小名叫翠妞儿,考试中就要避开“翠”字。但这种忌讳只有深谙宫中内情,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有一年进士朝考,题目是“麦天晨气润”,有个考生联想到翠绿的麦田波浪起伏,在诗中便用了“翠浪”一词,阅卷大臣看了大惊失色,尽管这个考生诗作得好,字也写得漂亮,但怕触犯老太后的忌讳,只好让这个应该中进士的考生落了榜。松寿在做《项羽》的考题时为什么落榜呢?因为清王朝崇拜关羽,松寿的文中没避开“羽”字。
  此后,松寿是否又参加科考,现已无据可查;但从诗中看出,他后来愤世妒俗,淡泊名利。戊戌变法时他曾一度精神振奋,变法失败后他也随之消沉了。
  后来他的诗作中有“半世功名薄,连年病缠身”“无能老子君休笑,屈指优游四代民”等诗句。
  年近花甲时,他沉醉于诗酒,并同青州法庆寺的方丈觉性(字复亭)结为好友,他的多首诗是写法庆寺的。觉性方丈死后他很难过,在诗中写道:
性公归去了无痕,一过丛林一断魂。
红叶依然藏塔院,白云终日对山门。
频思苦茗檐前煮,犹记香醪石上温。
瞬息三年劳入梦,空余风月与谁论。
  松寿命富有才华,诗书俱佳,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他找不到出路,因而消极厌世,自甘沉沦。晚年,他随儿子唐文瀚寄居于山东省东昌府(文瀚在东昌府任书吏),每逢茶余饭后,他便沿着城边的柳堤,步履蹒跚,低声吟哦,继续不停地诵诗作赋,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李凤琪)
 




唐诗诗钞手稿



唐伯善晚年与家人留影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一个具有思想家... 10-15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青州新闻    
青州市召开麻风... 11-22
青州市在潍坊市... 11-22
火了,真火了!... 11-22
青州市交通运输... 11-14
青州市:“两清... 11-14
爱心商家关爱环... 11-14
青州市举办庆祝... 11-14
青州市开展“关... 11-14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