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城里基督教堂南侧,原有一处造型别致、半古半洋的近代建筑,这就是青州近代史上有名的“三堂”(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博物堂)之一“青州博物堂”。
由于青州历史上的特殊地理位置,自清朝中后期始,即倍受洋人瞩目。清光绪元年(1875),英浸礼会基督教传教士李提摩太,便踏入青州这块不寻常之地,为传播基督教及西方科学文化,开始了此后大半个世纪的传教生涯。不久,英浸礼会总部又陆续派库寿宁、怀恩光、卜如斯等传教士来青州,为培养教会人才广建书院、教堂。1881年,由怀恩光、卜道成创办的青州培真书院,就是其中的一所有代表性的高等学校,校址在今基督教堂以南,怀恩光任首任山长。内设社会教育科、神学科等几个学科。1887年,为配合社教科教学,在书院东北角,今基督教堂东南角处,建了一处以展示西方科普文化为主的博物堂,当地百姓称博古堂。
据初步考证,青州博物堂,可称得上中国第一家西洋博物馆。博物堂的面积虽不算大,但其建筑风格却别具一格,内藏展品十分丰富。正门坐西面东,五间展厅东西贯通。一色青砖灰瓦,门窗套以青石相嵌,均为拱型发券式。西洋式的坎山,正门以上嵌一竖式匾额,上面阳雕“博物堂”三个大字。迎面坎山耸立着三座小型四角型尖塔,门之两旁有石刻楹联一幅,上联是“飞潜动植群生悉上帝慈悲实验”;下联是“电磁声光诸学皆下民富强本源”。整体建筑与培真书院、基督教堂浑然一体,成为当时青州古城内的一大西洋景观。
博物堂的五间展厅内,陈列的展品小到蝴蝶、昆虫标本,大到狼狐蛇鹰无奇不有。当然,主要还是从欧洲带来的那些洋玩艺,如天文图、福音片,显微镜、地动仪、望远镜、蒸汽机模型、火车模型、发电机模型等。为配合卫生健康宣传,还专门从当地雇请了一批民间艺人,雕塑了各种人物泥彩塑像,其中的一组雕塑是,有一老一小两个中国人,在贪吃叮满苍蝇的西瓜后,手捂肚子的痛苦表情,以此来教育人们要讲究饮食卫生。因博物堂的展品新颖,又富有西洋味,故每天有许许多多的观众都争相来饱眼福。通过博物堂这个窗口,看一下西方世界的洋景。因为博物堂为全天开放,自由参观不收门票,日参观人数逾千人。遇有青州府考院举行科考,一个月中就有万名学子来此参观。博物堂在公开对社会开放的同时,还紧密配合教学,在培真书院及后来的守善中学中,专门设有博物课程,配有专职博物老师,定期组织学生来此实习参观。在半个多世纪里,这座博物堂一直是一处既面向知识界、又面向社会普通民众,进行传教和积极宣传西方文明及科学文化的特殊场所。其间,也不乏有一些社会名流前来参观,对博物堂启迪民智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和赞赏。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战乱等原因的影响,博物堂由全天开放改为不定期开放,至建国前夕仅每周开放两天。“文革”初期,博物堂坎山正门及三座小方塔被毁,余之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初,扩宽偶园街时,又将东半部拆除,现西三间尚存。
随着形势的发展,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贯通,青州也渐渐失去了山东中部,政治、经济、商贸重要地位的作用。这时,怀恩光审时度势,总结其在青州创办博物堂的成功经验,经英浸礼会总部批准,决定在省城济南新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院。怀恩光经多方筹资6500英镑(约合3万美元),在济南南关征得土地40亩,由英人自行设计筹建新馆。新馆于1905年12月建成,正式定名为广智院。尔后,青州博物堂的许多重要展品调往济南,充实了广智院,博物堂作充实调整后仍对外开放。
青州博物堂,在拆除半个世纪后,青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青州古城修复建设中重建博物堂,经过近一年的施工,一座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的博物堂拔地而起,现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相信,一座有着百多年历史,在齐鲁大地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青州博物堂,近期内即可为广大民众开放。 (有令衡)
编辑:今日青州网