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青州市域内的石佛寺中,地方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四处。分别是:高柳镇石佛寺村的石佛寺、段村石佛寺、东夏镇东石佛寺村的石佛寺、邵庄岔河村石佛寺。这些古老的寺院多数建于北齐北魏时期,据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本期除岔河村石佛寺尚未作调查外,对其余三处石佛寺一并作简要的概述。
高柳镇石佛寺村石佛寺
石佛寺,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中共就提到三处,高柳镇石佛寺是其中之一。
高柳镇石佛寺村石佛寺,旧址在村迤西。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一在县北二十二里石佛寺村,有魏永安三年造像。”清《益都金石记·卷一·北齐石佛子佛像碑题名》记载:“右碑在城北三十五里石佛子,盖古刹就废,犹存佛像碑,故土人以石佛子呼其地。碑上佛像甚多,杂题男女造像姓名,赖有张景晕之名,而知其为北齐物,余多漫漶,择其可辨者录之。”从以上记载得知,该寺在清中期,段松苓先生的《益都金石记》成书之前,已久废不存,唯此石碑可考证该寺的始建年代及遗址所在。
石佛寺出土的石刻造像
经实地调查该村的多位老人,对此寺毁前情况均无记忆。走访该村人、原
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孙新生先生证实,石佛寺毁之甚早,现在唯一能考证该寺的一件重要遗物,就是这通北魏永安三年(530)的石刻造像碑。孙先生说,在解放前日本人曾想将此碑掠走,不知何原因未能得逞,现一直在山东省博物馆内珍藏。碑刻上的纪年与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的年号完全一致,惜精美的石刻作者一直没能亲眼目睹。至于该寺的其它详情,今已是无从查考。
石佛寺村碑
高柳镇段村石佛寺
段村石佛寺位于该村东半部,始建甚早,据周边老人回忆,该寺院毁之较晚,当时的面积不小,气势恢宏。1946年,该寺部分建筑被拆除,在其遗址上建了段村烈士祠。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石佛寺,一在城北五十里段村,唐天宝二年建。明崇祯七年、国朝雍正二年、嘉庆二十五年相继修。《旧志》云,在县北马社,宋天圣三年建,今不知所在。”《青州地名志》记载,石佛寺有唐天宝二年(743)石塔。又据《青州市志》载:“烈士祠在朱良镇段村,1945年秋,为缅怀‘四边’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当时的益寿县委决定在段村东首一古寺院旧址建烈士祠,翌年秋落成。1967年,阳河人民公社进驻成公社驻地,伐古松,占殿堂,1977年迁出。”其中提到的古寺院即石佛寺。
段村石佛寺龙虎塔
据实地调查,该寺院占地十余亩,主体建筑为南北轴线,有前后二进院落,山门坐北面南。另有东跨院一处,当地人叫它“和尚园”,园内原有僧人斋舍及大片菜地。山门拔台1米余,门前有千年古槐2株,3米多高的石塔一幢。寺内有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殿。院内古柏石佛寺龙虎塔,浓荫遮日。正殿内还有一尊2米多高的大石佛。1946年,当时的益寿县政府决定,在该寺旧址上建烈士祠,祠址主要占用了和尚园址和少部分寺院址,拆除了部分寺院建筑,但寺院整体格局基本未遭破坏。1967年春,“文革”开始不久,当时的阳河公社机关迁入该寺办公。此后的十年间,阳河公社先后将院内古柏杀伐做了礼堂椅凳。那尊大石佛“文革”初被红卫兵砸碎,填入寺前的大湾里了,那幢龙虎大石塔被当时的益都县博物馆收藏。据老人回忆,门前的两株古槐,其中一株“文革”中被红卫兵挂上了大广播喇叭,谁知次年那株挂喇叭的古槐树就枯死了,随即伐掉。另一株古槐,几年后也被杀伐掉。现在,寺院遗址处,除这座古色古香的烈士祠外,别无任何寺院遗物可寻。
在石佛寺遗址上改建的烈士祠
东夏镇石佛寺村石佛寺
东夏镇石佛寺,旧址在东夏镇石佛寺村东侧。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石佛寺,在城东北二十六里石佛寺庄,有北齐造像碑,盖即当时建也。”《青州市地名志》载:“村东旧有北齐建石佛寺,村以寺名。因与高柳镇石佛寺(村)相区别,故称东石佛寺(村)。”
据调查,该村老人对该寺均没有记忆。传说,清代此寺已废,史籍上也从未见到该寺重修的文字记载。但该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却都亲眼见过其遗址上的那座大石碑。石碑总高2米有余(包括半米高的碑座),两边以石镶嵌,碑帽雕刻精美,上面雕着密密麻麻的小佛。上额刻着“石佛堂”三个字,不知何年,许多小石佛头被砸毁。此碑一直在其遗址上耸立了1000多年。直至1963年,县里搞文物普查时,石碑被原益都县博物馆拉走。现今陈列在青州市博物馆。
该村老人回忆,在20世纪70年代整大寨田时,曾在其遗址地平面以下1米左右深处,挖出许多地砖石瓦砾及灰炭物,村民疑是原寺遗址。十几年前,又在遗址处突然发现了一个好几米深的新挖的大洞坑,分析是文物贩子所为,挖走何物不得而知。 (有令衡)
东夏石佛寺137石刻人造像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