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楸宋槐”恰如一枚历史文化名片。这枚名片始自唐宋,携带信息,历经沧桑,一路传递而来,至今己有一千三百余年。
伴随着新中国七十年的脚步,“唐楸宋槐”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新的信息和符号不断积累增多。
1998年,经林业专家鉴定,唐楸中的一株被确认为“世界楸树王”。这权威的论定,让世界认识了古树,也让古树走向了世界。
2017年,
青州古城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州的旅游业达到了新的高度,旅游市场火爆,海内外游人激增,各个景区亮点纷呈,好评不断。“唐楸宋槐”作为屹立千余年的文物活体,吸引游人连连驻足赞叹。
“……千年遗址因其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忧乐天下的情怀和古树神韵互衬托。成就了一泓泉水,三位清官和五株名木构成的特殊文化现象。
“树老亭台古,官清惠泽长。”是钟世楷(清)的诗句,道出了老树、古亭和清官之间的互联关系。
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他体察民情,为官清廉,任上多施惠政。据史料记载,范公曾亲自筹措督工,在南阳河畔借泉筑井,以方便民用。并置亭井上,亭之周边栽植槐树多株,原地已有楸树留之不动。后人感怀范公所为,称井亭为“范公亭”。
楸树和槐树作为乔木,都具有长寿基因,加之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以及人为的推崇爱护,致卓然而立,生生不息,成长为古树名木中的大“寿星”。
“唐楸宋槐”历来倍受关注,与之有缘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浩若繁星不计其数。读文史学者张景孔先生的《三贤祠中碑碣知多少》,房崇阳先生的《青州纪胜》等文章编著,可帮助疏理史上人文脉络渊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范公亭也曾几经损毁,再几度重建。虽多历风云变幻,范公井水依旧清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在传承中得以宏扬,“唐楸宋槐”还立在这儿,而且更加蔚为壮观。
1964年范公亭公园在民国时期所具规模的基础上建园开放。1980投资进行了施工建设,重建了公园大门等设施。
2014年市政府投资对范公亭公园进一步提升改造,园内实现了景点串联,既方便了游览,又提高了颜值。“唐楸宋槐”受到了保护性加固处理,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抗袭能力。大树旁安置了护栏,立起了标志石,地面设许多讲究的孔洞,用于注水补液,科学管护。
送岁月飞逝,睹大浪淘沙。三贤祠内“世界楸树王”显得挺拔苍劲,老干虬枝,春秋、冬夏姿态各异。12米的高度,树围近6米,尽显王者风彩。树王与另一株唐楸及一株宋槐呈不对等三角之势,拱护於亭之周边。其他两株宋槐则分别立于澄清轩北侧,及三贤祠门外。
笔者与“唐楸宋槐”结缘,是1978年秋。时间还在防汛期,接到通知是晚有极端气候,水库下游需要防范。当时通讯不便,受指派与同事来到范公亭公园,在三贤祠内见公园的负责人高奎英先生。公事完毕,留心园内景色:晚暮时光,少有矇眬,范公井旁肃然宁静,近前辩认亭柱联句,仍可辩读。三株大树如伟岸丈夫,环围亭台。举首仰望,见枝叶繁茂,与另二株伸来枝叉连结为大片,浓密蔽空,阵风轻摇,竟无一叶飘落,时初秋也。三贤祠隐在树下,神密诱人,站立望去,徒生敬畏之心。
1986年撤县设市以后,到青州游览的宾客渐多,其中不乏书画大家。记忆深刻的是接送山东艺术学院的王企华、刘鲁生和张彦青教授等,他们下榻青州宾馆到范公亭公园游访。在三贤祠内三位教授参悟先贤惠政,品味碑刻神韵,赞叹古树风采,流连忘返,兴致极高。在青州几日中,三位教授精神焕发,在住处的临时画室,创作了一批山水和花鸟画佳品。这些画作经过装裱后,曾送到三贤祠内的澄清轩悬挂,长时间供游人和书画爱好者观赏。
范公亭公园,是当地人热爱,外地游客喜欢的一方宝地。此地也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多部电视剧曾在此拍摄所需外景,如央视86版《西游记》。
三贤祠近年挂牌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彰显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和丰富内涵。
今天,“唐楸宋槐”这枚光彩熠熠的名片,饱含着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成就,青州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见证历史,传向未来。 (房崇民)
“世界楸树王”新姿
“世界楸树王”标志石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