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应庙,又称西大庙,旧址在旗城泰安门(西门)内路北。清咸丰《青州府志》载:“福应庙在满州城泰安门内,雍正十年建。”李凤琪先生著《青州旗城》一书中亦有这样的记载:“北城庙宇中,规模最大的是敕建普恩寺和敕建福应庙。因为是雍正皇帝亲笔赐名,落成之后,于雍正十年(1732)阴历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了三天隆重的建醮开光庆贺典礼。”由此而知,该庙从始建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未拆除,存世时间280年左右。
福应庙复原
福应庙占地二亩左右。山门坐北面南,分前后两院。拱券式门洞,单檐歇山屋顶。门楣上额悬“敕建福应庙”匾额,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入山门迎面是木制屏风式影壁,制作精细。两边刻木楹联一副:“存善心行善事善终结果;明其人暗其人其是何人”。据说,此联出于当年一名满族兵甲之手。山门的北向面门洞之上挂一巨型算盘,长约2米,高约1.5 米,算盘除铜轴外,其余皆为硬木制作。算盘两边的木框上刻有对联一副:“人莫兴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巧用机关”。横梁上刻“不由人算”四个字。此算盘还有一奇妙之处。立式算盘,铜轴木珠,在光滑的铜轴上,算盘珠却总是出现“二三四”三位数,人们若将这几个算珠拨下来,不用多久,算珠便会自动复原,此怪象着实让人生奇。“二三四”为何意,更是让人难解。
绕木映璧而过,迎面有庑殿式大殿五楹。大殿前有高高的月台,月台居中置一铁铸大香炉,高与人齐,纹饰简洁,但铸工精湛。大殿高10米余,飞檐叠拱,殿宇轩昂。正面四扇朱红大木门,庄重而肃穆。殿内主祀城隍爷,两旁侍童男童女立像,另有雷公、电母、雨师、风伯四神像。城隍系一城之主,司人间生死祸福,保一城百姓之平安,因此,这里的香火十分旺盛。殿内除有泥塑城隍神像外,还专门雕刻了一尊木雕城隍爷像,每年的古历五月二十五,人们用轿子抬着木雕城隍爷出巡。旗、罗、伞、扇前面开道,笙、管、笛、萧共鸣。仪仗队手持枪、刀、剑、戟紧跟其后,出巡队伍声势浩大,规模空前。队伍沿八旗居所,在城内巡游一圈,最后出南门,至军教场,由副都统率文武官员拜祭城隍,然后举行回銮仪式。这一天,北城可谓倾城出动,万人空巷,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和南城的汉民百姓也来看热闹。广场上人山人海,说书的、卖艺的、卖风味小吃的,热闹非凡。整个出巡场面盛况空前,使祭神、娱乐、商贸活动融为一体,整座旗城成为沸腾的海洋。
在正殿的东西,各有配殿4间,东配殿供马王、药王、瘟神、山神,西配殿供火神、龙王、炮爷、土地。因满族的先人以狩猎与骑射为主要生活方式,故对马王爷十分崇敬。驻防旗兵作战,终日与马相伴,更须求马王爷时刻保佑。福应庙内塑的马王爷是马首人身,身着绣花红袍,手持笏板端坐神台。在他的额头正中有一只眼,好像三只眼的二郎神,能识人间善恶。有时北城人打架,威胁对方时有句口头语“不给你点厉害,你不知道马王爷是三只眼!”
绕前殿而过,进入后院,此院有北大殿三楹,曰“昭忠祠”。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青州八旗接旨出兵镇江,抗击英帝国主义入侵,青州旗兵战死65人,伤近百人。道光皇帝亲赐建“昭忠祠”,并勒石立碑,铭文彰志。碑文由当时青州知府李廷扬亲为撰写,烈士灵牌供于祠内,按时祭祀。对青州旗兵的卫国献身精神,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曾高度评价了在镇江抗英战争中,驻防旗兵的卫国献身精神。恩格斯说:“驻防旗兵虽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个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12卷190页)。现此碑珍藏在青州市博物馆,成为极为珍贵的国家一级历史文物。
在昭忠祠内还有一尊特殊的神像——“炮爷”。传说在镇江战役中,青州兵炮手把守北门炮台时,打得英军血肉横飞。后大批英军重点对炮台进攻,旗兵炮手寡不敌众,遂点火将炮台炸毁,与敌同归于尽,后人因此立神像祭之。其实,祭祀炮神,清朝历代皇帝早有此习俗,每逢出征凯旋,都要举行祭炮神仪式。
福应庙内原有古柏7株,据传,对植的6株古柏为建庙后统一栽植,另一株小柏为自生自长而成。旗城中有年纪的人都知道,此6株古柏6个品种,是桧是柏,谁也分不清。树虽不多,但品种之全,在青州市众多的寺庙中极为少见。对这6株古柏的来源与栽植,在旗城中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福应庙建成之后,庙内迟迟没植松柏,显得即无古韵又无庙相,庙中的城隍爷十分着急。一日,城隍爷便化作凡人,踏遍山南海北,终于觅得了6棵奇松怪柏,植于庙中。此传说虽无可信度,但庙内古柏6个品种却是千真万确。除此,还有一件真实的奇事,更让人费解。在6株古柏中,其中有一株树干上长了一个疙瘩瘤,据说这个疙瘩瘤能自动转方向,尽管转的速度很慢,但它总是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而转。比如说,今年树瘤朝正南,数年后又朝了西南、正西。此种奇特怪象,北城的耄耋老人多有目睹。
福应庙随着旗城的废圯而逐渐荒圯,至20世纪50年代末,虽还有部分残余建筑,但庙内已是瓦砾蒿草,庙景凄凉。1964年,县里修建西门水库时,县水利局将庙中6株古柏伐掉做了溢洪道闸板。同年,庙内的残存建筑物也陆续被拆除。一座恢宏了280余年的敕建福应庙,就这样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掉。
(此文内容参考《青州旗城》一书) (有令衡)
福应庙昭忠祠显忠碑
福应庙忠烈祠碑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