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古称梅花桩)是广泛流传于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广大农村的一个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它至今保留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原貌。据《梅花拳秘谱》记载“五势梅花桩祖师化名云槃,在西域天槃云程孝县,在昆仑山,因而有昆仑派之称。”又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百二十世矣。”过去梅花拳多以父传子,子传孙的家传形式流传,故有“父子拳”之称,因此,梅花拳虽然源流很长,但明末清初才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等地流传。
青州籍人,梅花拳第十七代传承人任其云生于1931年,自幼喜爱武术,十一、二岁时即开始跟
青州武术名师王长荣先生习拳,初学基本功,继学少林拳、埋伏拳、罗汉拳等拳术,再学双刀、大刀、枪等单练及对练套路,尤喜三节棍对枪,为后来习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中学时跟曾在冯玉祥部下教武术的闫玉明老师学弹腿、查拳、六合单刀等。闫玉明老师曾在山东省第一届运动会上担任武术副总裁判长(正裁判长由时任政府领导担任),他教拳要求严格,对任其云后来习拳、教拳影响很深。
任其云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五年制),幸遇梅花拳名师韩其昌先生,遂拜在韩老师门下学梅花拳、护手双钩、双刀、双匕首等单练及对练套路。为了勤工俭学,韩老师曾传授任其云太极拳并介绍他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教太极拳,为他现在创编“太极梅花拳”奠定了基础。任其云教授常说:“多家之艺对武技有互补作用!”“继成为了发展,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
1958年北京大学学生会聘任其云为北京大学武术代表队队长,1960年北京市首届高校武术比赛,他带队参加比赛,北大队获总分第一名,他获男子个人第一名。在北大五年,北大严谨、活跃的学术气氛对他后来练拳、教拳、创编拳都影响颇深。1960年毕业后初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后调至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即现在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业余习拳。1992年退休后全部精力用于习练、研究、传授武术,创编出版《任式太极双刀 任式虎头双抢》。他冬天在济南,夏天在青州传授梅花拳,为梅花拳在青州的传承奠定了基础,是梅花拳在青州的第一代传承人。
上世纪末,任其云开始在青州传授梅花拳。在青州传拳的过程中,得到当地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后将梅花拳列入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任其云传播梅花拳,不只言传身教,还著书撰文。在青州市民族宗教局资助下出版了《梅花拳与大梨花枪》,这本书对梅花拳的传承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展梅花拳的活动中,青州市体育局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梅花拳在青州的传承需要一批热心此项事业的人。在青州,马传琴、李明芝是任其云的亲传弟子,也是梅花拳第十八代传承人。为了传播梅花拳,两位弟子无论暑夏寒冬都常年参加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宣传活动,在青州南门大街(偶园古街)上为游客展演和传授梅花拳。有些游客怀着对梅花拳的好奇心请她们教几手梅花拳,她们都热情的满足游客的要求。不断有梅花拳爱好者从全国各地来青州古街上学拳,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她们都热情的与来者一起锻炼,使来者乘兴而来,高兴而归。
上世纪中叶,韩其昌老师在北京大学传授梅花拳。自八十年代起,其弟子燕子杰,任其云开始在山东传授梅花拳,从此梅花拳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现在已经硕果累累,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都有梅花拳协会,培养了数万梅花拳爱好者。燕子杰的徒弟路长胜、孙一耕等就是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了梅花拳,毕业后来到青州市税务局、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等单位工作,并坚持练习梅花拳。他们经常向师伯任其云请教、学习梅花拳,成为梅花拳在青州的第二代传承人,对梅花拳在青州的传承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梅花拳在青州的传承仅是开始,尚需发挥其在学校和农村传播的优良传统,与青州的尚武文化和节庆文化结合起来,在组织规模和影响力上进一步提升,使这株古老的梅花树在青州扎根开花、繁花似锦,为提升青州人民的身体素质,丰富体育文化做出贡献。 (青一民)
任其云练大梨花枪
马传琴与李明芝对练梅花拳手套“肘底捶”
孙一耕与路长胜对练梅花拳成拳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