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山门原貌 王延林绘
观音堂,旧址在城内四街中段路西,今西书院初中校址处,是一处专门祭祀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寺院。据清康熙《益都县志》载:“观音堂,在西营四街。”在光绪《益都县图志》中对观音堂的具体位置有明确标识。
观音堂,原系一处东西轴线,有二进院落的寺院。因其建筑毁坏较晚,建国后十余年间部分建筑尚在,故当地老人多有记忆。原山门坐西面东,门楼高八米,上为歇山飞檐式屋顶,下为拱卷式大门,门洞高约3米,洞深4米许。门外两侧有八字形砖墙,两旁各有便门出入。门楼有精致的砖雕,门上额嵌“观音堂”石匾额,门前各有二株数百年的古槐,门北侧一株伐的较早,门南侧一株树根裸露,盘根错节,树型奇古,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朝阳大队伐掉,门楼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拆除。据当地老人讲,原观音堂的山门楼样式及建筑风格,与清真寺大门极为相似,就连坐西面东的朝向也一样。传说该堂的前身原是一座清真寺,不知何年何因,后来改作观音堂。传说归传说,两处的山门确是一个模式无异。但观音堂山门前的两株古槐,其树龄明显早于城里清真寺建寺时间。当然,这仅是分析。进山门,迎面砖雕大影壁,映壁后是正殿,面阔三楹,进深8米。殿内主祭观音菩萨,上世纪40年代初,观音堂改为
青州市立完小后,该塑像不知下落。正殿前之南北,各有配殿三楹。第二进院落内原也有后殿和南北配殿,但在民国初中期,后院的建筑遭火焚,院内的几株古柏也毁之一炬,殿舍原貌及殿内供奉何神像已无人知晓。1940年春,改作学校后,东西配殿全部翻建成教室及教师办公室。前几年,朝阳村的一位收藏爱好者,从该村一村民家中购得一件观音木雕像,高1米余,周身彩绘但斑脱严重,莲花底座已腐朽,整座雕像栩栩如生,雕工极为精致。据原藏主讲,此观音木雕像,乃原观音堂之物,已在他家珍藏了半个多世纪。
观音堂,建始年代虽无详载,但从它的建筑风格及山门前的一株古槐证实,该堂创建时间最迟不晚于明朝中叶,至今约500年以上的历史。据当地老人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改作学校。而《
青州市教育志》记载,观音堂于1940年正式改为县立完全小学。建国后又陆续改为西书院联中,西书院初级中学至今。随着学校的不断改建,原观音堂内的老建筑已全部拆除干净,遗迹皆无。 (有令衡)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