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庙旧址在南阳城西南隅城隍庙南。清康熙《益都县志》载:“太公庙,在城西南隅,祀齐太公望,管仲、晏婴配享,以春秋上巳日致祭。”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新《府志》曰:唐开元中,始置太公尚父庙。上元中,尊为‘武成王’。建中中,定配享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图形于庙。贞元二年,罢享诸将,惟祀武成王、留侯张良。四年,去王号,复为太公庙。今庙以管仲、晏婴配享。据《旧志》,以春秋上巳祭。旧在古东阳城,宋大中祥符元年敕建,追谥号齐太公曰‘昭烈武成王’,令青州立庙,并勒御制赞于碑,碑今佚。元末,毁于兵。明,改建于西南隅城隍庙前。国朝康熙三十四年、乾隆三十二年、光绪五年相继修。”
从以上记载悉知,太公庙即“武成王庙”,也叫“尚父庙”,是祭祀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中国神坛史上的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姜太公姜子牙的一处道教庙宇。初建于东阳城内,元末毁于兵火,明移建于南阳城之城隍庙南,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年间相继修葺。废于民国晚期,至建国前夕,该庙仅存残墙断壁。瓦砾蒿草,一片破败之相。据周边老人回忆,建国初期,庙的垣墙轮廓尚能辨出。从残存的地上殿舍墙基看,在东西宽不足30米、南北长百米左右的范围内,沿南北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分别是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后殿最大,殿后不远,即是城隍庙戏楼。中殿迤东有东跨院,内有数间平房道舍。至五十年代初,其遗址上还有几块残碑,多为重修碑记。五十年代末,石碑砸碎修了朝阳大队水渠。
1913年,益都县在太公庙兴办了县立乙种蚕校,至1927年停办。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山东第一路民团总指挥的赵明远,还在太公庙里办过枪械所,制造枪支弹药,至1932年底停办。因庙中建筑多年失修,逐渐荒废,至建国前夕,庙中建筑物荡然无存,仅有原太公庙山门的石匾额,现展藏于市石雕博物馆内。据说,此匾是明中期
青州衡王府的一代衡王亲题。
原青州东阳城内,有一座古老的标志性建筑表海楼,已毁迹多年。此楼便是当年为纪念姜太公而建。现在此楼已在原址重建,计划今年底即可对外开放。 (有令衡)
为纪念姜太公在原处重建的表海楼
太公庙山门石匾额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